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锦明 《科技通报》2003,19(4):344-347
介绍了3位软判决Viterbi译码器和序列译码器的FPGA实现,其中选用了同样的码率1/2和约束长度7,在FPGA实现的基础上,对Viterbi译码器和序列译码器的译码性能进行了测试和比较。结果表明,虽然序列译码器出现很小的译码增益损失,但其译码速度与Viterbi译码器不相上下,所消耗的硬件资源大大低于Viterbi译码器,当然这是以增加译码延时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2.
空域复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接收算法主要有线性接收算法(如ZF算法和MMSE算法)和非线性算法(如ML算法)两大类。其中,线性接收算法复杂性低,需要的计算量少,但是性能较差;ML算法性能较好,但是复杂度高,计算量大。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在复杂度和性能之间达到平衡的接收算法。球译码算法作为一种次优的ML算法可以较好的实现复杂度和性能间的平衡,是近年来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译码算法中的研究热点。介绍了球译码算法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LDPC译码算法的复杂度,并保持一定的译码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列重信息量化处理的LDPC译码算法,该算法通过设计译码信息与量化策略相匹配的机制,无需对译码信息进行系数修正,避免了复杂的实数乘法运算,实现了译码信息的高效传递和更新.算法首先在对信道信息进行初始化时,设计了一种特殊的非均匀量化预处理方法,即以列重作为量化的最大值;此外,在设计译码算法时,基于投票机制,变量节点从与其相连接的每个校验节点只获取1个整数单位的外信息.由于没有采用修正系数,该算法具有平稳的译码性能,不易出错误平层.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论文提出的算法相比RBI-MLGD算法,大约能获得0.4 dB的译码性能增益.  相似文献   

4.
空域复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接收算法主要有线性接收算法(如ZF算法和MMSE算法)和非线性算法(如ML算法)两大类。其中,线性接收算法复杂性低,需要的计算量少,但是性能较差;ML算法性能较好,但是复杂度高,计算量大。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在复杂度和性能之间达到平衡的接收算法。球译码算法作为一种次优的ML算法可以较好的实现复杂度和性能间的平衡,是近年来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译码算法中的研究热点。介绍了球译码算法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5.
对现有的极化码译码算法进行研究,分别对串行抵消译码算法,置信传播译码算法,列表译码算法,统计排序译码算法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四种译码算法的译码性能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在加性脉冲信道上LDPC码的迭代译码算法及其性能。通过引入Huber潮度,简化了StxS脉冲加性信道上的和积译码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简化的和积译码算法能过获得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置信传播(belief propagation,BP)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较高,且变量、校验节点间信息传递时的振荡现象导致了译码性能降低.为了提高其译码性能、降低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通过分析校验和与错误位数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提前结束迭代的判决准则;另外,通过对振荡信息的修正来改善其传递的信息的可靠性,进而来提高BP算法的译码性能.仿真结果显示,改进的译码算法在降低了低信噪比时的平均迭代次数的同时还提高了译码性能.  相似文献   

8.
LDPC码已被列入5G信道编码长码标准方案,在考虑车联网应用场景下,本文从不同码长、不同码率、不同最大迭代次数对BP-Based译码算法进行BER性能仿真分析,以及对其改进算法Normalied BP-Based译码算法和Offset BP-Based译码算法进行BER仿真,对比相同仿真条件下的三种译码算法的BER性能,考虑到改进算法校正因子的不确定性,最终建议车联网采用BP-Based译码算法作为其物理层PPDU帧DATA域的信道编码方案。  相似文献   

9.
TMS320VC5509A在数字对讲机基带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MS320VC5509A是TI公司的一款高性能DSP芯片,广泛应用于通信、语音处理、图像处理等领域。文章基于该芯片设计了一套数字对讲机基带系统,给出了硬件结构及软件工作流程,对ITU-T G.723.1语音压缩编码及Viterbi译码等关键模块给出了详细说明。经过程序优化,在实际电路板上,本基带系统可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0.
沈雪梅 《科技通报》2013,29(2):127-129
详细分析了下一代无线局域网IEEE802.11ac中LCPC码的编码过程.研究了BP译码算法、Log-BP算法与MS译码算法,同时研究了改进的MS算法.搭建IEEE802.11ac系统MATLAB测试链路,经过蒙特卡洛仿真进行误码率统计,从性能和复杂度方面进行权衡,改进的MS算法更适合ASIC实现.  相似文献   

11.
赵菲 《科技通报》2012,28(10):147-149
由于分层空时码具有良好的频谱利用率和码速率,因此WIFI无线局域网系统中采用分层空时码.排序串行干扰信号检测算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但其译码复杂度很高.并行干扰消除算法虽然译码简单但其检测性能比较差.本文在并行干扰消除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低复杂度且检测性能优良的算法.在WIFI无线信道A、B、F模型条件下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且复杂度最低.  相似文献   

12.
移动通信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中球形译码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广,无线Internet及移动多媒体数据业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大大增加,而无线频谱资源非常有限。利用多天线的空间资源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很大潜力的待开发资源。本文对MIMO系统中的球形译码算法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复数球形译码算法以其它的一种改进算法。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了ABBA、Jafarkhani、旋转式三种准正交空时分组码,并重点分析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最大似然译码算法,最后对三种准正交空时分组码以及Alamouti分组码进行仿真分析其性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变长Turbo码的联合信源信道译码通过构造联合译码平面网格图,具有比比特级译码更好的性能.但平面网格图复杂,使变长Turbo码译码复杂度高.基于此,构造了一个空间网格图,提出基于变长Turbo码的低复杂度联合信源信道译码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比平面网格图计算复杂度减少约3.8%,在SER(symbol error ratio)为10-4时,获得Eb/N0增益约为0.2dB.  相似文献   

15.
低密度校验码(LDPC)具有编码增益高、译码速度快、性能接近Shannon限的优点。LDPC码应用于OFDM,能有效地提高多径环境下OFDM的性能。本文首先简单介绍LDPC码以及对数域的似然比译码算法。之后把LDPC应用于中国数字电视TDS-OFDM系统上,仿真了TDS-OFDM系统中,LDPC在AWGN和Rayleigh信道下的性能,结果表明LDPC码有效地提高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群攻击模式下,对群攻击信号频率扩展可以达到降低攻击强度、衰减攻击效能的目的。传统方法中,采用时频分析Viterbi算法,计算群攻击信号的瞬时频率值,通过瞬时频率线性扩展的方法,衰减攻击性能。由于损失频率的大小非均匀性,扩展性能不好。提出一种基于Viterbi时频分析算法的群攻击信号频率扩展技术,构建网络群攻击模型,采用时频分析Viterbi算法得到该瞬时谱的瞬时频率。基于频域自适应算法,计算信号的Viterbi时频分析对偶特征,在瞬时频率估计值进行修正,实现频率扩展,得到频率扩展后输出的群攻击信号幅值,通过频率扩展衰减攻击信号的强度能量聚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对频率估计精度优于传统方法,网络群攻击频率得到有效扩展,对攻击强度的衰减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论文针对LTE下行链路中Turbo码的译码结构,提出了一种并行分块译码的方式,并针对并行分块译码中的迭代次数、分块并行度和重叠比特等关键参数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定点小数位宽对译码性能的影响,得出Turbo码定点译码算法的合理定点方式;然后给出了一种基于非均匀量化查表的最大对数后验估计算法,并进一步简化修正项的计算。仿真结果验证了所采用的译码结构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首先分析了Turbo码的Log-Map和Max-Log-MAP译码算法,然后对符合CCSDS标准的Turbo码的Max-Log-MAP译码算法在Matlab上进行仿真验证,最后在Xilinx FPGA平台xc4vlx100上硬件实现了Max-Log-MAP算法。  相似文献   

19.
朱路 《科技广场》2006,(5):19-20
有记忆信号的观测值是相互关联的,传统检测方法不能达到最佳效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维特比算法的最大似然序列检测器,Viterbi算法将ML序列检测器执行的网格路径搜索的数量减到最小,采用全并行方案,用FPGA作为硬件载体,从而获得更快的速度和更小的电路规模。  相似文献   

20.
线性码在信息和编码理论中是一类具有特别性质的也是比较重要的码.本文首先给出线性码(linear codes)的概念及代数学算法,然后以一些线性码为例,来说明数字信道中的编码和译码的实现,引出了线性码快速传送信息的优点和数字信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