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高考是教育考生和检验考生诚信的重要环节,高考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重要体现。因此.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建立完善的信用法律制度和信用评价制度,改革现行的高招录取评价制度,建立诚信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考改革的基础与可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众呼吁高考改革应将国家统一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但综合素质评价不能完全通过纸笔测验,只能通过人为地、主观地评分进行。要使公众信服教师和学校对学生作出的主观评价,其前提条件是全社会建立一套系统的社会诚信机制,约束教师和学校的行为,防止徇私舞弊者出现,从长远的角度解决主观评价和公众信服的矛盾。但是,目前我国的社会诚信机制尚不健全,全面实行综合素质评价还为时尚早。在此,笔者提出了4条可行的改革途径:从制度上进一步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从内容上与新课程良好衔接,从技术上革新考试技术,从导向上强调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作用。最后,还应正确引导舆论,消除“高考阻碍素质教育”的非理性观念。  相似文献   

3.
高考要体现公平性的要求。由于社会存在高考趋利追求和对社会诚信的质疑,因而,对高考公平性的要求有绝对化的趋向。考试机构应通过加强管理与规范保障高考的公平性,同时也应协调好高考的各项功能,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推进高考改革。  相似文献   

4.
高考竞争压力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许多国家为了减缓高考竞争的压力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提供多次考试机会,为不同考生群体提供分类考试,增加科目的选择性,降低高考成绩在录取中的权重,考试与评价凸显人性化,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等。借鉴其经验,我国应突出高考制度的稳定性与变革性,通过改革维系高考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高考同时具备育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其育人价值是高考的本体价值,也是高考改革的应然价值选择。高考的本体价值可以通过其评价理念、育人功能和人本取向来体现与表达。长期以来,高考改革试图寻求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平衡,在工具理性的僭越下,新一轮高考改革开启了价值理性的复归,主要表现为:新高考制度设计从教育评价的理念高度,超越了过去单纯依靠考试测量的局限;新高考寻求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协调平衡发展,更加注重育人功能的理性回归;新高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更加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目前诚信制度不健全,在社会上没有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因此高考改革受到很大制约,尤其综合素质评价还不具备适用的条件。但是,学业水平测试可以逐步推广,自主招生的方法诸如大学自主考试或联合考试、面试等方式可以在高层次大学中普遍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可以有条件地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考中出现的诚信缺失行为,采用社会学的符号互动理论和场域理论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剖析。高考失信行为主要源于考试诚信自律水平较低的考生受到消极社会文化风气影响,或是高考场域中成绩相对靠后的考生争夺文化资本利益的手段出现异化。加强高考诚信治理体系建设,既要从提高考生自律能力出发加强考试诚信道德教育,养成其考试诚信的内在品质;也要丰富他律手段、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加强对考试诚信缺失行为的处罚。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高等教育公平与高考评价功能密切相关。现行高考评价制度存在选拔标准去个性化、评价方式趋同、应试教育导向等弊端,为此,应该探索多元的高考选拔制度,改革招生综合评价体系,推进自主招生与分类考试。  相似文献   

9.
高考是国家教育体系的核心枢纽,对基础教育具有极强的引导作用。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发布意味着新一轮高考改革正式启动,其一系列改革"意见"不仅反映了高考改革注重回应社会关切,更体现了国家对高考改革背景的深刻认识与科学判断。可以说,新高考改革是一场兼顾公平与科学的改革,旨在通过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改变,引导基础教育深度变革,其"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内容深改、不分文理、规范加分、英语多考"等每一项改革都有明确指向,最终目标是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一轮高考改革全面启动,针对国家提出的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高校作为招生主体在高考改革中并未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出现了诸如科学类科目地位弱化、等级赋分制度延滞效应凸显、综合素质评价难以落地等问题。结合高校在高考改革中的现实表现,从社会需要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多元评价科学选才、实现高校招生机构专业化三个方面提出高校在高考改革中应有的担当与作为。  相似文献   

11.
高考作为一项社会活动,承担着优秀人才选拔、促进社会流动和维护社会安定等功能。由于高考对中国社会的重要性,高考成为国家化和制度化的政策设计。但是,选拔性高考承担了过多的社会功能,却忽视了应然的教育评价职能,导致教育目标的偏离和高考改革的误区。所以,高考改革首先要反思自身,返身教育和文化领域是高考改革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应试教育正在摧残着中华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下决心通过高考改革来改变应试教育的局面。缺乏动力和优化机制的现行体制是造成高考改革迟滞不前的主要因素。高考改革的出路是:在招生中,降低考试所占比重;在考试中,增加能力考查所占比重。基于此, 现提出了一个授予高中教师发言权的操作方案。为了争取21世纪中国的发展机会,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并呼吁教育主管领导,通过更积极地推动教育改革而为中国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着一致的目标追求,都成为其时政治统治权威性和合法性的重要标尺。但目前的高考又与古代的科举制度有诸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不再像科举那样仅是选拔官员的考试,而成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入门考试,但高中生经高考进入大学也不是人才成长的唯一途径。因此,在对待高考及其改革这一重大问题上,我们一方面必须维护高考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则应该理性地对待高考,去除一些过度看重高考的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14.
高考与统一高考之辩——兼与孙东东教授商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7年来,中国的高考制度没有进行革命性的改革,其根本原因 是诸多论者没有区分高考与统一高考。考试作为一种检测手段,几乎没有 人认为在教育或高等教育中要取消考试。很多人对现行高考的批评或批 判,实际上是对高考统一性的批评或批判。以"存在四大误区"为由所指责 的对象,应是统一高考制度而不是高考制度;高考不是问题,统一高考是个 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高考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面临许多困惑和困境。招生考试制度的统一性与多样性、高校招生的自主权、招生考试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招生评价体系、录取方式、高校的收费政策、学生财政资助政策等问题,都应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在进行大学入学制度的改革,其中不乏可资借鉴的经验。中国的高考改革应有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16.
多元招生考核体系是否可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高考朝多样化方向不断改革,但为传统文化这只"看不见的手"以及中国的现实国情所牵制,多样化改革遭遇了公平与诚信危机。美国高校多元招生制度可以成为我国高考多样化改革的重要参考,但高考改革不可能脱离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国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考制度与素质教育、创造教育之间的冲突,体现了作为一种选择性考试活动及其功能,与作为一种全面的、应然的考试功能和理念之间的差异与冲突。我国现行的全国性、大规模的统一高考制度,使这一矛盾与冲突更为突出和加剧。要化解和调适高考制度的内在冲突,全面实现教育考试的宗旨与功能,就必须坚决破除全国统一高考制度,以尽快实现考试制度、方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高考改革是以美国模式为本,还是以中国实际为本”是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也是高考招生制度变革的重大导向问题。借鉴国外高校招考经验,应以中国实际为本。把握高考改革的正确导向,需要全面认识考试的各项功能。高考改革政策的制定,只有建立在科学论证、客观实际和实践检验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积极的现实效应。  相似文献   

19.
高考何去何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举和高考在推动历史前进的同时,也颠覆了教育的本质,使之沦为考试的工具。历史发展到今天,高考也日渐显露出其落后性,必须对其进行否定之否定,才能进入更高的教育境界。高考改革的核心是,改革分数至上、认分不认人的评价和选拔人才的高考招生制度;高考改革的方向是,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三合一”的更公平、更合理、更严格、更科学、更完善的评价、选拔人才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高考体制改革是当前教育系统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必须立足于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必须立足于克服发展模式的不足和弊端,必须立足于促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在分析高考制度现存诸多矛盾的基础上,以建构和谐教育体系为理念,提出高考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