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写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学发展史是中国文学史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这对提高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对纠正现行中国文学史著作中的许多不合理现象,使世所稀有的少数民族体系神话与卷帙浩繁的史诗最终能够进入中国文学史著作,填补中国文学史的空白,从而真正体现包括五十多个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学成就及其发展概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编写文学史首先遇到采用什么体例的问题,即用什么样的框架、结构来体现文学发展的进程?怎样分期、断代?如何处理作家、作品的评述与理清脉络、总结文学发展规律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的探讨和整个  相似文献   

2.
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学史》,理所当然应包容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学,各个地区的民族的文学,具有其地方和民族特色,不但不可能为一两部《中国文学史》所包容,而且也各自具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地方文学史的编写,有利于促进《中国文学史》的不断充实和完善。正因为如此,云南率先推出《云南地方文学史》就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云南地方文学史》的编写,是在近半个世纪内,许多研究者对云南地方民族文学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并已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在处理诸如汉族文学与各兄弟民族文学的关系问题,体例的安排问题,文学发展史的分期与民族民间口头流传作品的系年问题等难点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3.
文学史教材的编写不仅要考虑到文学史教学实际,也应该处理好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所以其编写应该坚持一项基本的原则:文学史编写要注意"文学" "史",即注意四要素构架的"文学"、注意多层级的文学"史"、注意差异性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4.
高校不少外国文学史教材其编著体例、内容、风格等大都遵循一种模式,即时代(思潮)-国别-作家-作品-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分析,编著者的创作个性与审美评价很难表现,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也较为模糊。在众多有关20世纪西方文学史的研究中,由聂珍钊等主编的《20世纪西方文学》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建立了一种以文体为分类标准的外国文学史写作的崭新体例。本文对近年来外国文学教材(含CAI音像教材)的编写作了概括性的评述,重点对《20世纪西方文学》进行评论,以具体例证指出了该教材在编排体例上、内容处理上的创新特点,同时指出了其不足之处,旨在为外国文学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从提出之时起就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研究格局的推陈出新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不仅是打通近代、现代和当代的著史方法,更是一种新的著史理念,其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看作一个整体的构想对今天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仍有较大的启示意义。但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念忽略了现代中国时期一些文学形态的存在价值,没能完整反映出现代中国时期文学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6.
20 0 0年新版《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 )》自修教材在第二编《秦汉文学》和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各增加了一章内容 ,即“汉代辞赋”和“南北朝辞赋”。[1]与以往的文学史教材相比 ,这两章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编写体例上 ,都有了不少变化 ,而且大纲提出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学习中我们应当注意分析 ,才能更好地把握新教材。一、新教材的具体变化1 .注意总结辞赋体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线索 ,内容更丰富 ,评价具体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时更公允持平。随着学术界对辞赋的研究不断深入 ,辞赋作为文学史上独立的一种文体 ,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历史…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突破了文学史写作的传统模式,从人性的角度再认识各个史段的文学现象,体现了编著者鲜明的价值评判立场.它在理性精神的指引下,采用宏观、综观、微观研究三种类型相结合的文学研究方法,全面讲述当代文学发展史.同时,此书全新的文学史分期及编写格局也展示了新稿之新.  相似文献   

8.
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自1952年创立以来,极为重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编纂工作。在70余年的时间里,本学科共出版了50余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或文学史论著作。1950年代至1976年,本学科迈出了文学史编写的第一步,这为此后的文学史编写打下了一定的基础;1977—1989年,本学科在文学史编写上继续开拓创新;1990—1999年,本学科的文学史编写趋向多元化;进入新世纪的两个十年,文学史编写逐步向纵深发展,并实现了自我的跨越。  相似文献   

9.
近年中国文学史研究与编纂述评刘高权近年来,对文学史研究方法的讨论,对文学史编纂体例和类型的讨论,对文学史编写创新性的讨论等出现了一个高潮。梳理和评述这些讨论和争鸣,对于发展和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史学、繁荣中国的文学史事业将不无助益。一、对文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味求“新”与求“全”并不就能解决文学史编写的问题,它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修修补补,但它无法完成“重写文学史”的最初设想与最终使命。如果对文学史编写的理论上(史学观念与方法以及对“中国”文学的认识与整合)缺少突破,文学史编写的实践就不可能达到我们所设想的目标。“重写”将会是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不断重复的过程。要编写出高水准的文学史,有待于提高对文学史书写中基本问题的认识,有待于寻找更多的写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编写中国文学史是一项涉及众多因素、异常庞杂的工程,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著者所持的文学史观。文章通过粗略梳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史观——通变论、进化论、退化论、钟摆论、再现论、共时论等,在比照中以求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史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文学"是改变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编写的著史理念,其以整体性的视角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改变了以往研究视野狭隘的局限,可以更合理地认知各文学形态。孔范今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是国内较早以"20世纪"命名的文学史著作,与黄修己、唐金海、雷达、赵学勇、朱栋霖、丁帆以及台湾的皮述民、邱燮友、马森等人的编写共同繁荣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园地。  相似文献   

13.
文学史的书写有较长的历史,但对之系统关注的时间却不长。文学史的书写离不开文学史观的指导,有意识地运用某种史观指导文学史编写是其发展成熟的表现。我国古代文学史观的特殊性导致了长期内文学史成为历史书写的附属品,其循环论的特征也不利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变革与突破。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描述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主要对比了10种不同版本教材在现代文学史时段确定与分期及文学史观与内容上的差异,并提出编写文学史教材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东方文学"在国内外国文学研究中历来是弱势群体,"东方文学史"的编写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除了模仿欧美文学史的体例和编排,在名称以及内容上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通常意义上,"东方文学"包括亚洲文学和非洲文学,然而"东方文学史"里绝大部分内容是亚洲文学,非洲文学除了古代埃及文学和当代几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作家,其他少有提及。此外,"东方文学"是相对于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文学"而命名的,不符"东方人"自己的立场。综合以上两点,故"东方文学"应为"亚洲文学"比较合适。研究"东方文学"的学者编撰的文学史各有千秋:除了集结了著者心血的优秀著作外,也有些编著思想陈旧,堆砌史实,互相模仿,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学史观,没有重视文学和社会、文化等之间的联系。历史在运动,文学史的编写永远都是进行时。  相似文献   

16.
在文学史的研究和教学中,首先会碰到这么一个问题:中国文学史,作为一门科学,它的性质是什么?它的任务又是什么?自一九○四年林传甲的第一部中国文学史问世至今,虽然已经有八十年了;也虽然已经有了一百多部文学通史、文学断代史、文学分体裁史的出版发行;也虽然多次讨论过关于文学史编写和教学的问题,但是,似乎从理论到实践,对中国文学史的性质、任务、还没形成统一的看法。对几部文学史评价上的分歧,就是一个例证:有人以为,作为高等学校教材的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已经建立了科学的体系,现在我们的  相似文献   

17.
王瑜  邱慧婷 《唐山学院学报》2013,26(2):45-48,97
现代文学史观是现代文学史编写的灵魂,决定着文学史著的品格。在近年来现代文学史观的诸多建构理念中,朱德发的"现代国家文学史观"、唐金海的"文学史观的‘长河意识’和‘博物馆意识’"、关纪新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以及当前提出的"民国机制"民国文学史"等是其间产生较大影响、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梳理评判这些建构理念有助于合理认知当前研究的新发展,更有利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治史理念研讨交流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开创了一种写史"范式",影响且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与编写。夏志清从文学性、人性和道德情感的角度评判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研究模式,与大陆以"革命斗争"思想启蒙"改造国民灵魂"等关注视角迥然不同。对言词、字句和文字本身细腻的关注是文学史编写文学性的体现,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的基本立足点。就此而言,夏著的典范意义对当前文学史编写如何走出困境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印度是世界的文明古国之一,印度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文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我国研究印度文学,历史悠长,汉译佛经中已有不少内容可以归人文学的范畴。要系统而全面地阐述印度文学,必然要使用"文学史"这种著作形式。在我国,最早的印度文学史的编写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许地山编写的《印度文学》。这本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30年出版,在我国印  相似文献   

20.
文学史有两条叙史线索:文学线索与思想线索。前者指文学发展的自然脉络,后者则指架构文学线索的思想框架。在文学史研究中,思想线索有几种基本模式.如原型模式、进化模式、规范化──反拨模式和综合模式。思想线索对于文学史的整合作用,具体地在作品的主题、文体、发展规律和作品内蕴等方面的阐释中体现出来。思想线索的问题,应作为文学史研究的核心议题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