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礼器是礼制的反映和体现,对先秦礼器的认识,能够挖掘隐藏在礼制下的阶级关系。通过列举先秦时代的数种礼器,包括烹饪器、设食器、盛饭器、酒器、水器,说明其造型与功能,结合文献记载,对先秦礼器有直观的理解,并对其在先秦时期的历史演化作出相应的介绍,进而反映出其在先秦礼仪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铜文化从狭义上来说,往往专指青铜这一特定物质所代表的文化现象。先秦时期的青铜器达到了鼎盛,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与先秦巫风交织产生,相互影响并逐步发生转变,在先秦文学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促进了文学的发展。从先秦文学视野出发,分析青铜礼器与巫文化的关系、青铜乐器与祭祀诗歌体制,研究青铜酒器、食器等祭祀用品与降神驱鬼巫觋之术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古语说“礼以酒成”,在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中,酒始终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战国策》云“仪狄作酒”,献于夏禹;又有人说是夏壬少康或杜康发明了酒,那么我国的酒文化应有4000多年的历史。如果从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质酒具算起,中国人饮酒的历史,至少有六千年之久。考古学家一般把我国古代酒器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阶段:一、新石器时代至夏代,流行陶质酒器:二、商代至西周,流行青铜酒器;三、东周至秦汉,青铜器与漆器并重;四、魏晋至隋唐,瓷酒器和玉酒器日益繁荣;五、宋元以来,瓷酒器空前普及,玉酒器、金银酒器也有相当的数量…  相似文献   

4.
据实地考察发现,渝东南少数民族饮食器具主要分为食器、酒器和茶器等三大类。其中,食器主要有加工器、炊食器、盛食器、进食器等四小类;酒器主要有盛酒器、舀酒器、饮酒器三小类;茶器主要有土茶罐、茶壶、茶盅、茶碗、茶杯、茶托等。不同的饮食器具在各民族的日常生活空间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青铜酒器艺术与酒文化一样源远流长,起源于夏。现已发现最早的青铜酒器为夏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爵,在商周达到鼎盛,衰落于春秋。在商代,由于奴隶主嗜好饮酒,并常有隆重的仪式,因而促进了酿酒业的发展,青铜酒器的制作技术也随之提高,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在当时的职业中还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等专门以制作酒器为生的氏族。周代饮酒之风虽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制作基本上沿袭了商代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青铜酒器     
尤农  焦亚奎 《甘肃教育》2007,(2X):F0003-F0003
中国的青铜酒器艺术与酒文化一样源远流长,起源于夏。现已发现最早的青铜酒器为夏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爵,在商周达到鼎盛,衰落于春秋。在商代,由于奴隶主嗜好饮酒,并常有隆重的仪式,因而促进了酿酒业的发展,青铜酒器的制作技术也随之提高,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在当时的职业中还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等专门以制作酒器为生的氏族。周代饮酒之风虽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制作基本上沿袭了商代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酒的国度。酿酒历史之久,饮酒人数之多,古今酒风之盛,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由此形成了源远流长、灿烂缤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要酿酒、盛酒、饮酒,就离不开酒器,因此,酒器是伴随着酒的发明酿造而产生的。大汶口文化遗址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的酒器生产已经有了七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酒器是一根继承、发展的无尽链条,有着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最早的陶器、角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春秋至秦汉时的漆器、瓷器、玉器、玻璃器等,魏晋至隋唐时期,随着制造业的日益发达,瓷质酒器增添了许多新的器型,并出现工艺精湛的金银器…  相似文献   

8.
三代中商代的文明是重酒的,酒在商代的政治、宗教、生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和酒息息相关的酒器也是制作精美,丰富多样。《说文解字》是一部保存着大量古代文化资料的书,对这些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的酒器也有详尽的记载。本文对《说文》中记载的各类酒器,从字形出发,对其形制、用途、并结合实物加以说明,力图对商及西周早期的酒器有一个粗浅的勾勒。  相似文献   

9.
文人爱饮酒,他们使用酒器也很讲究,不同的酒器蕴意不同,这些都集中体现在他们的诗文作品当中。在教育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里出现的酒器中,“尊”“杯”最为常见,但他们的意义和用法有所不同。从这两个字的汉字流变等方面看,“尊”前“杯”后,“尊”大“杯”小,“尊”尊“杯”卑。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多年来一直是高中语文教科书的传统篇目.现行人教社的两种版本都将此名篇编入。《荷塘月色》引用了梁元帝萧绎《采莲赋》的片段,其中有“鹋首徐回,兼传羽杯”等句.两版都将“羽杯”释为酒器.这是正确的。可“羽杯”是一种怎样的酒器呢?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花椒利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中国古代主要将花椒应用于烹饪调味、酿酒制茶等食品饮料加工及食疗保健之中。花椒的利用推动了川菜的发展,麻味这种源于中国的特有风味,已成为食品的一种基本味,是中国对世界饮食文化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中孟子“民本思想”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先秦政治思想中,有着优良的"民本主义传统",尤其以孟子的贵民思想最为鲜明。认为从传统廉洁文化的角度出发,先秦的"民本"、"贵民"思想可以转化为对掌权者的外在要求和价值准绳。据此,有必要将民本思想作为廉洁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为清廉政治提供坚实的价值落脚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甄采先秦古籍中的“君子曰”与《史记》“太史公曰”分析对比 ,以翔实富赡的材料揭示出司马迁史论与先秦史论的师法传承关系 ,以及司马迁对史论的创新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贾谊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基于自己八年的太傅经历并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形成了“慎交感”与“早瑜教”的胎教思想和“慎选左右”的幼儿教育思想。分析他的学前教育思想的利与弊,有利于我们认识先秦时期的教育理念和我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对当代学前教育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诸子之文首先是哲学著作,但其言说方式却并非定义明确、逻辑清晰的哲学表达,而是呈现出明晰不足、暗示有余的文学样态。这除了与作者的人格面貌有关外,显然不可忽略其深厚的哲学背景。在众多的哲学理念中,关注“幽玄意识”应该是诸子经典文本解读中一个可能的向度。  相似文献   

16.
张宁 《衡水师专学报》2012,(6):82-85,100
围绕“东皇太一”的身份学界历来争论不休,通过梳理“太一”一词含义在先秦两汉时代的变化以及“东皇”在古代典籍中的所指,论证“太一”一词在先秦时代很可能并没有“具体形象的神明”这一含义,而仅仅是一个哲学层面的概念;“东皇太一”的真正身份很可能是伏羲氏。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来源于西方,但是包括人才培养、人才招聘、人才使用、人才激励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早在中国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中就有体现。作为先秦时期的著名典籍,《管子》吸收了儒、道、法、名、阴阳等各家各派的人才思想并且继承了齐文化重视人才的传统,在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考核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在先秦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达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孟子作为先秦时代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文学理论家,他提出的许多观点都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在“以意逆志”说中就蕴含着深厚的哲学道理。学习的过程不是单向的,而是循环往复的,应该从文本的阅读意义中,重新阐释“以意逆志”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诗经》时代饮涵蔚为风气,酒具器皿也就精关多样,从盛酒之器尊、壶、鲁、觥、卣、缶、瓶到温酒之器爵、聋,从舀酒之器斗、匏、瓒到饮酒之器爵、觚等等,凡饮酒过程所需器皿都有所描写。《诗经》形形色色的酒器描写反映出了当时的酿酒业和手工业的发达,它标志着时代的文明与进步,体现着当时人特定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心理。同时也折射出了绚丽的民俗文化风貌、政治社会风尚及其等级尊卑的人伦意识。透过它还可以想见其工艺之精美,甚至依稀可见先秦时代活泼生动的生活场面。  相似文献   

20.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带给人无穷的享受。诗歌的魅力除了行云流水的畅达外,更重要的是在美景的描摹中将两种人类永恒主题——生死主题与爱情主题融入。这两种主题,正是自先秦以来文学作品中不断呈现的母题。融合了初盛唐精神“哀而不伤”的基调与在宇宙意识关照下的生死主题与爱情主题,使得诗歌具有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