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被网友称为“网络民意年”。在这一年网民积极参与社会热点事件讨论,发出自己的声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推进了事件的发展。每一件重大的网络事件都可以看到网民的巨大力量。在数字时代,网民已经成为互联网中的“英雄”。  相似文献   

2.
引发网民强烈关注的“徐武事件”,6月10日有了结果,徐武终于得以出院,让牵挂徐武命运的网民松了一口气。这一事件中媒体的表现可圈可点: 《人民日报》成为众媒体跟进的一面旗帜。在事件升级、网友热议的当口,5月5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精神病收治”不得偏离法治轨道》,立场鲜明地对“徐武事件”中有关部门的处理不当提出批评,引起网民极大关注,受到网友盛赞。中央电视台也在《东方时空》、《新闻1+1》等多个栏目对此做了报道。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学视角探讨网络媒介环境中群体性事件的舆情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群体性事件中,信息传播所形成的舆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传播环境和形成过程的不同,会导致最终舆情的不同.随着新媒体的崛起,网络已经成为言论聚集的一大主要场所,而网络群体性事件往往相对于现实群体性事件更为棘手.因为网络群体性事件一般受到全国的关注,任何网络群体性事件都会接受全国公众的“言判”,同时,网民还可通过“人肉搜索”等方式不断扩大和增加关于某一事件的信息量,既可以引发正面的共振也可能形成恶性共振的叠加,产生巨大的破坏性效应.本文探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异变,并提出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舆论失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星星 《报刊之友》2012,(10):24-26
在网络公共舆论中,网民如何利用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引起网民极大关注的对象是什么,网民在网上的讨论过程是如何由点及面开始扩散,最终网民是如何达成共鸣形成一致意见的?本文以传播学视角,通过“活熊取胆”事件从开始形成的导火索到此事件引起网民的广泛关注,再到此事件由于争论形成网民的一致意见,最后到此事件被其他事件所淹没,来分析网络公共舆论形成与演变的潜伏期、发展期、爆发期和消亡期这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一) 近年来,网络民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彭水诗案”、“西丰事件”、“华南虎照”事件,到“瓮安事件”,还有拉萨打砸抢事件被西方媒体歪曲报道、奥运圣火在境外传递被藏独分子抢夺,等等,中国网民集中、强烈、突出地表达了对这些事件的爱憎。网民们密集的评说、议论,被认为是“网络民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网络热点事件传播中的心理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在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日益壮大的网民规模使得网民的声音不再仅仅只是回旋于网络这个虚拟空间,而是越来越有介入现实社会的趋势。回顾2008年发生的系列社会热点事件,有很多都是直接或间接发源于网络,随后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和参与,最终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此类热点事件的形成和迅速传播,既有源自于网络媒体自身特性的影响因素,也有网民在虚拟空间中所形成的心理效应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1978年。为冤假错案平反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天安门事件”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1月初.北京市常委扩大会议举行。新华社北京分社副社长周鸿书参加了会议。当时大家讨论最尖锐的就是天安门事件的问题。周鸿书将与会代表对天安门事件的强烈看法发了个内参。  相似文献   

8.
王莉 《新闻三昧》2008,(1):93-96
2007年是中国网络舆论非常活跃的一年,互联网正在成为舆论形成的新型重要大众媒介,也成为民意表达的新的重要平台。网络舆论对民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细数这一年每一桩大的网络事件,如重庆钉子户吴苹夫妇誓死捍卫合法物权坚守“孤岛”、山西黑砖窑曝光、网民质疑华南虎真伪等等,无不因有全国众多网民积极参与其中,发表各种言论,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一个肩扛“五道杠”的少年在微博上走红,并迅速引起了网民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旋即发展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参与和推进的媒体事件,最终引起了社会舆论和海外媒体的关注。笔者试图以时间脉络为线,对“五道杠少年”事件进行梳理和整合(示意如图1):“五道杠少年”,指的是湖北省的一个名叫黄艺博的初一学生,现任中国少先队武汉总队副总队长。因其在网络上被大量转发的照片中,手臂上佩戴的五道杠臂章格外显眼,被网友称为“五道杠少年”。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网民代表调查团就“躲猫猫”事件展开调查,且不论结果如何,单单这样的政府行为就和“躲猫猫”事件本身一样,备受公众的关注,同时也在政府和媒体层面引发了很多探讨。不少人认为这是具有开创性的政府“宣传新思维”,称赞云南省委宣传部的此次行为是一种“舆论新政”,是一种大胆尝试,具有强烈的探索和实验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09年元旦节的到来,有关春节以及“春晚”的话题已正在被大众习惯性再度关注;北京网民老孟“向央视‘春晚’叫板,给全国人民拜年”这样的口号涂在自己车上并且获得了百万赞助的那一刻起,有关“网络春晚”和“山寨春晚”话题也开始成为年轻网民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网络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2009年上半年以来,邓玉娇事件、杭州闹市区的飙车肇事致人死亡案以及浙大院士论文造假等无一不是在网络媒体的参与下最终成为震动社会各界的热点事件。截至2008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98亿,其中超过70%的网民在网上发过帖子或上传过内容。  相似文献   

13.
黄春 《大观周刊》2012,(34):113-113
一、背景 近年来.“两会调查”结果显示保障住房已成为网民最为关注的话题。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成为党中央、国务院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期间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量计划3600万套,  相似文献   

14.
今年九十月间,一则关于“金华狗肉节”的网络消息,先后几度“变身”后,最终通过微博传播,在全国网民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至今余音未消,梳理、剖析这一微博传谣事件的群体症候,对纸媒探寻热点事件报网联动的有效路径,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王迅 《记者摇篮》2006,(10):34-36
近几年来,网民数量迅速增长,网络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第二生活空间。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力量也逐渐壮大,一些问题随之出现。本文以“铜须事件”为例,探讨网络舆论中网民公共言论责任的缺失。“铜须事件”简述发生在今年上半年的“铜须门”事件,被称为“2006年最具轰动性的网络事件”。《纽约时报》国际新闻部的头条也关注了此事件,标题是“中国网民强加道德批判”。一位网名为“锋刃透骨寒”的网友发帖,讲述了和他结婚六年的妻子与网名为“铜须”的男子发生一夜情的婚外恋事件。这位苦主还将两人的聊天记录,以及当事人铜须的QQ号码公…  相似文献   

16.
靳凯  任庆军 《新闻世界》2013,(7):334-335
【摘要】2013年3月29日上午,发生在武汉地铁上的女子“泼热干面”事件被网友通过微博曝光后,引发了网民的高度关注。在大家纷纷谴责“泼面姐”不文明行为的同时,网友私自发布别人照片的行为,也因涉嫌侵犯他人隐私而引发了争议。本文通过剖析该事件的原委,从中揭示提高网民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并提出针对类似事件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0月16日晚9:40。在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新校区发生一起醉驾肇事交通逃逸案,造成一死一伤。肇事者口出狂言“我爸是李刚”。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在各种因素的助推下河北大学撞车事件迅速成为全国关注焦点。一起原本并不复杂的车祸案。短短十来天就迅速演变为一起公共舆论事件,并产生恶劣影响.其中一些“让正义蒙羞”,  相似文献   

18.
当心炒作妙笔生出恶之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有几起媒介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与反思。一个是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第二起是同样发生在云南昆明的“女体盛”。而所谓的“女件盛”,只是一商家的一起商业策划而已、对于这起有“争议”的“新闻”.全国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使这一异化了的策划达到了轻易调动媒  相似文献   

19.
周立春 《东南传播》2011,(10):34-35
“五道杠”事件在网络迅速蹿红有着诸多成因。网民广泛关注和海量回复的背后是网民的从众心理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从众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网民的需要。本文将通过分析“五道杠”事件中各网友的反映,以期解释网民从众效应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20.
2009年被称为我国“微博元年”。短短两年时间,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微博事件层出不穷:从“我爸是李刚”事件到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从上海高层住宅大火事件到腾讯与360大战事件。从唐骏“学历门”事件到周立波与网民对骂事件,从后宫优雅事件到郭美美事件,从四川会理县领导“悬浮照”事件到江苏溧阳卫生局长“微博开房”事件,微博已经从单纯的网络社交工具,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和民主政治的多棱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