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在一起,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作为他全部理论的起点和归宿。在简要论述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对当今我国实施的教育关于如何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进行了几点思考,以期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抓住"培养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立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阐发了以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为核心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毛泽东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红与专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满足学生的生存发展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将道德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正视当前实践"以人为本"的实际境遇的基础上,通过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将"外铄"与"内发"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个性培养与社会规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路径,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面系统地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宗敏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性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对一系列重大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科学的论述,发展了毛泽东教育思想,形成了富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对教育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思想。他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既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也注重人的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内容的创新。他对教育创新的理论探索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创新理论体系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实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坚持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丰富了这一思想理论。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观点带有时代的烙印(局限),但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他提出的“人的解放”、“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光辉思想。对于实现和推进中国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生涯中,提出了许多教育创新的思想。他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既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也注重人的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内容的创新。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教育理论体系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发展个性"是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伦理学原理"批语>中反复强调"发达个性"、"崇尚个性".1945年4月,中共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论联合政府>中,他主张"新民主主义制度的任务"应该包括"保障广大人民能够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能够自由发展那些‘不是操纵国民生计'而是有益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为把人格主义教育的着力点从泯灭个性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他提出"合理的教育"模式,使"教育与职业舍一、学问与生计舍一",以解除旧社会旧家庭种种经济上、意志上的束缚.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在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源流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先进生产力前提基础,先进文化是根本条件,最广大人民群众是主要对象,并认为注重个性的多样性发展是其途径.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都十分重视人的个性发展问题,他认为人的个性对每个人的成长都十分重要,必须得到解放和发展.基于对人的个性发展的重视,他批判了抑制人的个性发展的旧式教育体制,并从倡导启发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强化自主学习、改革考核方式等路径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毛泽东的个性发展思想对高职院校实施个性教育具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既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也是一个现实的教育学课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诉求于教育。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不断推进教育创新,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坚持素质教育的导向性,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高度统一,把教育贯穿于受教育者生命的始终,努力构建一个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人生存的有限性决定了人总是要寻求某种终极的眷顾,哲学是人对自己的终级命运进行自觉的和理论上的关怀。马克思哲学的终极关怀观以“现实的个人”为关怀的主体,代替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费尔巴哈的“类”,以“人的全面发展”、“自由个性”代替了“最高的善”、“爱的宗教”,具有了真实性和可实现性。同时,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最高的价值指向,在现代社会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英国桂冠诗人泰德.休斯以笔下猛禽凶兽的动物诗著称。他的动物诗歌创作笔触锋利,基调沉郁,形成其独特的粗犷与细腻相结合的风格。休斯的代表作《鹰之栖息》通过对一系列动物的特殊形象的描写,旨在引发人们对动物、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他凭着诗人敏锐的洞察力,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工业文明所产生的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潜在危机,并为人类的发展及其未来感到深深的忧虑,对陷入窘境的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将批判的矛头直指“人类中心主义”;他希望通过一系列动物诗歌创作来歌颂他所崇尚的自然界,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警醒人们应该为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逻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哲学范畴,政治经济学范围,更是一个教育范畴,马克思以揭示社会交换关系发民擅中心线索,指出全面发展的人是“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人的全面发展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影响,它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只有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教育应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地总结了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而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是这个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理论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人要想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就不仅仅是生物人的成人问题,更重要的是精神人的成人的问题。而人的精神成人离不开教育。灵性教育的介入与参与,不失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途径的教育选择。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形成和个性的自由发展等。灵性是人的心灵层面中居于高端的、具有超越性且能够创新技能和知识,能够产生智慧的存在、状态或力量。灵性教育是指传授使学生能够创新技能和知识,能够产生智慧的能力的教育。教育的中心问题是人的问题,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灵性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研究的是人的精神中的一个点——灵性,是以人的灵性提升和拓展为具体的研究对象的。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研究的对象是人,灵性教育研究的对象也是人。人是二者共同关注的对象。只不过,人的全面发展所研究的人的领域更宽广、内容更丰富,而灵性教育所研究的人的领域相对较窄,只是人的心灵深处的灵性问题。灵性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耦合发展: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灵性教育的最高理想,另一方面,灵性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胡瑗是宋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胡瑗是宋代义理易学的先驱,“宋初三先生”之一。他勤勉自励,严谨治学,“穷经以博古,治事以通今”,其理学思想对于推动儒学革命,促进儒学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胡瑗高度重视学校教育的作用,他主张“明体达用”大胆进行教学改革,首开分斋教学之先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胡瑗淡泊名利、功于诲人,求真务实、锐意创新,正人律己、为人楷模的高尚人格,也感动朝野,影响后世,被尊为“先儒胡子”。  相似文献   

18.
张载是北宋卓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注重教育的“教养”作用,认为教育的目的在“立人之性”;他重视道德教育,反对“生而知之”;提倡因材施教,重视“力行”、“立志”、‘‘能勉”:倡导良好师德风范。对于他的教师道德思想,应予以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一生“为民立教、为民兴学”,为改造乡村教育,实现“教育为公”,“还教育于民”而不懈奋斗。他的人生价值观、他的人格魅力尤为令人敬佩和赞叹。本文试从探析他的人生价值观入手来探寻他的人民性教育思想的内在渊源。  相似文献   

20.
刘勰论文,以"道"为源,以《经》为范,沟通古今,贯通天地,合一"道"文"。在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高扬着生命意识,充满着人文情怀,揭示着审美活动的规律,倾注着审美育人的精神。他启示我们,美育的实施应以正确的审美观为前提,以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并着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实施正确的美育方法,塑造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