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与潘太东     
潘太东,吉林省德惠人。1982年生,就读于吉林省榆树师范学校。喜欢读书、写作。有数十篇习作发表在《师范教育》《长春日报》《成才之路》《中专天地》等报刊,并多次在国家级、省级作文大赛中获奖。 潘太东可以说是我的半个学生,确切地说是我的朋友。没认识潘太东之前就听同事提起过他的名字,赞许他在写作方面有着很高的天赋,但我一直是闻其名而不知其人。一日上完课,我发现走廊橱窗的“光荣榜”上换了照片,在写作特长生下面赫然印着“潘太东”三个字,并附有照片。我在橱窗前驻足了片刻,从照片上看,除了脸上长了几颗青春痘之外,似…  相似文献   

2.
【设计思路】我认为,写作应该是充满激情的,文字应该是震撼人心的。而且,只有那些来源于生活,真实而自然的文字才能够真正打动人。所以,让孩子们最大限度地释放写作热情,主动写出自己乐于写的事物,才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设计了表演与作文相结合的课型。【实施过程】一、定题从校园生活入手,在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了解之后,确定写作范围。题目可定为:《家长会后》、《听说喜欢的偶像要来学校》、《考试时老师出去了5分钟》、《别的班先考完数学》、《上课时看闲书被老师抓到》、《老师马上要来家访》、《试卷发下来》…  相似文献   

3.
<正>四川何立新发来《随笔如何表现生活滋味》,近30页面,洋洋3万余言,系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刘勇写作教学专题,嘱我为之作一评述。二位与我,算得忘年交。两位青年才俊于教学及教学研究,从不让人,尤其刘勇,我几次到他的学校,听他的课,评点他的课堂教学,感觉这些年,他各方面长进不小。如今,他已是特级教师了。这《随笔如何表现生活滋味》的专题,就见得出  相似文献   

4.
恋曲1975     
有一次写作课上,我跟同学们讨论如何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这本来不成问题,因为情感的产生和发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但对写作而言,还有一个表达和获得理解的过程。为此,我向我的学生推荐一封1975年的情书。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两位人物孙少安和润叶的一段无望的爱情是以这样一封情书拉开帷幕的:  相似文献   

5.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写的社会生活内容加上他的写作目的(意图)。老师教学,只要认真地抓住这个认识去教,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概括中心思想的规律。例如,我在教《落花生》一文时,我就问学生,这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我在教《别了,我爱的中国》时,又问,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样几经反复,学生就悟出了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中心内容 写作目的=中心思想”。这是否可称  相似文献   

6.
上午快递员送来了我在网上买到的新书。对于一个写作的人,阅读就像生活中的空气和水,只要写作,就不能中止阅读。前些天和朋友们相聚的时候,有人说德国作家伦茨的小说非常好,我就记下了他说的一些书名,现在我急忙打开了包装,《德语课》《肉桂色的铺子》《我的小村如此多情》《激流中的人》,还有我另外买的一本文化人类学方面的书《叫魂—1783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一本关于动物的书  相似文献   

7.
<正>《紫藤萝瀑布》是散文中的典范。所以我选择这一篇作为我的公开课教材。我首先素读教材,认真阅读课文近10遍以后,我决定将这节课设计成写作型课型,并以诵读、写作来帮助达成教学目标。课前写作题:我向《紫藤萝瀑布》学写抒情散文。并将我的课题研究确定为:以文本为例,师生共探抒情散文的写法。课前预习我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悟,提供的参考题目是:"我向宗璞学抒情散文的写法"。预习是利用课堂时间,读后感也是在晚自习完  相似文献   

8.
许多研究者都探讨过《呐喊》的写作原因。但是据笔者考察,都没能从根本上得出具体的结论。我以为《呐喊》的写作原因应是以下几个方面:一、经历与见识:《呐喊》的原动力鲁迅的文艺观是主张生活与文艺的连结的。(《门外文谈》)丰富的生活阅历,才是作者所说的缘由。《呐喊》中的许多作品都有他早年生活的影子。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其实来源是一个精神病人,即他的大姨母之子,当时在  相似文献   

9.
翁欣 《小学语文》2013,(4):56-57,62
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交流活动”中,我上的是澳门教材中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课。下面谈谈我的设计意图和课后感受。一、走进文本,精心解读《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回忆他童年时候,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但耐人寻味。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可以归纳为三部分:期盼参加演出、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在讲述怎样演老虎时,故事中的老师与演“哥哥”的小朋友有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0.
写作是人发展的需要,还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一、强化意识,培养兴趣1、提高对写作能力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强化写作意识。“人具有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常常只对能有益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因此,当学生从心里感到写作是“影响个人行为”的技能时,他的写作兴趣就能生成。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将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深植于学生的意识中。首先,结合生活的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上第一节写作课前,我就向学生布置了任务:谈谈生活中的写作。课堂上,学生…  相似文献   

11.
1999年4月,我有幸和其他3位广州的老师共赴武汉参加由《小学自然教学》编辑部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自然教学研讨班。班上还有来自武汉和恩施市、建始县的自然老师,连同我们总共9位年青人。编辑部请来了武汉二师、水一小、水二小的自然教师和我们9人共同研究了4个课例,包括《凸透镜》、《昆虫》、《保护牙齿》、《热空气》。而这4个课例的研究都向着同一个方向,就是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科学过程、教学过程、认知过程的统一。 在整个研讨过程中,我与武汉市的樊军老师,建始的张爱民老师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共同研究《热空气》一课,令我获益良多。其中最深刻的应该是在自然教学中指导学生收集事实这一教学环节,下面我想谈谈我对此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李楠 《辅导员》2013,(14):21-22
审题,就是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写作范围、写作重点、中心思想,并确定文章的体裁、立意。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审好题,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审明写作题材的方法我们小学生的作文一般是记叙。记叙文的题材可以分为写人、写事、状物、绘景四类。审题时要明确这方面的要求。如《我最敬爱的老师》《我的小弟弟》是写人的;《我的课  相似文献   

13.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教师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摄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以写人记叙文为例,应该紧紧抓住人物性格特征的某一个侧面,详细地观察写作对象或与写作对象聊天,了解其方方面向,再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突出的、有趣的、生动的、有意义的事。二是以学生情趣为主线,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课前准备,应关注到学生的情趣,否则就会影响教学的顺利展开以及训练目标的实现。以写《我的妈妈》为例,如果泛泛的要求,指向范围太大,学生就不容易准备好。  相似文献   

14.
《交通连着你我他》主题生成及方案设计课教学流程:1.联系生活,确定主题;2.讨论交流、形成子课题;3.理清思路,制定方案;4.交流展示,指导完善活动方案。整合内容:《交通连着你我他》是整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六单元中的第一课《从马车到飞机》、《天南地北任我游》、《我做交通设计师》和安全教育第一课《学会避让行驶中的车辆》、第二课《守秩序保平安》两科的知  相似文献   

15.
<正> 报告文学可以记事取胜,亦可以写人见长。理由走上文学之路始于小说,注重人物形象塑造的小说写作,使他自然倾向于后者,他认为“写人,写人的思想,写人与人的关系,这是报告文学的中心。”①而理由是在扫除“四害”的欢呼声中开始报告文学写作的,顺应时代的潮流,“写人”的重心又在于“为新时期的新人物高唱颂歌”。其中有为国争光、勇攀高峰的体育健儿如击剑运动员栾菊杰《扬眉剑出鞘》);有“四五”运动的斗士如鲍乃镛(《伟大的瞬间》);有自卫反击战中的英雄如陈书利(《威  相似文献   

16.
邹昌佺 《教育》2014,(30):48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为一课时,课型为新授课。教学目的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的开篇——古代史中首先遇到的人类起源问题。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勾画出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描述了中华民族的祖先早期艰难的生活历程,从而揭开了中国历史的序幕。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比较抽象,  相似文献   

17.
我原在文化部门从事艺术研究工作,八三年考入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中文干部脱产班。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深深认识到:对于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人来说,培养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下面通过《应写作课》的学习,谈谈我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方面点滴体会。一、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写作》课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科开设  相似文献   

18.
教学《草原》(九册第十课),运用铺垫、比较和直观的方法,可以做到“少、精、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铺垫是写作的方法,教学中也可以运用.《草原》第一段着力描写了内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为表现生活在这美丽的自然环境中的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作了很好的铺垫。读完全文后,使人感到:草原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心灵更美。自然地把环  相似文献   

19.
科学讨论课是小学《自然》中八种课型之一。这类课多见于动、植物及生物进化等方面知识,如《动物怎样保护自己》、《动物怎样在地上行动》、《生物进化》等课。这些课文内容,学生在他们的生活实践中已经略知一、二,但多数是一鳞半爪,很不完整,还形不成概念,而且这类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便进行系统地观察实验,适合于在科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探究——研讨”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以《自然》第一册第二十二课《动物怎样过冬》为例,谈谈一些看法。一、指导现察,激发兴趣按照进度,上这一课时,正值冬季,各种动物正在越冬。课前教师应设计有结构的材料,比如,蚂蚁、蜜蜂、鸣、鸟、猫等动物,引导学生观察它  相似文献   

20.
小学自然《鱼的身体》一课的多媒体教学陈远平小学《自然常识》第六册《鱼的身体》一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鱼的体形、体色、鳞片等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跟鱼在水中生活的关系,由于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小学生平时较少有机会对鱼的身体和它在水中的生活状况作有目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