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锦晖是20世纪中国乐坛上一位优秀的音乐家,一生创作了众多音乐作品,尤其是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儿童歌舞音乐作品更为突出,其对少年儿童的针对性教育,是中国历代教育中所少有的.他的儿童歌舞剧,在当时来说,不仅是在对古代歌舞教育的继承和创新,而且对于今天的儿童教育,甚至是对于学校的素质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通过对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的浅析,旨在强调黎锦晖儿童歌舞剧教育方面的不可抹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2.
黎锦晖创办《小朋友》杂志的历史功绩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为孩子们提供精神粮食,帮助读者“锻炼身体,增加智慧,陶冶感情,修养人格”;二是为孩子们创作了中国历史上重来没有过的儿童歌舞剧。他的儿童歌舞剧的基本主题是竭力表现对爱的教育与追求,同时在艺术上努力做到明朗而向上的思想基调、浓郁的童心童趣以及歌舞剧表现形式的水乳交融。作为《小朋友》第一任主编,他在我国儿童文学和幼儿杂志编辑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杨穆 《教育》2012,(15):36
5月15日,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司一行来到天津参加中国儿童歌舞剧试点城市试点校调研活动。调研中,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小学的歌舞剧《三只小猪》代表和平区作了汇报演出。孩子们天真的表演,欢快的音乐旋律,  相似文献   

4.
黎锦晖是二、三十年代颇有名气的音乐家和教育家,他首创了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两种艺术体裁。作品中明朗向上的思想基调使黎锦晖的十二部儿童歌舞剧充满了艺术生命,同时黎锦晖为了普及儿童歌舞剧,创作上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注重把握与表现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以适应儿童的需要,体现了儿童为本的思想;随着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的出现和普及,学校音乐教育由歌唱向多种艺术形式并存发展;由于黎锦晖采用中西合璧的创作手法及其自身强烈的民族意识,使得作品极富民族特性并焕发着崭新的艺术魅力。这一集音乐、舞蹈、戏剧于一体的全新儿童歌舞剧的创立,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也画上了重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儿童歌舞剧是集音乐、诗歌、舞蹈、游戏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儿童歌舞剧进校园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儿童歌舞剧应体现儿童性、音乐性和传承性。  相似文献   

6.
儿童歌舞剧     
儿童歌舞剧是将歌唱、舞蹈、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有特定主题、音乐舞蹈、情景情节、人物造型、角色扮演、舞台布景、服装道具、化妆灯光等多种表现元素,由儿童亲自参与实践的一种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是中国现代歌舞剧的开山之作,他也因此被称为我国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此外他还创作了20多部歌舞表演剧,11部儿童歌舞剧。  相似文献   

7.
小学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已列为小学生的必修课。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儿童歌舞剧教学,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本文以儿童歌舞剧的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儿童歌舞剧的教学理念、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从多元化的角度研究儿童歌舞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8.
儿童歌舞剧是集歌、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涉及多个学科,具有"实用性"和"教育性",并针对儿童心理特点的综合舞台剧。2010年9月,教育部在全国遴选了6所城市70个学校作为试点单位,在中小学校开展儿童歌舞剧音乐教育。儿童歌舞剧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尝试。在农村小学进行歌舞剧教学也是顺应音乐教育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歌剧院熊猫儿童艺术剧团应文化部社文司少儿处、全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委员会、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的邀请,1994年12月6日、7日在北京人民剧场演出了由梁上泉、白路平编剧的六场童话歌舞剧《熊猫咪咪》,受到孩子们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在座谈会上,一致对编导、音乐、舞美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雷惠玲 《儿童音乐》2010,(12):45-48
20世纪20-30年代,黎锦晖创作的歌舞剧和表演曲风行全国,有的作品甚至家喻户晓。他从最简单的儿童行为特征出发,用最能上口的旋律创作了歌舞剧和表演曲这两种儿童歌舞音乐的艺术形式。有专家评论说,黎锦晖的作品流行不仅对当时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社会教育也有重要影响。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作品有如此感人的力量,这是因为作品适应当时的时代思想倾向,具有深刻的美学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家长》2010,(11):4-4
根据教育部要求,儿童歌舞剧教育已在北京等6个城市试点。北京选择了5个区县的12所小学试点进行儿童歌舞剧教育,试点学校将在小学三至五年级中选择一个年级进行。儿童歌舞剧涉及音乐、舞蹈、美术、戏剧、文学、曲艺等多个学科,在老师组织下演出,由学生准备服装、道具、布景等,寓教于乐,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强。  相似文献   

12.
但夏 《华章》2014,(27)
《蜀红》是一部优秀的民俗歌舞剧,它将尘封千年的“蜀红”等民俗传统以音乐舞蹈的方式再现在人们的面前。本文以《蜀红》为例,从中探寻四川民俗歌舞剧的现状,试图对四川民俗歌舞剧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音乐课中适当融入歌、舞、剧的元素,应用多种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小型化、戏剧化和歌舞化的处理,可以将音乐学习的领域扩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样既可以让音乐学科成为歌舞剧进课堂的基础型学科,尽快将儿童歌舞剧融入课堂,也可以为儿童歌舞剧进校园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4.
连平 《早期教育》2010,(6):32-33
在福建.至今流传着一些非常有趣的民间游戏,孩子们从中得到了不少的乐趣。现在把这些游戏介绍给全国的老师和小朋友们.希望大家不仅能领略到闽南的民间文化,也能享受到其中莫大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长河中,被誉为"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的黎锦晖的音乐思想,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个时代。他创作的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通俗易懂,贴近儿童,富有儿童情趣。他注重贴近社会现实与平民大众,彰显了黎锦晖"平民性"和"基础性"的特点。他主张在快乐的表演中培养儿童健康向上的品格,启发儿童的创造性,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冷玉斌 《江西教育》2004,(12):44-44
最近由报上得知,在荷兰有一档专为孩子们制作的“儿童新闻”。它的取材注重从孩子们的观点出发,比如会专门派摄制组赴动物园采访一头小象过生日,因为这是儿童感兴趣的,新闻中播放了孩子们给小象送礼物、唱生日歌的欢乐场景。在报道政治、经济新闻时,儿童新闻一般都尽量用儿童能理解的简单语言,并适当加入一些背景情况介绍,例如它这样报道安理会就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举行的辩论:“今天联合国安理会搞了一次辩论。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曾经看过苏霍姆林斯基坐在板凳上与学生进行亲切交流的雕塑,我们经常看到老师俯下身去与孩子们交谈的画面,我们也不止一次看到有老师蹲下来仰视孩子们那真挚的目光……毋庸置疑,在学校里、在课堂上我们一直都在努力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用儿童的视角来与他们交流,和孩子们一同学习。尽管我们努力地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倾听,用儿童的大脑思考,用儿童的兴趣探寻,用儿童的情感体会……可是,我们看到的仍然与儿童有着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现代音乐教育及专业音乐创作有了初步的发展。儿童歌曲创作在经历了学堂乐歌的雏鸟初啼之后,也转入专业创作时期,音乐家用自己良好的音乐笔触和技法开始创作儿童歌曲。这一时期为儿童音乐的发展作出贡献的音乐家主要有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黄自等。黎锦晖最早开创了以培养儿童审美认知能力为主的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他先后创作了24首优秀儿童歌舞表演曲和11部儿童歌舞剧等,如《可怜  相似文献   

19.
当孩子们走进学校时.最让他们感到惬意的是,这里有许多小伙伴们正在等着他们。也许爸爸妈妈没有给过他们任何兄弟姐妹.但他们却从此可以不再感到孤独。人类合作的本能.儿童寻求伙伴的天性,在这里都能得到展现。但凡孩子们在一起时,快乐就会传染.笑声永远是他们共同的生活基调。儿童们在一起共同营造的只能是快乐的生活。在这里,当然也会有争吵.  相似文献   

20.
当孩子们走进学校时.最让他们感到惬意的是,这里有许多小伙伴们正在等着他们。也许爸爸妈妈没有给过他们任何兄弟姐妹.但他们却从此可以不再感到孤独。人类合作的本能.儿童寻求伙伴的天性,在这里都能得到展现。但凡孩子们在一起时,快乐就会传染.笑声永远是他们共同的生活基调。儿童们在一起共同营造的只能是快乐的生活。在这里,当然也会有争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