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学诚(1738-1801),中国清代史学家、目录学家,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其著作<校雠通义>是目录学理论专著.在章学诚的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最深者有三人:一是其父章镳,乾隆七年进士,曾任湖北应城知县,为官清廉,性嗜史学.  相似文献   

2.
论章学诚的目录学知识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章学诚在目录学理论上的贡献是把目录学的传统和任务总结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主张从学术史的角度开展目录工作,认为类例、序文、叙录、互著和别裁是目录工作的主要方法。章学诚在目录学实践上的贡献是编撰了《史籍考》,树立了史学专科目录的典范,制作了《韵览》、《别录》,引领一代索引新风。  相似文献   

3.
钱振新同志在“章学诚的‘考辨’思想及其文化意义”一文中指出:“章学诚的目录学思想代表了乾嘉学术的一个重要学派,他是由于对文化学术史起了总结性的作用而成为传统目录学的一位著名代表,是由传统目录学向近代目录学进展的先驱人物。他的目录学理论集中形成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思想体系。”这一观点不仅对章学诚在我国目录学史上的地位进行了高度概括,而且对章氏的目录学思想体系之精华予以科学  相似文献   

4.
章学诚与余嘉锡目录学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伟涛 《图书馆》2004,(3):103-104,106
章学诚是我国古典目录学集大成者,其目录学核心思想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余嘉锡继承和发展了章学诚这一目录学思想,文章从目录学思想、类例理论、编目方法和看待书目情报职能几个方面对章学诚和余嘉锡二者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李永红 《兰台世界》2007,(3S):65-66
章学诚(1738-1801)中国清代史学家,目录学家,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章学诚生于浙东,又立志治史,其思想自然深受浙东学派的影响,并将黄宗羲倡导的“经世致用”奉为自己治学的原则。章学诚有关档案献编撰思想的论述,大部分体现在他的述《史通义》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论孙德谦的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介绍孙德谦的生平和著述开始,论述其目录学思想主要是在章学诚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并对其目录学思想进行评述,进而论述了其在目录史上的地位及春目录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相较于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学界对于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的梳理略显不够,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为新时代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书写提供历史借鉴。[研究设计/方法]以20世纪以来出版的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王重民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吕绍虞著《中国目录学史稿》、倪士毅著《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乔好勤著《中国目录学史》、余庆蓉著《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以及柯平著《中国目录学史》7本通论性目录学史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读、分析与比较,借以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的书写路径。[结论/发现]20世纪以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呈现出如下特点:(1)历史学、图书馆学学者是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两大核心主体;(2)线性进化史观逐渐成为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主流史观;(3)书写的焦点由“以目录为中心”到“目录与人并重”。[创新/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展望:(1)明确“目录学史”的内涵;(2)明确“以西释中”还是“以中释中”;(3)明确中国目录学史的中心是“人”;(4)探索多体裁的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形式;(5)拓展中国目录学史的关注视域。  相似文献   

8.
袁红军 《中国档案》2006,(9):36-36,41
章学诚(1738-1801)中国清代史学家,目录学家。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章学诚生于浙东,立志治史,其思想自然深受浙东学派的影响,并将黄宗羲倡导的“经世致用”奉为自己治学的原则。章学诚有关档案文献编撰思想的论述,大部分体现在他的著述《文史通义》中。他在总结承继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档案史料的作用、范围、方法与原则等提出许多创新的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章学诚创新目录学理论之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英 《图书馆学刊》2006,28(3):117-118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毕生致力于讲学、著述和纂修史志.他以“经世致用”作为治学准则,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到方法全面发展了我国目录学理论基础.分别论述了章学诚关于目录学思想、分类方法、著录方法及索引理论的创新求变,指出其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清末“国命危砧”,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康有为,发扬古典目录学“经世致用”的传统,以目录学为武器,扬变法启民智,构建了“参采中西”的目录学新体系。康有为为推进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自觉地以目录学为武器。对开创我国近代目录学,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代表作是:《新学伪经考》和《日本书目志》。  相似文献   

11.
一代国学大师章学诚因其识见广博,对中国目录学独有建树,有力地推动了经世致用之学向前拓展。本篇围绕章学诚学术创造,对他正确把握传统,注重原创,融汇众长,从而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推及“互著别裁”之说,将古典目录学推向一个崭新的制高点进行初步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邓建 《图书馆学刊》2009,31(10):81-83
通过对正史艺文(经籍)志中的“目录之目录”——簿录篇和目录类进行考察,可以窥知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流变。《隋书·经籍志·簿录篇》是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的首例“目录之目录”,表明中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从《旧唐书·经籍志·目录类》到《清史稿·艺文志·目录类》,“目录之目录”不断发展,渐次兴盛,展现了中国古代目录学逐渐走向鼎盛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袁红军 《兰台世界》2006,(22):37-38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毕生致力于讲学、著述和纂修史志。他以“经世致用”作为治学准则,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到方法全面发展了我国目录学理论基础,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分别论述了章学诚关于目录学思想、分类方法、著录方法及索引理论的创新求变。  相似文献   

14.
章学诚在目录学领域的卓越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毕生致力于讲学、著述和纂修史志。文章通过对章学诚目录学理论研究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章学诚全面发展我国目录学理论的概况,而其关于目录学思想、分类方法、著录方法及索引理论的创新求变,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知几字子玄,唐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县)人。《史通》是其代表之作,一向被学术界视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其实,刘知几不仅精通史学,在目录学方面也造诣颇深。他在《史通》中不仅用大量篇幅对历代史籍辨其得失,考其源流,而且在史书的分类、标目和艺文志的改造等方面也多有创见,反映了他丰富的目录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1988年第4期《图书馆学通讯》发表了乔好勤先生文章——《我国近十年目录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以下简称《思考》)乔先生“其一,关于目录学理论体系”的标题下,及文中的其它地方,着重地谈了“目录学理论体系”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了几个令人颇不易理解的问题,现简略陈述如下,并求教于乔好勤先生。 1、关于“目录学理论体系”之名《思考》中先后六次出现了引人注目,带引号的三个字——“论、史、法”。而  相似文献   

17.
章学诚是我国清代的目录学家。在当代的一些目录学著作和讲义里,都要阐述他对我国古典目录学的贡献,其中都要着重提到他的“六经皆史”的观点。如北大、武大《目录学概论》编写组的《目录学概论》第二章里说:“‘六经皆史’是章学诚总的学术观点”。来新夏的《古典目录学浅说》里  相似文献   

18.
清代章学诚在其著作《校雠通义》中提出, 目录学的主旨在于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是对西汉的刘向、刘歆《七略》以来目录学思想的提炼和总结.章氏还总结和提出了互著、别裁和辨嫌名等著录方法,并认为这些著录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揭示目录学主旨而服务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一目录学主旨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古代目录学思想达到了最高峰.  相似文献   

19.
余嘉锡(1884—1955),字秀豫,湖南常德人,我国现代著名的目录学家。余嘉锡毕生博览群书,自称唐宋以前经史子集四部书不曾寓目通读者甚少,然明清及近代之书未曾不措意也。余嘉锡研究领域广泛,著述宏富,已经正式出版的著述有《余嘉锡论学杂著》、《古书通例》、《世说新语笺疏》、《四库提要辨证》和目录学理论专著《目录学发微》。其中,《目录学发微》是余嘉锡的目录学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余嘉锡以其渊博的学识、精详的考证,对目录学的意义和功用、书目文献的体制、目录学的源流及历代书目的类例,  相似文献   

20.
刘歆继承其父刘向遗志,编成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具有开创之功,他在校勘整理文化古籍的基础上创立了撰写叙录、总序、大序、小序等方法,对后世目录学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