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民办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推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基于"产教跨界发展、校企精准育人"视角,对标职业教育"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民办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跨界培养的"三双重"跨界对策与"六精准"跨界对接路径."三双重"跨界对策包括"双主体"跨界办学、"双场所"跨界培养、"双身份"跨界学习."六精准"跨界对接路径包括:招生招工精准对接,组建校企跨界育人的专班;教学生产精准对接,优化人才跨界培养的环境;课程岗位精准对接,体现人才跨界培养的标准;专业产业精准对接,把握人才跨界培养的方向;校企考核精准对接,确保人才跨界培养的成效;校企管理精准对接,打造校企跨界发展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双创"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创新"的素质与能力,同时需要具备创业的实践能力(创新的行动化).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是"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举.调研表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认同度较高,但是创新创业主观能动性和实际行动不够;高校学生对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认识不够,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的意愿不容乐观;高校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培养的平台及相应机制相对缺乏.高校应通过转变创新创业理念、拓宽创新创业途径以及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三个主要渠道促进"双创"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审美需求的多样化,"跨界音乐"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在跨界音乐中,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代表性.跨界音乐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受人们喜爱的新乐种.它的诞生为不同的音乐形态、不同的音乐风格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也为大众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视听体验.本文从跨界音乐的起源、定义及特点和分类为出发点,对跨界音乐进行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4.
蒋越 《教育与职业》2021,987(11):59-65
高职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提升自身职业跨界能力已经成为顺应数字化新时代巨大变革、引领高职教育应对数字化创新以及新时代高职教师群体驱动自身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双师"素养模糊与高职跨界类型自身特性的冲突、校企组织边界壁垒、封闭的职业生涯发展渠道、滞后的社会服务供给能力,致使高职教师职业跨界能力培养面临多重现实困境.因此,建议通过整合与重组,夯实"双师"素养培育体制机制;跨界与融合,构筑教师跨界能力培养的校企命运共同体;优化与重构,打造多元化的教师职业发展通道;赋能与成长,拓宽高职教师社会服务渠道,以实现高职教师职业跨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笑傲江湖》等喜剧竞演类电视节目火遍电视荧屏,通过对这些节目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喜剧竞演类电视节目的成功之道为"跨界"。这种"跨界"体现在三个维度:传播媒介的跨界,主持人、评委和演员的跨界,以及演出节目的跨界。"跨界"对于这些节目收视率和品牌效应的提升都有着重要作用,所以说,只要掌握好"度",这些节目的"跨界"成功之道无疑可以作为今后类似电视节目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结合"互联网+"环境下产业跨界融合趋势,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加速和推动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动力机制。通过文献调研,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在图书馆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加速和推动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动力来源。对图书馆跨界融合动力机制的研究,将有利于加速图书馆跨界融合向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发展,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存在价值,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工学结合课程具有典型的"跨界"属性,由于企业参与度低或缺乏积极性,目前高职课程很难反映企业的需求.文章提出了基于职教集团框架的工学结合课程跨界开发的构想,指出应利用职教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势,解决课程开发过程中院校与企业的边界障碍,从而促进其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8.
"跨界唱法"在近年来颇受高校重视,成为学校教学研究的重点。这种唱法将通俗、美声、民族等截然不同的唱法进行融合,创造出一种大气的、自然的新风格,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艺术享受,本文从跨界演唱意涵、跨界演唱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的意义、学习跨界演唱需要的生理基础、跨界演唱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对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演唱法进行了探讨,旨在进一步学生演唱水平,推动高校声乐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结合"互联网+"环境下产业跨界融合趋势,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加速和推动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动力机制。通过文献调研,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在图书馆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加速和推动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动力来源。对图书馆跨界融合动力机制的研究,将有利于加速图书馆跨界融合向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发展,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存在价值,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国家政策的导向、企业的参与为广东民办高职跨界转型发展带来三重发展契机,校企合作中企业未承担足够的社会责任、专业设置不合理、师资固有化、课程建设工学难结合、科研力量薄弱等问题,是广东民办高职跨界转型发展面临的五重挑战。在民办高职院校"二元思维"的指导下,从"跨界"视角,分析当前广东民办高职院发展的机遇、挑战,并提出当前广东民办高职院校发展在"跨界"领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跨界"教学的组织形态已经逐步深入,为了能够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本文从微观层面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中"跨界"教学的几种常见的形式,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有效地组织"跨界"教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音乐艺术发展快速,声乐艺术作为其中之一,也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我国内地歌坛上,出现了不少"跨界"现象,比如美声唱法、戏剧、歌曲和通俗唱法等,我国不乏一些跨界演唱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给高校声乐教学以启示。在高校现代声乐教学中,教师开始注重培养学生跨界唱法的能力,这是一个新的教学角度。本文对跨界唱法的概念以及跨界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使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在声乐教学中有效开展跨界演唱教学,从而培养学生更全面的音乐能力。  相似文献   

13.
"跨界"是一个时尚新潮的字眼,"跨界"显然已经成为了引领时尚的最新潮流。基于"跨界"理念的音乐专业合唱教学,就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要具有非常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能够将各种歌唱风格进行不断的融合和突破,最终才能对音乐合唱融会贯通。本文针对"跨界"理念下的音乐学专业合唱教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以"边政学"为研究核心,到今天学者以"跨界民族"为研究内容,概念和研究重点都有很大变化。本文对跨界民族进行全方位的学术回顾,具体从概念、分类和研究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希望从中能发现前辈关于跨界民族研究的得失和跨界民族研究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5.
《滁州学院学报》2021,(1):54-57
声乐艺术的"跨界"现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引起中国声乐界学者的关注,然而"跨界"现象的理论成果并不多。近年来兴起的音乐歌唱节目中"跨界"演唱现象增多,通过研究几档有代表性的声乐性歌唱节目,对"跨界"演唱现象的起因、本质、类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声乐艺术的发展、声乐唱法的贯通融合、高等师范院校中声乐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多元化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互联网+"跨界融合的特质必将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产生一系列新的用人需求。中国制造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强烈需求,已经促使高等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的高职教育,必须整体性地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实现职业教育的跨界整合。而职业教育的跨界整合的关键与核心就是专业课堂的跨界合作问题。通过对目前高职专业"跨界合作"现状和问题分析研究,采用"双师双生"的项目式教学实践来构建高职专业"跨界合作"教学模式,对新常态下高职学生的培养提出建设性的方案,为推动和完善我国高职教育课程综合化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对丰富课程改革思路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纸质教材和数字教材虽然同为教材家族中的成员,但二者的理解范式不同,前者侧重关注意义生成,后者侧重实现跨界联通.面对信息、网络、媒介技术的融入,教师教材理解应聚焦核心概念,促使教材文本意蕴和智能意义相关联;突破单学科体系,形成学科逻辑—心理认知折中式的"思考视窗";构建"沉浸式"学习空间,促使普遍知识规范与"差异性语境"的融通,转向意义生成与跨界联通的融合,在平衡与协调中实现教师教材理解范式的持续迭代发展.  相似文献   

18.
跨界是指部门之间、领域之间以及专业之间的横跨.小学多科教师跨界培养可以培养其横贯能力,因此我国新师范教育倡导跨界交叉.通过确立综合化的跨界培养目标、构建一体化的跨界培养机制、设置多样化的跨界课程体系、实施多层次的跨学科教学和系列化的跨界主题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师范生的专业视野,深化其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意,提高跨学科素养和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其从技能型、实践型向智慧型和变革型转变.未来的跨界培养可在跨国协同、人机协同和跨领域协同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纸质教材和数字教材虽然同为教材家族中的成员,但二者的理解范式不同,前者侧重关注意义生成,后者侧重实现跨界联通.面对信息、网络、媒介技术的融入,教师教材理解应聚焦核心概念,促使教材文本意蕴和智能意义相关联;突破单学科体系,形成学科逻辑—心理认知折中式的"思考视窗";构建"沉浸式"学习空间,促使普遍知识规范与"差异性语境"的融通,转向意义生成与跨界联通的融合,在平衡与协调中实现教师教材理解范式的持续迭代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理念应定位在"建立多元机制,体现人文关怀"上,通过内部机制如组织管理机制、跨界联盟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等,点燃、唤醒、激活名师内驱力,从而实现自我超越。为什么跨界?我国正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时代,"互联网+"就是跨界思维,跨界思维是创新的原动力,跨界才能让名师超越自我局限。跨界实现了开放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开放性可以引导工作室成员学习和吸纳其他工作室和其他成员所拥有的优秀品质来丰富发展自己或本工作室,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