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康德天文学是一门古老而充满生机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天文学在中国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专门观测天象的天文台,最早的天文台建于夏代;元代曾经在北京建立的司天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台。我们有着令人羡慕的两千年不间断的天文记录,有着精确的历法理论。《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天文学简史”是一本介绍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伟大成就的书。我们知道,我国天文学有着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我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许多天象记录,如太阳黑子、日珥、日食和月食、哈雷彗星、天琴座流星雨等记录,都是世界最早的。本书首先介绍了我国古代天文学在这些方面的成就。其次,本书介绍了我国古代对恒星研究的成就。晚上的天空布满许多星星,其中只有  相似文献   

3.
该文简述了19世纪法国汉学家毕奥(Edouard-ConstantBiot,1803-1850)的生平,详细考证了他对中国古代天象记录(彗星,客星,流星)的翻译与介绍,所依据的中文文献,与当时汉学和天文学研究的关系,并以毕奥对中国古代流量研究为例,探讨中国古代天象记录对西方天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薄树人(1934-1997年)是当代中国天文学史界的代表人物,50年代他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立志从事天文学史研究。60年代他和著名天文学史家席泽宗合作,以《中,朝,日三国古代的新星记录及其在射电天文学中的意义》蜚声国际天文学,科学史界,在4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系统整理与研究,天象记录,恒星观测,历法,天文学家,天文仪器,天文台,中外天文学交流,天文学史文献学,天文学思想等方  相似文献   

5.
林清 《今日科苑》2014,(8):93-95
<正>在很多人心目中,中国现代最早的天文台应该是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不错,那确实是中国人自行建立的第一座现代天文台,也是中国天文人的自豪。但是,若只论建台历史,中国现代最早的天文台却是上海的徐家汇天文台;而若论拥有中国现代最古老的大型天文望远镜、从事现代天文观测的天文台,那就要数佘山天文台了。  相似文献   

6.
正这里山势巍峨,树木葱茏,众多名胜古迹掩映其中。位于山峰之巅,有一座古老的天文台,好似绿洲中的一颗明珠,分外夺目耀眼。它就是闻名世界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34年建成时被命名为"国立紫金山天文台"。当年,这第一座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现代天文台因装备精良、人才荟萃,曾获"东亚第一"的美称。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宇宙新闻     
去年发现的彗星在1949年中一共发现了七个彗星,本刊曾报导过最初被发现的二个,现在再将其余五个,综合报导如下: 1949年第三彗星:是於1949年8月24日由约翰逊(Johnson)在傑纳斯伯尔克(Johannesburg)天文台发现的,发现的时候,彗星的光度是13.5星等,並且形状小而模糊,但彗核仍能见到。 1949年第四彗星:是于去年九月间由嘉夫人(MmePelageja Shajn),在西曼依(Simeis)天文台发现的,光度是12星等,亦是模糊而有彗核的。从哈佛天文台通告第1029号上,我们又知道洛威尔天文台的贾尔达(Schaldach)也曾在同月20日,独立地发现了这颗彗星。  相似文献   

8.
自1582年利玛窦进入中国后,西方传教士们循着他的足迹,陆续来到中国。为了让中国人接受基督教,这些传教士们并未直接布道,而是在传播西方科学知识、扩大影响力的同时进行传教工作。然而,古老的中国有着传承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其思想也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这就使西方科学传入后,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产生碰撞。中西方都有着深厚知识积累的天文学领域,就成了交锋最激烈的战场。然而其中牵连最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天文观测和记录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帝王自称为天子,并且在历代王朝中都设有专门的官员进行天文观测,由此可见古代天文学在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秦代,负责天文学研究的官员被称为太史令,以后历代多沿袭这一称呼并稍有变化,到明清时期,天文观测主要由钦天监这一专门机构负责。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虚拟天文台在天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着重评述了虚拟天文台的科学价值及其交叉学科的特性。虚拟天文台的出现将极大地推动天文学的发展 ,并对科学和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新挑战 ,同时也为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宇宙新聞     
新彗星發现 1949年的第二顆彗星已經在7月2日被哈佛天文台的波克Baro J.Bok)等三位發現了。這個新彗星的名字是Comet Bappu-Bok-Newkirk;發現時光度是13星等。經計算後,知道該彗星逆行於抛物線的轨道上。11月22日過近日點,距太陽1.3天文單位(地日平均距離9300萬哩爲一個天交單位)。(耀明)  相似文献   

12.
<正>天文学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带头学科,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诞生而出现,最早的功能是“授时”和“编历”,即确定时间和编制历法,服务于农业和畜牧业等。天文学同时是一门年青学科,他朝气蓬勃,不断取得新突破,不断刷新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云南大学天文学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近年来,云南大学充分发挥天文观测的区位优势和人才培养的学科优势,大力发展天文学科。2012年10月,与中科院云南天文台联合设立“熊庆来天文菁英班”,开展了天文学本科教育。2013年12月,  相似文献   

13.
别以为只有到空旷的天文台,把头伸向神奇的天文望远镜才能真正领略宇宙的奥秘.那只能满足感官的好奇,并不能使你获得更多的教益.天文学与其他的自然科学一样,要想学有所成,就必须从基础知识开始,而汽车这个快速移动的铁盒,正好与天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距离和速度既是天文学的核心,也是汽车存在的理由,轻松了解以下7个知识,你无疑就是一个准天文爱好者了.  相似文献   

14.
高布锡 《科协论坛》2012,(12):28-29
天文学是一门非常古老的科学,远在人类刚刚从茹毛饮血转到农耕放牧的时期,为了掌握农时,就已经诞生了天文学。我国远在三千年多年前,已经有了最早的历法,编制了既考虑太阳的运行规律,又顾及月亮圆缺变化的独特历法,非常适合农耕使用。国家设立了司天监,专门观测天象,除了预报农时节气之外,还负担着观测天象,记录日月和行星的运行,以便预报未来吉凶的任务。同样,在埃及、印度、巴比伦以及玛雅等等这些古老的文明都留下了古天文建筑的遗迹,编制了不同的历法。  相似文献   

15.
<正>在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典礼上,《爱乐之城》一举斩获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等六项大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除开颁奖典礼现场遭遇的乌龙事件,从天文学的角度观看和解读这部电影也是不错的选择。细节一:格里菲斯天文台坐落在格里菲斯公园的格里菲斯天文台是世界最著名的天文馆之一,也是洛杉矶的第七大景点。由于地势较高,在  相似文献   

16.
天文学术期刊使用计量单位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文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的计量单位也有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专业特点.对8种1997年最后一期天文学术期刊(天文学报、天体物理学报、天文学进展、云南天文台台刊、紫金山天文台台刊、上海天文台年刊、陕西天文台台刊、Publications of the Beijing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北京天文台台刊英文版))常用计量单位统计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认为主要归为二类:(1)使用非标准计量单位;(2)计量单位书写混乱不规范.本文列出了8种期刊中常见的错误,并对正确使用计量单位提出个人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22-124
美国天文学家哈勃(Hubble,Edwin Powell,1889—1953)(邮票H31a)在芝加哥大学学习时,受天文学家海耳^H3启发开始对天文学发生兴趣。他在该校时即已获数学和天文学的校内学位;但毕业后却前往英国牛津大学学习法律,1913年在美国肯塔基州开业当律师。后来,他终于集中精力研究天文学,并返回芝加哥大学,在该校设于威斯康星州的叶凯士天文台工作。在获得天文学哲学博士学位和从军参战在法国服役以后,他便开始在威尔逊天文台(现属海耳^H3天文台)专心研究河外星系并做出新发现。他在那里可以使用254cm(100英寸)望远镜,并在那里度过他的余年。  相似文献   

18.
从今年4月中旬起,很多人在夜晚西北天空中用肉眼看见了一道白光。仔细察看,可以认识出它是具有扇形尾巴的一颗亮星。这就是彗星,一般人叫做“扫帚星”。这颗彗星是去年11月6日比利对乌克尔天文台阿伦达和罗兰所发现的,所以叫做“阿伦达·罗兰彗星”(图1)。它也是1956年发现的第8颗彗星,所以又叫做“1956年 h 彗星”(h 是英文字母中的第8个字母)。等到彗星轨道已经  相似文献   

19.
发现古老天文台和圆盘 考古学家们在德国东部的戈瑟克镇附近发现了一处大约有7 000年历史的遗址:一个巨大而又模糊的圆环,座落在德国革塞克附近一块平坦的麦田上,它可能是欧洲最古老的天文台。1992年,航拍照片显示这里的地上有呈几何形状排列的土墩。2002年,人们开始在此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的数学、天文学和力学,都有着辉煌的成就.但是,新中国建国以前,我国现代数学研究事业仅是初告形成,现代天文学研究事业仅有断断续续的局部的开展,现代力学仅有应用而谈不上研究.新中国建立以后的40年来,我院数学、天文学和力学的研究人才和研究机构有了快速增加,布局日趋合理,研究手段逐步趋于现代化,研究领域迅速扩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数学研究工作的有些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或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天文学观测研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