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苗、侗族地区农村女童教育状况及对策卢仕忠,文斌黔东南是以苗族侗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全州370多万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5.88%,苗族、侗族分别占39.72%和28.99%,长期以来,苗、侗族女童教育问题,一直是一个人们关注的问题,也是教育...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黔东南侗族使用语言文字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省黔东南侗族使用语言文字的情况是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为客观准确地掌握其情况,作者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侗族居住地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发现黔东南侗族使用语言文字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地方保留母语,有的地方已丧失母语,有的地方同时使用汉侗双语。对汉语的使用比较普遍。改革开放以来,黔东南侗族加速了语言文字的汉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田野调查、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研究黔东南苗侗族传统体育行为方式的影响因素,对影响因子进行排序,对因子现状进行定性分析,研究认为:影响黔东南苗、侗族传统体育行为方式的主要因子为苗侗族人们对传统体育需求、价值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因子贡献率排序为:苗侗族人们对传统体育需求37.098%;价值观19.314%;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因子10.308%;文化7.792%;黔东南苗、侗族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对传统体育的需求现状,使得人们更乐于参与传统体育活动;文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黔东南苗侗族人们传统体育行为方式的影响相对较小,使得黔东南苗侗族传统体育保持原生态。  相似文献   

4.
侗族歌舞、曲艺及建筑艺术 侗族歌舞艺术及其整体感/陈永柳/广西民族研究—1989(4)—115 侗族歌谣探源/卜蓬//苗侗文坛(黔东南)—1991(3)—70 侗歌的种类/石开忠//民族文化—1981(3)—15 侗族舞蹈活动简介/吴少光//黔东南民族民间艺术交流—1985(1)—16 侗俗与歌舞/隆振彪//邵阳师专学报(湘)—1991(1)—78—80 试论北侗民歌的翻译整理及其形式特色/山雨//民族民间文学论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272~281 侗族的民族舞蹈/高维廉 罗丽丽//贵州民族研究—1982(1)—87 侗族芦笙舞蹈概述/杨保愿//民族艺术—1990(1)—134~140 怀化地区侗族芦笙舞/王定兴//怀化师专学报(湘)—1992(4)—19~22  相似文献   

5.
在贵州黔东南南部的广大侗族地区,普遍有用琵琶伴随歌唱的传统。黎平洪州琵琶歌即属于侗族琵琶歌的一种,它在侗乡流传600余年。由于洪州琵琶歌的演唱方法独特,男、女生自始至终均以假声演唱,使其在南部侗族地区众多琵琶歌演唱中独树一帜。通过对平架村进行实地探访,对琵琶制作及演唱特点等进行了考查和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世世代代相传的无伴奏、无指挥的原生性支声复调合唱歌曲。将侗族大歌引进音乐课堂,对传承侗族文化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黔东南州侗族音乐教学的回顾,从侗族大歌保护的政策性,教材、师资以及教学模式几个方面,对侗族大歌进入课堂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美丽富饶的黔东南,居住着全国近1/4的苗族人口、近一半的侗族人口。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这里和睦相处,孕育出璀璨的民族文化。为了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以及当地中小学不断探索和尝试,从2002年开始,就有计划地把民族文化教育引入课堂教学中,开发出适合本地的校本课程。剑河民族中学将苗族传统刺绣工艺“锡绣”整理开发为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州侗族地区民族食品资源丰富,风味独具特色.对这些风味食品进行开发与利用.对地区经济发展 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对侗族风味食品的制作、食用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黔东南侗族聚落地理环境因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与自然生长的村落形态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论文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和实地田野调查,总结黔东南侗族聚落中公共空间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质和营造精华。各类公共空间为祭萨岁、喊天节、抬官人等重要仪式活动提供了场所,对传承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州侗族地区民族食品资源丰富,风味独具特色.对这些风味食品进行开发与利用.对地区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章对侗族风味食品的制作、食用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鼓楼、风雨桥和《侗族大歌》是该民族的主要文化符号。音乐、舞蹈和建筑在文化承传和推广上具有时空局限性,某些文化因素极易在后现代语境中流失。侗族诗人杨林的诗集《侗族大歌》收录了600多行的同名长诗和表现侗族生活的多组短诗,向读者呈现了一部整体性的侗族文明史,也将建筑和音乐元素融入,从而使侗族文化进入现代诗写,不仅完成了侗文化的文字转换,也使之进入了现代传媒语境,对侗族文化的现代承传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生态建筑人类学作为一种方法论,对侗族干栏民居建筑墙、门、窗结构的解读,它既有遮风挡雨、隔湿避瘴的生态适应功能和增强房屋建筑的力学稳定支撑作用,又有侗族建筑艺术特色和文化功能。侗族干栏式建筑在文化内涵上,墙、门、窗蕴含着侗族原始信仰体系中的"生命神性",展示着侗族生态建筑宇宙观,使干栏建筑的围隔空间形成一个人性的空间,它既是建筑空间化的人性表述,又是对"人宅相扶,感通天地"即对"天人合一"生态建筑宇宙观和建筑人类学的深度描述。  相似文献   

13.
侗族建筑艺术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筑艺术中的杰出代表。侗族建筑艺术中蕴涵着的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审美意蕴,图腾崇拜意识是侗族建筑审美的原始意蕴,和谐之美是侗族建筑审美的主体特征,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侗族建筑审美的现代表征。  相似文献   

14.
建国60年以来,黔东南文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学现象,走过了自身的发生和发展的漫长过程。由于黔东南地处贵州省东南部,偏远闭塞,是中国苗族和侗族的主要聚居地,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文化环境形成了黔东南文学整体上的淳朴气质。尤其是作为黔东南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诗歌创作,反映了黔东南人民的生活状况、社会习俗和民族文化心理,见证了黔东南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既有浪漫的气息和真挚的情感,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和民族味。  相似文献   

15.
流传于黔东南侗族地区一带的“三三棋”,是娱乐性很强的一项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它有着独特的背景文化和技术及规则.厘清侗族“三三棋”文化背景、裁判规则及其现状和存在问题,不仅丰富此项目的学术价值,而且为保护、传承和发展侗族“三三棋”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是少数民族聚集地,素有"百节之乡"、"歌舞海洋"之称,尤以苗侗少数民族节日及音乐为著。本文拟通过对黔东南剑河县革东镇和岑松镇"招龙节"音乐调查研究,望能为弘扬、传承"招龙节"音乐文化献出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侗族即依山傍水而居,聚族而居,依环境资源而居.这三个原则,本质上体现了一种和谐的品质,即与自然和谐,与生活和谐,与环境和谐.在构建和谐黔东南中,侗族的居住理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侗族,主要聚居在贵州黎平、天柱、榕江、从江、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侗族自治县、万山区及石阡县等地区,与贵州毗邻的湖南、广西、湖北等地也有分布。贵州侗族人口288万人(2000年),占全国侗族总人口的49.72%。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大寨三、四百户、小寨三、五十户,极少单家独户。鼓楼与风雨桥,是侗族村寨特有的标志。每座侗寨都是侗族文化生态博物馆。有侗寨就有鼓楼,一般一个族姓建一座鼓楼,大的村寨多达四五座。鼓楼是杉木结构的塔形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部靠卯榫衔接,综合展示了侗族精妙的民间建筑技艺。鼓楼作为侗族社会政治文化中心,具备侗寨议事、集会、娱乐、休息等诸多功能,在侗民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傅安辉 《凯里学院学报》2013,(4):F0002-F0002
侗年是侗族的传统年节,是侗族家人团圆、祭祖、庆贺丰收的日子,同时又是侗族文化大展示的节日,承载着侗族许多历史文化信息。2011年侗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了保护侗年文化,宣传侗年文化,交流侗年文化保护工作经验,探讨侗民政府主办、榕江县人民政府和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黔东南州文体广电局承办的贵州省侗年文化保护工作经验交流会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地处美丽的黔东南,这里有闻名遐迩的苗族飞歌、侗族大歌,它源远流长、品种多样、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地方色彩浓郁,是我国民族音乐遗产中一块瑰宝。在音乐教学中,我大胆把黔东南民族音乐特别是苗族音乐引进课堂,让学生从小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经过几年的探索,事实证明学生对我们黔东南的苗族音乐不仅能够接受,而且大多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