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圆周长的研究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很大的探究空间,而操作、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但是笔者发现.“圆的周长”一课.在教学中往往存在着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形式化”探究的现象。如何走出“形式化”探究的盲区皇教者可以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巧妙组织回忆、适时介入互动等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帮助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引领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深刻感悟数学的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给学生创设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思维“自由”“放纵”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我在课堂教学中作了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3.
《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讲背景、讲过程、讲联系、讲思想、讲应用”.教师要善于创设适切的问题情景,以问题引导学习,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去,给学生思考,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教学伊始教师都要对教学行为课进行精心的“预设”,希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为教学设计融入创新理念,启发学生主动质疑问难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侧重于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演变规律的介绍,形成了“以教材为本、以大纲为纲”和“教师教课本、学生背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严重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地理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和探索问题的“历程”,这里说的“机会”和“历程”是指教师在兼顾课标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发、设计探究式教学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创新,一是教师自己要敢于质疑过去呆板的教学手段,大胆尝试更加符合学生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学生面临平面直观能力向空间想象能力转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立体几何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果巧妙的运用“空间四边形”于点、线、面的教学中,则可以在学生空间概念的建立、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师范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师资力量的摇篮,因此,师范生除了要完成学的任务,掌握知识以外,还应适当扮演教师角色,进行“教”的体验,以便能更好的把握教书育人的本领.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教的机会,创设一个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真正认识到,教师在“教中学”,学生在“学中教”,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教中学”、“学中教”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卫“教中学”这里的“教”和“学”指的是教师的教与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  相似文献   

7.
“问题导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对问题探究和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系统地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其主动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问题导学法”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效思考。  相似文献   

8.
潘亚萍 《数学教学》2010,(3):4-6,48
变式教学已被誉为“促进有效的数学学习的中国方式”.然而,变式在教学中还需采取适当的应变措施一因“人”而异、因“本”而异、因“课”而异.在有效的教学中,需要通过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出重要的数学概念,并巧妙地吸引和挑战学生来思考这些问题,使他们喜欢数学.教师的任务是鼓励学生思考、提问、交流、解决问题并讨论解题的思路、策略和解答过程.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数学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主渠道应放在课堂上,优化教学过程,推进素质教育,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今后数学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本学期高三(2)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实施了“分组教学法”实验,高三(4)班为对比班,在此谈一些体会,望同行批评指正.1 实验目标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分析问题、求解问题,达到“2+2>4”的效果,使他们的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得到较大提高.2 实验程序(1)分组:把全班…  相似文献   

10.
“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经常出现的,但如何将学生的错误“引入”教学中是本文探讨的问题。通过对“尝试错误”的教学,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对“错误”的“免疫,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创设一种愉悦的教学氛围,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向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点子图”,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算理,从而提高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一线老师们十分关注并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既然“以学生为主体”。语文课堂教学就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生成”的过程。既如此,如何应对“生成”,教学是否还需要“预设”.如何“预设”,怎样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可使课堂教学最有效.就是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本期的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讨,希望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范例教学”和“课内拓展”,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那么,这两种教学方式究竟区别在哪里呢?一、“范例教学”注重的是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系统的能力,而“课内拓展”追求的是掌握系统知识的能力 范例教学是学生通过深入地学习范例,并由此之间产生一种共鸣.从而想更进一步了解有关于范例的其他内容.不断地去了解相关知识的系统结构。这一个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的系统认识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设计思路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强调科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强调对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改“讲”为“学”,把教学重点由学习物理知识变为探索知识的过程.以适时的、有针对性的设疑提问让学生主动思考,大胆“猜想”,继而分析“猜想”;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得出结论;再把结论变成教学过程的动态延伸,既给学生提供积极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又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更新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段立珠 《今日教育》2004,(12):27-28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两备”.即备教材、备学生.这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将“两备”的工夫做扎实.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确是大有裨益的。通过对几届学生的归因分析.对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做好“两备”的思索.我发现“两备”中其实蕴含了一个核心问题——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既指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语文材质”.又指语文教学的教材、知识等.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数学来自生活,决定了数学教学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冲动,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数学课程的四大内容之一.“空间与图形”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了很大比例.学生在解决“空间与图形”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根据我们的经验,学生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王小燕 《考试周刊》2010,(11):92-93
按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教学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人合作交流,大胆创新的学习观念,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时间空间,让学生有探究空间: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让学生的器官“动”起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说”起来,使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去,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教师要善于总结,让学生掌握那些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或优化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而“一半”或“中值”在解题过程中的灵活运用可以优化解题过程。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明朗化。可收到事半功倍、出奇制胜的效果.下面结合例题说明“一半”或“中值”在解物理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如何使学生拥有独立自主的思考空间,实现学生自己实质性的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创新和实践能力等得到培养,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围绕这一理念,笔者对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