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图书馆季刊》2014,(3):124-124
2014年5月19日,为贯彻落实2014年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试点经验,研究部署、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文化部在内蒙古包头市召开了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试点现场工作会,我省作为试点省在会上进行了发言,向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今,文化部办公厅、人事司、财务司、公共文化司、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有关领导,边疆18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代表介绍了我省文化共享工程与武警边防总队联合实施“万里海疆万里书香”项目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2.
2011年8月4日,黑龙江省2011年“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在黑龙江省黑河市正式启动,该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惠民服务的优势。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并提升边疆群众文化权益,促进文化共享工程在边疆地区的发展。此次活动为期10天。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文化共享工程浙江省分中心、苏州支中心和参与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专家学者以及黑龙江省的近百位文化志愿者参加了活动的启动仪式、培训与文化考察。  相似文献   

3.
2012年8月18日,黑龙江省2012年"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在绥芬河市正式启动。启动仪式由黑龙江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处长李辽昌主持。绥芬河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石金奇致欢迎词,黑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韩慧峰、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主任李宏先后致辞,宁夏图书馆馆长丁力代表志愿者发言。李宏主任向绥芬河市、穆棱市、东宁县代表赠  相似文献   

4.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公共文化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黑龙江省文化厅承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馆、黑龙江省群众艺术馆、黑龙江省图书馆联合协办的2012"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之蓝靛金箔中国画·桑皮纸绘画作品展于2012年9月6日上午在黑龙江省图书馆揭幕。黑龙江省文化厅厅长宋宏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厅长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等领导,书画家、摄影爱好者及到馆读者共150余  相似文献   

5.
8月17日至18日,黑龙江省图书馆在该省绥芬河市启动三项大活动:召开了2012年黑龙江省地市图书馆馆长工作会议,举办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黑龙江省馆长培训班,启动了黑龙江省2012年"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在黑龙江省地市图书馆馆长工作会议上,与会人员表示,各级图书馆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建设,让  相似文献   

6.
2012年4月16日至23日,由国家文化部、中央文明办主办,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共同承办,文化共享工程广西分中心协办的2012年“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活动在广西举行。,活动内容包括向基层公共图书馆赠送图书和光盘,开展宣传服务活动,为县、乡镇文化共享T程支中心和服务点开展人员培训、设备检修,并邀请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在南宁市、桂林市举办文化春雨大讲堂等。  相似文献   

7.
7月12日,2014年春雨工程--文化共享志愿者西藏行·文化共享工程藏语资源建设中心揭牌暨设备资源赠送仪式在文化共享工程西藏分中心举办。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尼玛次仁,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建军,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任淑琼、张波,以及文化共享工程北京市分中心主任、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文化共享工程山东省级分中心副主任、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周玉山等领导和来自北京、山东的文化共享志愿者、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和自治区展览中心的干部职工参加了仪式。仪式由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张波主持。  相似文献   

8.
本报北京3月1日电(记者余荣华)300万册电子图书、1万种电子期刊、2000种中华文化视频、2万场讲座及专题视频……北京市文化局“文化惠民”日前正式启动了“数字文化社区”工程,今后,北京市民在社区里就能享受上述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9.
单伟 《今传媒》2016,(9):102-103
系列专题节目《边缰万里行》是 CCTV-4《远方的家》栏目打造的一个优秀、大型系列、纪实类电视节目。作品用线性旅行、多视角跟拍的纪录手法,跨越广西(起点)、辽宁(终点)等9个中国大陆边疆省份,在辽宁丹东结束行程。该系列节目紧扣民众生活、深入边疆地区的文化、美景、民俗、民风在内的人文要素,直观地展现了地域特色,成功挖掘了地方的文化资源,提升了电视作品的文化价值。本文主要从地域文化、风土人情、饮食艺术三个侧面来探讨《边缰万里行》对边疆民族文化的传播,对观众爱国情怀的激励,对主流媒介文化使命的践行。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在技术、资源、服务和人才队伍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成功实践,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出国家公共文化云、启动数字文化馆建设项目、普遍建立专兼职人才队伍,为推动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期间,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以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契机,对标对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在内容建设、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数据体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公共文化云项目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高效、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标准规范,联合共建全民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库,提升文化数据服务平台能力,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品牌。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1.
京杭运河始于秦,兴于隋,盛于唐宋,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享誉世界的重要历史人文景观,是中国悠久文明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2.
成员 《江西图书馆学刊》2006,36(2):F0004-F0004
2006年5月16日上午,由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中国图书馆学会、江西省文化厅共同主办,江西省图书馆、赣州市文化局、中共于都县委和县政府承办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共享长征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启动仪式在江西省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3.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短短的几年里,以其锐意改革的勇气和创新的实践,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实践证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消除文化和数字鸿沟的一条有效捷径,是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的一次重要探索,是网络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共享工程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工程网络体系,以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共建共享的一项创新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对改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缩小“数字鸿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到2010年,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数字资源总量可望达到100TB,提供不少于5万种的电子图书,采集制作不少于14000场/个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影视节目等视频资源,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5.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短短的几年里,以其锐意改革的勇气和创新的实践,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实践证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消除文化和数字鸿沟的一条有效捷径,是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的一次重要探索,是网络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6.
1月29日,浙江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文化乡村行”启动仪式在长兴县雉城镇玄坛庙村文化活动中心举行,拉开了全省文化共享新春行动的帷幕。浙江省文化厅社文处副处长戴言、浙江图书馆副馆长刘晓清代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浙江省分中心向玄坛庙村村民赠送了“共享资源和谐风”系列光盘38张,还有《红楼梦》、《杨乃武平冤记》、《西厢记》、《牡丹亭》等10部我省经典越剧、昆曲DVD光盘。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界》2020,(1):F0003-F000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营造喜庆、祥和、欢乐的节日气氛,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的影响力,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于2020年1月18日-2月8日举办“我们的中国梦”公共数字文化进万家2020年春节服务活动。活动包含“‘瑞鼠春首·岁稔年丰’VR贺新春数字文化虚拟现实体验活动”和“‘文旅e家助力美好生活’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春节服务活动”两部分,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全国已有“文化志愿者”专题网站的调研,努力寻找“文化志愿者”专题网站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27日是越剧诞生100周年纪念日,宣传报道越剧百年,一时成为新闻界的一大盛事,国内许多媒体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报道。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嵊州市联合推出的“越剧大巴百村万里行”、“寻踪百年越剧——大型摄影采风、影展”和“梨园经典——越剧百年畅想”系列活动,以报道和活动相结  相似文献   

20.
孔玲玲 《新闻世界》2013,(6):F0002-F0002
去年以来,肥东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美好乡村”乡风文化建设“十个一”工程,暨“挖掘一段村史,提炼一句村训,确定一幅村微,编写一首村诗。打造一条长廊,建设一块广场,搭建一方舞台,成立一支队伍,创作一批作品,推出一群好人。”以村落文化为依托,筑起了“美好乡村”建设的精神家园。在实施过程中,肥东努力做到五个“着力”,提升“美好乡村”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