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田野考察、文献资料查阅等研究方法,以湖南新化孟公村为例,对传统尚武活动进行了实地研究,研究目的在于通过个案,找出共性,为民间武术活动在农村开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研究认为,在有着尚武传统的村落,其尚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以当地村民喜爱的武术拳种为载体,这些武术拳种对村落民风的形成具有较深影响,这些村落传统尚武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虽各具有地域特色,但在形式上基本上大同小异,它们的开展为这些村落社会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当前,它们的开展也面临着现代社会环境给它们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唐代尚武的社会风气,与其当时的制度与社会大背景有关。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得出:民族文化融合使北方民族本身具有尚武基础。唐代帝王尚义崇侠带动了社会任侠风气。府兵制度推动武术教育的大众化。武举制度的创立和奖励军功的举措,极大地刺激了民间习武的热情,使社会各阶层的尚武风气浓重。  相似文献   

3.
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湖州有着深厚的尚武文化底蕴,名家辈出.尤其明朝时期,湖州尚武之风尤为盛兴.近代以来湖州的尚武传统进一步发展,方兴未艾,武术团体增多,使得湖州的武术发展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论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中尚武崇德的内涵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习武先习德"、"尚德不尚力"是中国伦理文化和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在武术文化中的体现,也是武术文化中最直接、最理性的精华.因此,武术的生命力不仅在于技击,更在于尚武崇德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5.
运用献资料法和解释学的方法,通过家族尚武传统对毛泽东个性、思想观念形成与发展的分析和研究,得出尚武是毛泽东个人性格中一个根本的特征并在每个转折关头都能看到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尚武崇德是从事武术运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有的道德品质,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青少年从事武术运动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另一方面有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武德品质,并对其思想行为产生良好的效应,对青少年思想品质的塑造产生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历史学和文化学的视角,对中国民族的崇文与尚武进行了辩证的分析论述,对封建王朝统治者的"倡武"与民族的"尚武"进行了区分,指出这两种武是分道殊途的,并进一步指出中国武术极端发达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太文弱,太缺乏攻击的勇气和精神,因此而不得不过分依赖武术。  相似文献   

8.
"先秦楚人尚武"考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民族史学、体育史学、体育理论、考古学等多种学科原理,结合文献资料、背景分析、综合分析法等,对先秦时期楚国国君、楚臣、士庶百姓的尚武精神和军事体育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先秦楚人天性劲勇、尚武、喜战、乐斗;楚君是尚武精神的提倡者、培植者和典型的示范者;楚臣如其君,是楚国军事体育训练和军事体育事务的全面承担者,同时又是经军重武、骁勇善战者.荆楚地区独特恶劣的地理环境和战争、动乱的特定历史条件是楚人尚武的根本原因.楚人尚武,气质刚勇,勇武爱国,乐战轻死的民族性格,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荆楚地区民族体育风格.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重点分析国际学校体育课开展现状,并对上海市若干国际学校进行调查,对其可以开展武术的现状进行分析,文章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针对中华武术在上海市国际学校开展的可行性分析进行研究,试图赋予武术新的价值理念.中国武术作为一个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和载体,能否在国际学校的进行开展与交流,需要综合考虑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诸多因素.文章提出在开展武术交流的同时,并且融入尚武崇德的理念,为中华武术在国际学校的交流与传播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对近代中国的尚武思潮进行了追溯与反思,认为它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人“柔弱文雅”的形象,激发了其“尚武从军”的意识,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淹没在“四书五经”的身体教育引入到学校教育中来.但其带有激进性,由于缺乏对尚武行为的理性引导,致使很多国人被军阀集团所利用;由于没有强调知识精英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导致知识分子阶层的边缘化;由于忽略了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点而盲目地将传统体育项目排斥在学校体育之外,造成了传统体育文化的断裂.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时期兵制的改变源于战争形式的升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方法,研究发现:萌芽状态的武术与当时军事活动保持着高度的交融关系,兵制的改变对武术的多样化发展、武术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尚武风气的形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历史上一位侠义人物,他的思想学说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他关于"尚武思想"中"勇"的学说,则对武术的传播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尚武盛行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在中国期刊网上搜寻了所有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尚武盛行方面的文章。总结发现,这些文章都是从各个方面在谈春秋战国尚武的表现,而没有分析其尚武的原因。因此,本文从春秋战国时期尚武的原因为切入点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运用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对拳捷骁武的邺下著名武僧、少林二祖稠禅师和邺下寺院僧人的尚武风习进行了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北朝与隋唐时期佛教寺院武僧的产生和发展.结果表明:我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的最早出现有众多武僧的寺院是邱下寺院,佛门僧人中的武术活动源自于我国民间古老的尚武传统.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村落、村落文化、村落武术的概念进行界定,探讨村落武术的特征和价值、村落武术的传承以及传承断裂的原因,提出村落武术的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即对全国的村落进行武术挖掘;政府加强对民间拳师的管理;开展武术活动,建立农村自发性的武术协会;充分发挥地方武术馆校的作用;对当地的村落武术进行科学的改造,有选择性地进行传承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几千年的世界历史证明,尚武的民族总是生机勃勃富于进取的。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总有人力图对世风时俗进行改造,总有人在不懈地呼唤着武术,呼唤着尚武雄风,并身体力行。当前,武术的普遍,又能激活一种精神,这就是武术仍然具有的价值和应该在更大程度上被重视提倡的理由。倡导武术活动,恢弘民族尚武精神,仍未过时,正值其时。  相似文献   

17.
具有类似形态的体育萌芽在今天的东西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体系,许多学者认为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造成的。本文采用逻辑分析法,从佛教思想对中国古代尚武任侠之风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论述了佛教思想对中国尚武任侠之风的影响是东西方形成截然不同的体育体系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尚武崇德蕴涵的东方体育文化进行研究,旨在弘扬东方体育文化,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东方文化,促进世界体育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复兴思潮时期的尚武倾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复兴思潮是近代中国一段重要历史史实。振兴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成为这股思潮最终的落脚点。由于民族的根性、文化的认同,武术作为“尚武教育”的基本内容被推到民族复兴行动的历史前沿。这给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通过深入挖掘与推广承载了深厚民族文化精神的武术,用以抵御新一轮“文化霸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日本武道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武术历来受重视,原因是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这种民族性的根底就是武士道精神.日本的武术和武士道两者都是长期武家社会的产物,武术是形而下的人体的运动;武士道是形而上的思想准则,两者结合支撑了日本武士社会.并且在日本国民的心理中,“尚武“成为根深蒂固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