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踏歌习俗,是以足踏地为节奏,连手而歌。载歌载舞的群众自娱性歌舞习俗,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较为喜闻乐见,尤其唐宋时期,从宫廷到民间,从中原汉族到南方少数民族都嗜好踏歌。与其他歌舞习俗一样,踏歌也经历了由娱神、娱人到自娱的转变,它的文化母题是民间的“达欢”意识。  相似文献   

2.
性别平等是人们关注已久的话题,倡导性别公平不仅应该关注男女两性生理性别上的平等,而且应该关注两性社会性别上的平等。生理性别是先天的,社会性别却是后天的,是文化赋予的。文章通过对俐侎人的生育习俗进行分析,发现"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的现象从婴儿刚出生就开始体现。当地的生育观和社会性别观是由于文化使然导致的,从而制约了女童的发展。承认差异,关注弱势群体,突破传统文化的枷锁是实现两性平等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题材英语文学的兴起使"文化回译"成为翻译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回译与文化回译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整理,对二者的定义、研究现状、不足以及发展前景都进行了阐释,旨在进一步厘清从回译研究到文化回译研究的发展过程。同时以文化回译为理论支撑,对于《大地》中译本中所体现的文化回译现象,从社会价值观、传统文化习俗以及家族文化观念三个角度进行分析阐释。  相似文献   

4.
日本文化传承严格意义上都是属于中华文化圈范围内,在日本保留着唐宋以来的一些文化、习俗,日本民俗及其禁忌文化存在的礼数禁忌与行为禁忌,能够让我们认识到日本历史传承中的不同文化习俗和发展情况。概述民俗与禁忌概念,重点从礼数禁忌、行为禁忌、语言禁忌入手,分析日本民俗与禁忌文化。  相似文献   

5.
佛教思想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唐宋两代是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时期。从文学、哲学、艺术和风俗四个方面,详细叙述佛教对唐宋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在传播过程中逐渐本土化、社会化和习俗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汉字的形成与演变和中国的大众心理、社会发展、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与世界其他文字相比,它还具有独特功能和神奇力量,拥有"汉字魔力"。"汉字魔力"指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汉字对人产生的吸引力,以及人们对其所赋予的超自然的神奇力量。汉字文化与中国的历史、艺术、经济、习俗等密切相关。主要从神灵崇拜、生活习俗、姓名文化、书法艺术、汉字文化圈等方面进行探讨"汉字魔力"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贺州市及所属若干乡镇,部分客家人至今保存着擂茶、米茶及细末茶的古老饮食习俗。这一习俗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当地客家人所称"细末茶",就是唐宋时期盛行的茶道的当代遗留,极其珍贵;并且,这一习俗与当代社会追求的健康饮食十分吻合,因而具有巨大的市场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唐宋社会变迁中平等和效率的历史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宋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特点是在经济制度与运行方式上由注重平等转向注重效率,在政治制度的运行方面则是由注重效率到注重平等。唐代后期至五代中央政权统治能力的下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思想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以及宋代统治集团为保证制度的稳定性的需要,是唐宋之际政治行政领域由效率向公平变迁的内在动力。但是,在唐宋社会演变过程中,政治与经济变革的无法协调,终究使唐宋的变革最终停滞,使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没有出现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由自然环境差异而形成的风尚称"风";由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习俗叫"俗".民族风俗是一个民族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婚丧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传统.这种传统是各族人民在特定的自然和历史条件下,沿袭积久而形成的风尚习俗,有时称为"风俗习惯"或"民族风情".风俗所包含的内容很广,如民居形制、饮食、服饰、婚丧嫁娶、节庆佳日、文体活动以及待客等均属风俗范畴.  相似文献   

10.
傈僳族节日习俗的社会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很好地了解一个文化现象的社会文化功能,才能更全面地认识该现象,从而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傈僳族作为一种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节日习俗。这些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功能,以新米节、阔时节为例对傈僳族节日习俗的社会文化功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唐宋时期是《史记》发扬光大的时代,俞樟华的《唐宋史记接受史》充分揭示了史记对唐宋史学和文学的影响。该论著将《史记》的接受史与学术史结合起来研究,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唐宋人接受《史记》的重心所在,唐人侧重《史记》的作文之法、文字考证、注音释义、奉为史书之首等,宋人关注《史记》编纂体例、班马异同、史记选本、人物品评等方面。《史记》不仅影响了唐宋文学作品的本身,而且还影响了唐宋文人的文学观念等,唐宋史学和文学的繁荣与《史记》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钱谦益转益多师、唐宋兼宗的诗学宗尚建立在反思明代诗学的基础上,扩展了人们的师法对象,对唐宋诗做出了新的评价。入清后,钱谦益的诗学思想与佛学思想融合,并融通诗论中的世运、灵心、性情、学问等概念,从诗学基本理论的层面对师法宗尚做出解释。钱谦益的诗学思想在明清两代唐宋诗之争流变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接明末诗学思潮,给清代诗学确立了更宽阔、更深入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层结构,家族研究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宋代家族因其触及唐宋变革的主要层面,影响到以后中国家族组织与形态的变动,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相关材料的整理出版及研究课题的倡导,使得近三十年来宋代家族史研究成果颇丰,对其归纳整理、分析提炼,综述各家观点,有助于全面系统地认识这一专题本身及其研究路径、发展方向。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宋代家族研究多以入仕男性为主,对女性及操持家业者重视不足;论著大多是对宋代发展成功的世家大族即精英家族的探讨,对一些中小家庭和平常之家的了解重视不足,且家族发展个案的探讨多集中于江南地区,资料也以南宋为主,使得宋代家族史的研究,难以勾勒出多样发展的社会面貌。在此情况下,全面运用国史、地方文献和家谱文献等各种文献资料,借鉴不同学科的研究视角,将个案讨论的基础性先导工作与比较分析结合起来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逐渐成为宋代家族史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明代何景明曾在《杂言十首》中谓:"经亡而骚作,骚亡而赋作,赋亡而诗作。秦无经,汉无骚,唐无赋,宋无诗。"他的这种"文体代变"的文学观念虽有"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萌芽,却有些过于绝对,言于轻率。对当代学者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和阮忠《唐宋诗风流别史》这两部著作的比较研究,我们能够发现两位学者在诗歌研究上的差异,也能够更加准确地发现宋代诗歌的独特地位和魅力,对宋代诗歌作出更加公允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音变构词是古汉语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语言现象,在汉语发展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汇聚了相当丰富的音变构词破读资料,但失之散乱。北宋贾昌朝《群经音辨》首次有意识地对《释文》所录存的音变构词破读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类。其卷六字音“三辨”专门对古汉语中的210组音变构词做了细致的分类和辨析,基本反映了古汉语单字音变构词的整体面貌,为后来学者对该门类进行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宋人对李白的认识和理解与唐人有较大差别.受唐人盛赞的李白在宋代文学批评和学术研究中地位不高,颇受冷遇,多受贬抑.对前人的褒贬取舍正体现出一个时代的价值原则,从唐人并尊李杜到宋人独尊杜甫,反映了唐宋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唐代韩愈、宋代欧阳修是中国古代散文代表唐宋八大家中的领袖人物,“韩欧”是唐宋散文、正统散文、文以明道、古代成熟散文的标志。历史上对“韩欧”文价值的比较认识存在差异,有韩高欧低、欧高韩低、“韩欧”各具特色、“韩欧”否定论等各类看法,本文就此进行归纳探讨。  相似文献   

18.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阶段,也是我国古代史承上启下社会大变迁的转折点。对于唐史的研究,国内外学界一直予以高度关注,20世纪以降已具有世界性规模。作为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历史的高句丽史,在整个唐史研究中也长期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建国以来唐史研究中所涉及高句丽史事研究作一简要的归纳,阐明高句丽政权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不容置疑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女性文学史中有一种特有的现象:娼妓文学。薛涛和温琬则分别是唐、宋两代娼妓诗人的杰出代表。本文通过分析她们二人坎坷的人生经历及其诗歌创作内容和风格的差异,以期深入到娼妓诗人丰富而又活跃的内心世界,了解她们的生活,她们的心情,她们的灵魂私语。  相似文献   

20.
由唐入宋,中国古都实现了结构性转型。文章通过对唐长安、五代汴梁、北宋东京商业楼阁构成之比较分析,得出了这个结构性转型是“立体的”推论。通过这样的工作,笔者期望能够补充前人在相关研究中的不足,进而丰富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