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是极重要的基础学科,而数学学科结构严谨、内容抽象的特点造成众多学生数学学习的障碍。将"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可以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陶冶数学情操,对锻炼数学思维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一点在当今数学界已经达成广泛共识。本文从具体的案例视角展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新课导入、问题探究和互动活动中融入"数学史",进行了融"数学史"于数学课堂的一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中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不再局限于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讲授,而是越来越注重在课堂设计中融入数学史或者数学小故事。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学科的"文化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对有理数的乘法课程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将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一种载体,研究基于数学史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邹杰 《理科爱好者》2023,(2):115-117
文章首先阐述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原则,接着总结了数学史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最后指出高中数学教师要在新课导入、知识点讲解、课后活动等环节渗透数学史,以此提高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什么?理解数学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至关重要。认清数学史,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中,能使数学教学更有内涵。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中,不应牵强附会,融入,要进行教学法的加工,要基于其必要,要不露痕迹。  相似文献   

5.
"活动单导学"模式,它如声声春雷响彻教改大地,从老师、学生到课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活动单"是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所进行的活动方案,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依据。通过学生的"动"使课堂"活"起来,教师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自由求得真知。  相似文献   

6.
当前,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相联结的教育价值己得到了各国教育界的认可.HPM研究已经从当初对必要性的探讨逐步走向实践研究,尤其关注的是数学史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对我国中学生进行数学史的教育应做到:(1)将数学史引入中学数学教学的方式,应以"融入"的方式为主;(2)在教学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教学要求、学生认知和数学概念的历史发展等因素:(3)在教学上应以课本为主,对于选取的数学史材料宣做适度的筛选和剪裁;(4)教师可概略性地提出欲补充的数学史料,其它相关资料可由学生自行上网查询.  相似文献   

7.
数学史:从象牙塔到小学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必然。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数学史可以通过这三要素,给数学课堂注入数学的深刻和历史的厚重。数学史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有链接式和融入式两种方式,由链接式到融入式需要教师进行艰辛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8.
声音     
<正>数学史之于小学数学教学有着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小学阶段的数学史素材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如何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将数学史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并让学生在厚实的文化背景中,感受数学的形成过程及感悟人类智慧的伟大?如何通过HPM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提升数学素养?专题"让数学史在数学课堂中‘飞'"(2015年第5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1,(93):76-78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课堂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向全面育人转变。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逐渐引起教师的注意,而在情境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则既保有情境的科学性,又突出数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在兼具情境真实性的同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但这种教学方式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结合实践教学经验,依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利用数学史开展情境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丁玲玲 《考试周刊》2014,(99):63-63
<正>数学这门学科历史悠久,让学生了解数学史亦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数学史的学习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更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数学史与数学课堂内容结合在一起,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有必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入数学史的讲解,以介绍数学史作为引入课堂知识的前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通过数学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一、数学史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基于HPM研究和发展中数学史"高评价和低应用"这个问题,通过大陆与台湾的比较,发现大陆教师对数学史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而台湾地区解决教师认识误区的一些方法可以为我们所借鉴。一线教师对数学史认识的误区主要表现在数学史的教育价值、数学史的获取方式、数学史的融入方式等方面。走出数学史认识的误区,需要学者和一线教师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高中新课程首次将数学史专题列入选修课(系列3-1),数学史选修课教什么、怎么教?这个问题已经摆在广大中学数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这里,"教什么"指的是11个专题中哪些专题适合于中学课堂教学,"怎么教"指的是对于选定的专题,我们如何对史料做出取舍、对问题进行改编、对教学进行设计.数学史专题并非高考内容,在新课程要求和高考压力之间,我们需要寻求平衡点,对于数学史专题的教学,显然不能"为历史而历史".我们认为,可接受性、实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是数学史专题的选取与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所谓"可接受性",指的是数学史专题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谓"实用性",指的是数学史专题的教学应与必修课相结合,或为必修课服务,或为必修课内容之拓展和深入;所谓"科学性",指的是数学史专题的教学内容应符合史实,教学设计应符合课程标准及有关教学理论;所谓"可操作性",指的是数学史专题的内容应为教师所易于接受,教学设计应为教师所易于操作.如图1说明了数学史专题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3.
蔡碧 《考试周刊》2008,(5):17-19
本文通过一个运用数学史的教学案例,说明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并通过问卷调查现在教师对数学史在课堂上的运用情况以及是否赞成数学史走进数学课堂,提出让数学史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是亟带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史是一门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简而言之,也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它不仅包括数学发生发展的内容、思想和方法,更是记述了这些内容、思想和方法演变的历程和影响它们的各种因素.数学史知识也是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数学史知识在课堂上的巧妙运用对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忽略数学史知识的讲解,导致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氛围普遍较为  相似文献   

15.
将数学史融入小学课堂具有激发学生兴趣、塑造优良品格、培养爱国情操的意义,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的新课导入、问题探究和课堂小结中融入数学史。在这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科学性、目的性、趣味性原则,密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HPM思想逐渐被国内数学史家们引入,数学史与数学教育融会贯通地研究在国内展开。本文基于"勾股定理"内容,选取了人教版、北师版、华师版、沪科版、冀教版、鲁教版、青岛版、苏科版八个版本的中学教材进行研究分析,从教材习题配置、数学史背景知识两个层次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八个版本教材中,人教版、鲁教版、苏科版本涉及数学史内容比较全面,符合HPM理论对于中小学课堂的要求,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7.
<正>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在1866年提出了"生物发生原理",即"个体发育史重蹈种族发展史".[1]类推于教育得出:个体知识的发生过程遵循人类知识的发生过程.对于数学教育,即"个体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遵循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样要求教师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中,教师需要理解人类是如何获得某些数学概念或事实,从而对学生应该如何理解这些知识作出更好的判断.把数学史作为教学线索,不明确地谈论数学史,用数学史来启示教学,这就是数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的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知识的现状是:绝大多数教师虽然认可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知识对其教学的重要性,但对《标准》里设置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目标、理念及教学要求等并没有仔细阅读过,对数学文化的内涵也不甚理解;许多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很少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知识内容,对新课程中涉及到的数学史实、数学家事迹、数学名题及数学作用等的认识情况整体不容乐观;不同职称教师对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知识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等.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更新其原有的知识观念,加强对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调整高师数学系的课程结构,有针对性地充实"数学史"选修课的内容;加强职后培训的针对性,弥补高中数学教师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知识的缺失;通过校本教研等活动,分享不同层次数学教师发展其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知识的经验及做法;拓展高考的命题范围,适当增加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知识的考察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的课堂显得呆板有余,缺乏情趣。这就使得原本比较抽象的数学,在学生的眼中变得更加枯燥起来。因而,教师要关心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感受,注重增加数学教学的情趣,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数学史实,增加课堂情趣。"数学史不愧是出色的教育指南"。为了使课堂更有情趣,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史实。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史上记载了不少数学猜想.尽管有些猜想被证实是正确的,有些猜想至今仍未被证实.但不可否认,猜想在数学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的高效课堂意识逐渐增强.部分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概念教学引入和探索环节中应用猜想,借此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