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囿于诸种认知偏差以及判断不当,尚有不少人认为没有必要重视与加强大学教学论研究,盘点起来主要有"无用论"和"替代说"。对这些"反对声音"进行回应与批判,不仅有利于澄明误区,为开展大学教学论研究扫清障碍;同时亦在回应与批判中助益人们对大学教学及教学论的理解与认知,从另一个侧面彰显了重视与加强大学教学论研究之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开展大学教学动力研究既是大学教学论研究应有之义,又是回应与应对当前大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厌教、学生厌学之现实诉求,可以说重视与加强大学教学动力研究不仅必要而且必须。文章认为大学教学动力研究有求真与致用两大主题,要在坚守教学论立场的基础上诉诸多学科范式对大学教学动力的事实性问题和操作性问题进行研究,当前大学教学动力研究面临研究动力不足、研究方法不妥以及研究视野不开阔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开展大学教学论研究既需要向历史学习,以古为鉴;又需要向国外学习,秉持国际视野,采取本土行动;此外,还有必要向一般教学论学习框架结构、要素范畴。然而仅有学习还不够,还要在学习基础上有所创造才行,为此我们需要积极开展大学教学实验并努力提升理论分析总结水平,学习与创造齐头并进不失为当前我国大学教学论研究之可取路径。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教学论学科的发展经历了教育科、教育学系、师范学院下设教育学系三个阶段,呈现出以下特征:培养目标上注重学术性和社会应用性结合;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开展教学实验与研究;教师多有国外留学经历。国立中央大学教学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以下启示:教学论学科在讲求学术性的同时要注重社会应用性的发挥;依据课程的内在体系进行课程设置;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注重"中与西"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5.
大学理念研究的范式及对大学制度变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理念虽然林林总总,但主要有"内在论"和"外在论"两种。大学理念研究的范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价值论的范式,即从分析内在论和外在论这两种大学理念的矛盾切入;二是功能论的范式,即从分析大学教学、研究和服务三项职能的关系入手。大学理念在大学制度变迁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理念的变革是大学制度变革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为了直观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学论研究成果,挖掘研究主题之间的深层关系,采用关键词共词分析,以中国知网为文献数据来源,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软件和"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软件绘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学论研究的580篇文献的热点知识图谱。研究表明:教学论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教学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及不同流派教学思想体系研究""教学环节和教学要素的研究""教学论的方法论研究""教学论的实践性和实践教学论研究""教学论学科建设的问题与发展研究"等五个方面。我国教学论研究和学科发展仍存在诸多不足,仍有很多研究空间需要探索和挖掘;需要促进目前未受到足够重视但对于教学论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领域的研究;加强教学论的"元研究",使教学论尽早地走出理论移植和理论演绎的困境;教学论的方法论研究、教学论研究范式等主题应成为研究者反思的重要主题;强化教学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有效途径的研究;吸引更多的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教学论展开研究;回归"教学"本身的研究应成为今后教学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认为语言的发展基于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这一理论为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探讨了"基因型"和"表现型"语言模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上的应用,指出这些模因表现形式可以指导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理论自信不足,是我国教学论面临危机和遭受质疑的原因之一。教学论研究的理论自信是指教学论研究主体对其所从事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应有一定的专业自信,包括确定研究问题的真实性、选择研究方法的合理性、执行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得出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以及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之于我国教学理论发展和教学实践改善的建设性等几个方面。教学论研究的理论自信不能仅仅停留在理性思考和良好愿望的层面上,需要教学论研究主体守持专业信念,履行专业责任、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方法、规范开展研究、客观呈现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教学过程中交往活动的特殊性叶文梓交往活动是大学教学中的重要方面。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教学过程及结果。交往关系是教学大厦的基石。当今大学教学改革必须致力于建构良好的交往关系。为此,必须研究大学教学过程中交往活动的特殊性。一、大学教学过程中交往...  相似文献   

10.
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学生读写能力并不容乐观。近年来关于大学英语读写教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多,但阅读和写作并没有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依据阐述在模因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可行性,以及模因论对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