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女勇士》是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汤婷婷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盛赞为振兴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力作。作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标志着华裔文学在美国主流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开始。在《女勇士》中,作者对古老的中国神话、传说及历史进行改写,并用异域的文化土壤对其进行建构;有意利用文化“误读”策略,将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女英雄花木兰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跨文化的移植和变形,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与传统花木兰原型似像非像、努力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女性形象,以符合美国价值观。本文拟从比较文学变异学视野来透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形象在美国语境中的变异表现,探讨花木兰形象变异的文化根源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2.
美国迪斯尼版《花木兰》上映后在美国和中国的反响大不相同,是由于两国的文化价值观不同。中关两国文化价值观念在人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间取向、活动类型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美国版《花木兰》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木兰诗》在两种文化体系中产生的解读结果正好在同一题材上体现了中关文化中价值取向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传奇女性形象,其代父从征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流传在世人心中。美国著名动画公司迪斯尼以中国传统经典故事《花木兰》为蓝本,塑造了一位全新的女英雄形象。另一部女英雄题材的卡通电影《芭比之三剑客》,虽在故事情节、主题上与电影《木兰》有几分相似,但根植与不同的文化背景两部影片折射了不同的家庭观,英雄观和婚姻观。  相似文献   

4.
《女勇士》是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在《女勇士》中,作者对古老的中国神话、传说及历史进行改写,并用异域的文化土壤对其进行建构;有意利用文化“误读”策略,将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女英雄花木兰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跨文化的移植和变形,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与传统花木兰原型截然不同的努力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女性形象。文章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形象在美国文化中变异的表现、变异的必然及其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大型动画电影<花木兰>以美国主流文化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和西方社会的价值体系,改写了中国传统的花木兰故事,置换了中国花木兰故事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同时,美国人也费尽心思去做文化上的融通工作,使其成为一个跨文化的文本.分析迪斯尼<花木兰>中体现出来的中美文化的差异与融合,既可以增强人们对域外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又可以使国人更清醒的审视传统文化的特质,推陈出新,促进民族文化的复兴与新生.  相似文献   

6.
王树娟 《海外英语》2011,(9):314-315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传奇女性形象,南北朝民歌《木兰辞》记录了中国最早的木兰故事,宣扬了中国的忠与孝的传统思想。1998年,根据木兰故事改编的迪斯尼动画片《木兰》,重新塑造了具有女性主义精神的花木兰形象,引起了一些中国学者对迪斯尼花木兰的解读。该文从美国迪斯尼动画片《木兰》入手,主要从女性主义的研究角度来考察花木兰的新形象和其寻求自我的女性主义意识,并通过中西文化背景下对花木兰新形象的解读,探讨了中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7.
迪斯尼动画片《木兰》以美国主流文化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置换了原作《木兰辞》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改写了本土文化的民族身份.国产电影《花木兰》力图改变民族文化边缘化的尴尬处境,在中国真人版电影中,体现了浓重的女性文化意识和鲜明的中国文化身份.本文以女性意识和民族文化身份作为平行切入点,关注国产影片《花木兰》对既往版本的突破,分析影片首映票房成功的内在原因,以及中国电影的文化走向.  相似文献   

8.
花木兰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美国迪斯尼公司借用这个故事拍摄了动画片《花木兰》,用美国主流文化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和西方社会的价值体系,颠覆了中国传统的花木兰形象。商丘虞城县是"中国木兰之乡"。木兰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商丘人最有发言权。我们试图充分开发本土文化资源,设计出中华小木兰的动漫造型,并制作《中华小木兰》动画样片,把花木兰这一艺术形象打造为商丘乃至河南的形象大使,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商丘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国迪士尼动画在改编异域童话、民间传奇时,通过添加故事情节及配角,以此补充或反衬出主角的性格特征,塑造了追寻自我价值实现的女性形象。迪士尼动画《花木兰》(Mulan)改编自中国古代传奇故事,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战功卓著、功成身退等故事情节,与中国南北朝乐府诗《木兰诗》中的表述大体一致,但动画片增添了花木兰相亲、爱情等情节及守护神木须龙等配角,这使得动画电影的主题思想发生了变化。迪士尼动画以西方的表现方式,阐释个人英雄主义、女性意识、民主自由等美国文化精神。现以迪士尼动画《花木兰》为中心,与中国南北朝乐府诗《木兰诗》相比较,探讨花木兰的精神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0.
迪斯尼拍摄的《花木兰》是以中国形象为背景的美国动画片,充分展现了中国的民俗文化。然而,迪斯尼影片《花木兰》中到处充斥着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严重背离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试析这部作品所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在核心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差异,并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前景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脍炙人口的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讲述了主人公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功,回朝后辞官与家人团聚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孝顺,勇敢的形象。美国的迪斯尼公司把《木兰辞》搬上银幕,制作了大型动画片《木兰》。虽然该影片取材于古老的东方故事,但却被赋予了浓烈的美国色彩。本文对《木兰辞》和电影《木兰》中木兰的形象,从军动机,婚姻观等进行对比,分析了两者所展现的中美文化的不同,希望通过该文能加强人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花木兰”形象为切入点,对迪斯尼动画电影《木兰(Mulan》)与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女勇士》对“花木兰”这一中国文化符号的运用和重构进行对比分析.迪斯尼借用中国民间传说,将本土文化的原材料进行市场和价值观层面的双重“改造”,从而使“他者”文化遭遇了身份改写.与之相比,在华裔作品中。”花木兰”形象虽然同样被作者重构,但它们呈现的是华裔作家在现实与历史之间所作的文化协调和整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张雪 《天中学刊》2014,29(6):16-19
木兰故事中的孝文化主题是木兰形象成为文学文化史上典范人物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木兰故事在千余年的流变中一个始终较为稳定的主题.从北朝的《木兰诗》到清代各种小说戏曲,历代叙述者们都试图采取不同的角度和方式阐释木兰的孝行.从孝文化的角度关注木兰故事,分析其生成、发展、兴盛的演变轨迹,进而揭示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对于木兰故事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比电影《Mulan I》和中国古代民歌《木兰辞》的主题、形象、文化等方面,可以看出二者在价值观、商业文化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导致了美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必须对中西方文化发展境遇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5.
从影片《花木兰》分析意识形态对配音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迪斯尼影片《花木兰》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经典故事与西方价值理念相结合,在全球范围获得巨大商业成功.通过从意识形态角度对《花木兰》的配音翻译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由于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操控,木兰形象受到了改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佛教思想也有所显现,揭示配音翻译是对原文对白的改写,是意识形态操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由著名作曲家关峡作曲、剧作家刘麟编剧于2004年创作完成的《木兰诗篇》是新世纪中国歌剧的代表之作。该部歌剧以《木兰辞》为主要框架,又在原作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扩展引申,赋予历史文化题材以更丰富的时代内涵,用歌唱、交响乐、戏剧、清唱剧、情景剧、舞蹈表演的崭新形式,抒写了伟大的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如果从性别、家国和战争的角度切入,结合社会与时代特征、作者风格、文类特点来梳理木兰故事的现代化过程与视觉化表现,将会有不同于往昔的发现.木兰在晚清时成为了女性国民、民族英雄的典范,但多部影视作品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特质;木兰女扮男装的银幕形象普遍女性化,代表了木兰的扮装与从军只是临时僭越了身份;文体上从诗歌、戏剧到电影的发展,木兰故事也从奇趣喜剧发展到悲剧史诗,呈现多样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