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想当然”,即凭主观想象推断事物本该如此,应当怎样……是贬义词。其实,任何科研都离不开想象,而想象就必有主观,史学尤甚,故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之说。想象被证明了,就是创新,被否定了,则多了一个“想当然”。命题要创新,就攀了“想当然”之缘份。说这些,并不是为“想当然”开脱,而是想指出“想当然”本身并不可怕,怕的是想了“当然”还不知其含有主观因素。弄出个可以不“想当然”的“想当然”。望文生义便是其典型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2.
读了赵崎老师《历史教学不可想当然》(《中学历史教学》2009年第1—2期)一文,笔者感到类似“想当然”的现象在中学历史教师中还比较普遍,应当引起注意。如最近新安县举办2009年中学历史教学优质课大赛,总体来看,中学历史教师的课改意识比较强,应用了多种新的教学方法。但是,部分教师在知识讲授方面发挥过度,表达随意,出现了一些“硬伤”,犯了“想当然”的毛病。  相似文献   

3.
《画杨桃》一文通过“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引起不同反应的叙述,揭示了要实事求是,不要想当然的道理。教学时,可紧扣“笑”字,引导学生深入领悟。 首先,由“哈哈大笑”理解照实绘画与“想当然”的矛盾。“我”遵照父亲的叮嘱,在图画  相似文献   

4.
《黛玉初进贾府年龄究竟几何》令人大跌眼镜却又有理有据;《“床第乎”?“床笫”乎?》指出的竟是一个普通的低级错误。———两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认真,万不可想当然。  相似文献   

5.
《画杨桃》(五年制第六册 )有一个统领全文的“文眼”———老老实实。抓住这个文眼组织教学 ,既能扣住文章的中心 ,又有利于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文章中三位主要人物的言行 ,把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父亲”叮嘱 :“不要想当然”———老老实实三年级学生不易理解“想当然” ,但对“不要想当然”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去领悟。教师引读 :“你看见一样东西 ,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提示 :看下文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会悟出 :意思是“不要想当然”。教师点评 :尊重事物的本来面目 ,就是实事求是 ,也就是“不…  相似文献   

6.
对于《红楼梦》的考证,因立足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掌握祥实的资料,充分关注《红楼梦》作为学作品的特性,而不能作“想当然”的臆断。  相似文献   

7.
“杀盗非杀人”的命题记载于《墨经》的《小取》篇。研究墨学的大多数学者认为,《小取》为墨家后学所作,并且不是出于一人之手。根据侯外庐等人的研究,《小取》“大体可断定为写成于荀子《正名篇》之后。”(《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第483页)如果这个断定是正确的,那么从荀子在《正名篇》中对“杀盗非杀人”命题的非难可以看出,此命题早已在《小取》成书以前就已存在并引起了人们的注目。由于荀子对“杀盗非杀人”命题的来由没有明确交代,我们不能绝对肯定荀子所批判的命题就是墨家的命题,但是,从《小取》对这个命题的阐述可以看出,这个命题就是墨家的命题。后期墨家就这个命题遭到的责难在《小取》中回答说:“盗,人也;多盗,非多人也;无盗,非无人也。奚以明之?恶多盗,非恶多  相似文献   

8.
杨术林 《数学教学》2008,(12):44-45
近日阅读张奠宙教授在《数学教学》2008年第四期上的编后漫笔:从清兵“放枪不瞄准”的毛病说起.原文说的是数学教师对学生解题的水平估计不足,判断出现偏差.深有感触,联想到平时命题,有时候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同样“放枪不瞄准”,或者“瞄不到位”.在考查某个知识目标或是某个数学方法的时候,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会按照命题人的思路来解决问题,但结果却并非如此,使试题失去了考查的功能.因此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下面就2008届上海市普陀区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第16题,提出一点想法与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9.
“怒发冲冠”是人们熟悉并常用的一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含义表示“非常愤怒”。由于这个成语整体上的意思较为浅显易懂,甚至可以“望文生义”,于是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其中的“怒”字就是“愤怒”之义;  相似文献   

10.
过去我们教《鲁迅的精神》这篇课文,往往把张定璜和他的《鲁迅先生》说得一无是处。翟秋白说他是“嗡嗡嗡的苍蝇”,课本注释说他的“三个冷静”是“胡说”,他的文章又发表于《现代评论》,还能不彻底否定吗? 最近,从《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上册中、读了《鲁迅先生》一文,深深感到我们“想当然”的推论完全不对,即使是“三个冷静”的说法,也未必什么大错。  相似文献   

11.
《画杨桃》是篇新选课文,通过“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引起不同反应的叙述,揭示了要实事求是、不要想当然的道理。教学时,可以紧扣“笑”字,引导学生去深入领悟。首先,由“哈哈大笑”理解照实绘画与“想当然”的矛盾。“我”遵照父亲的叮嘱,在图画课上画杨桃的时候,“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根据眼中所见的样子准确地画出了杨桃,有几个同学看到“我”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科学·技术·社会》教材及其《大纲》“关于命题的若干要求”,对“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科学·技术·社会》试卷”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笔者读大学时曾到一所职高进行教学实习,在一篇课文中遇到“拾级”,我想当然地读成“shíjí。原任课教师说我读错了,“拾级”应读 shè jí。我大吃一惊,连忙去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这两本权威的工具书均未收录“拾级”一词,也未注明  相似文献   

14.
一、命题要“放宽范围” 教学策略是“两个增加”:一是增加直命题题型。所谓直命题,即不加任何限制词的命题。如《堆雪人》、《玩橡泥》、《鸡蛋浮起来了》、《妈妈笑了》、《跳绳大王》等。因为小学生作文是运用文字符号表达认识和感情的习作练习,是最基本的书面表达训练,没有必要转弯抹角,加一些限制把学生的手脚捆得死死  相似文献   

15.
根据教育部“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有关精神,2004年的15套高考语文试卷呈现出“百花齐放满眼春”的喜人局面。仔细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4套试卷以及11个单独命题的省市试卷,研读各自的《试卷评价》,2005年高考语文的命题走向已渐露端倪,各处变化创新将浮出水面。一、依纲据本,融入新课标理念念毋庸置疑,《考试大纲》(北京《考试说明》、上海《考试手册》)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大纲》的新变化将一一落实在试卷之中,如2004年的“熟语”、“标点符号”、“文言文翻译分值的增加”等。2005年《考试大纲》的变化之处是把几项考查内容重新列入…  相似文献   

16.
孔子关于《诗经》的评论对后代《诗经》的研究与接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兴观群怨”说是孔子诗论中一个重要观点。文章从文化的视角,联系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解读其中一个重要命题即“《诗》可以群”,试图再次探究孔子提出这一命题的深层含义。文章认为“《诗》可以群”对中国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命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试析关于命题的困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读了《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 0 0 2年第 1~ 2期上刊发的《关于命题的困惑》一文 (以下简称《惑》文 ) ,笔者认为的确有必要明确一下关于命题的概念 .本文针对《惑》文提出的问题试给出解析于下 .1 关于命题的定义《惑》文指出 ,初中数学教材将命题定义为“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 ,而高中数学教材将命题定义为“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 .《惑》文认为“两个定义含义不同” ,并举例说“4的平方根是 2”用初中的定义容易判定为命题 ,而用高中的定义却难以下结论 .笔者认为 ,初中的定义与高中的定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这是因为 ,判断必有真假之分 ,…  相似文献   

18.
1987年8月,陈钟棵在《语文学习》上发表了《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一文,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与广泛的共鸣。当时顾黄初先生就认为“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这个命题,是语文教育领域中“带有根本性的研究命题”。不过,陈先生为什么提出这种“带有根本性的研究命题”呢?那是因为——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生正确认识“已知”,和“未知”,“因为”和“所以”初学几何的学生,往往“已知”、“未知”,“因为”、“所以”搞不清楚,对它们之间的关系缺乏认识,靠想当然证题.尤其是证明一个命题形式的题,判断已知条件、求证、作图都得靠自己动脑,就感到更困难.这时,我先要求学生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以便分清题设和结论,接着告诉他们题设就是“已知”,  相似文献   

20.
中国美学命题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刘勰的《文心雕龙》创构了数量甚多的命题。《文心雕龙》各篇的赞辞,在命题的提出与熔炼方面具有典范意义。“赞”不同于通常理解的赞颂之义,而是如刘勰在《文心雕龙·颂赞》篇中提出的“明也,助也”,即对正文加以阐明和辅助延伸。刘勰又指出“约举以尽情,昭灼以送文”这十个字作为赞的本质与功能的概括性说明。赞作为文体,经过了体式的变化与沿革,本有散文与韵文的不同形式,而韵文体的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刘勰对“赞”这种文体有明确的界定和自觉的理论建构。《文心雕龙》各篇之赞辞是具有文体的定型意义和创造功能的。《文心雕龙》各篇之赞,提出了若干经典化的命题,也成为命题成熟的重要标识。中国美学命题的重要特性,在《文心雕龙》赞中体现得非常典型。对于中国美学命题研究,《文心雕龙》赞辞提出的命题,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可以推动命题研究的当代价值之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