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作家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文字,毫无疑问属于我国文学宝库中最值得珍贵的那一部分。虽然沈从文写的是小说、散文,但在那些散发着乡土气息和充满山野风情的文字中,似乎总有一种如陶渊明山水田诗似的内蕴。在他留下的大量文字中,小说《边城》一直广受推崇,作品以素雅高洁的文字和轻灵飘逸的笔调为中国现代文学建构了一个独特的乌托邦世界—神奇优美的湘西边城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字考古学界,对于干支字初(的解释众说纷坛,各执一端。从早期东汉时系统阐述干支字形音义的许慎,至近代二十世纪初叶到中叶,从郭沫若为代表的文字考古学界成系统或零星的研究,以及当代集各家论说之后,抑或发表自己冗解的文字大家李考定、徐中舒等,可谓才思济济,令人望而生畏。尤其在详读郭沫若先生的g那支干辞,深为叹服。敦先生考证了许多甲骨片,并依报古代文献、外国天文知识。旁征博引,论述有理有据。即使偶有置疑,但在没有第一手文献资料的佐证下,听不敢虚妄地论说是非。故对干支字初义的认识只能暂避不谈。本文仅…  相似文献   

3.
偶然读到张中行先生发表在《读书》杂志1989年11期上的一篇文章(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读《顾随文集》)。不由得心中感叹:大师驾鹤已西去,道德文章永留存!特别是先生有关文风的一段文字,的确切中时弊。张中行先生在文章中认为有一种“各行其是”的文风,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鉴赏》2009,(7):69-72,110
杂文在人们的印象中向来犀利无情,而这位杂文家的笔下却充满了轻松和幽默.在文字的跌宕多姿中闪现着智慧的光芒;杂文家给人的感觉常常是横眉怒目。而这位先生却像一个谦和的长者,在平和的交谈中让人受益匪浅。他,就是著名杂文家陈鲁民先生。  相似文献   

5.
唐弢先生的《琐忆》是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80周年而写的,其中有一段文字使人诵之不忘,细细品味,才体会出修辞的力量。这是一段文字与语境完美结合的文字,又是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典范。他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6.
沉痛悼念张志公先生黄岳洲当代驰名中外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作古了,巨星陨落!语言学界、语文教育界举行了庄严隆重的悼念活动,这是很自然的事,因为志公先生有巨大贡献。志公先生在整个学术活动中探索是多方面的。对语法、修辞、词汇、文字和语文教育的现...  相似文献   

7.
李清 《教育文汇》2004,(6):20-20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近日发表一篇题为《建议在小学选读繁体字》的文章。茅先生认为,由于新一代青年人不识繁体字,阅读古文献很困难,从而使得我国“伟大的古文化和广大人们相隔离”。茅先生还认为,繁体字和简化字并存,会妨碍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等。为此,茅先生建议,在小学选读繁体字,让两种文字“平行使用”,并用一定的时间来考察两种文字的优劣,再作出(推行何种文字的)定论。  相似文献   

8.
试论体态成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体态成语董世福,刘永发语言这个概念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的,狭义的语言主要是指口语(声音语),如果用文字记录下来称作书面语(文字语)。更广义的理解还包括体态语(态势语)。因此,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说:“语言的更广义,又是含有声音语、文字语和‘...  相似文献   

9.
<正>我的恩师孙喜亭先生不幸于2018年11月12日11时40分仙逝,享年88岁。2003年9月17日,先生不幸罹患脑梗,从此口不能言、行动不便,绝大多数时间只能坐在窗前或阳台上,默默地看着外面熟悉而陌生的世界。在师母、亲友和弟子的鼓励下,身病志愈坚的先生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练习用左手写字,一直坚持到2013年。经师母慨允,我把先生写下的五万余字记载他病中生活的文字整理后印刷成一本名为《日子:2005—2013年日记》的小册子。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强烈地感受到,这些文字饱含着先生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挚爱、对学校的关爱、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王平 《考试周刊》2014,(92):21-21
<正>偶然之间,阅读到霍健康先生的文集《千山寻梦》,散淡的文字与随意的结构之中,蕴含深刻的人生与教育感悟,便爱不释手,想为霍先生这本大书写一些心得。然而无常的世间事,凡人终归无从准确把握,于是在生活与工作的忘我追逐中,我忙里偷闲地读完了整本书,却将写些文字的事搁置了下来。国庆长假闭门在家,再次重温霍先生那些或语重心长、或汪洋恣肆、或温文尔雅、或激情似火的文字,我的心再次被强烈地震撼了,我感觉到自己已经走进了霍先生的内  相似文献   

11.
钱大昕在乾嘉学者中以博洽著称,阮元曾说:“国初以来,诸儒或言道德,或言经术,或言史学,或言天学,或言地理,或言文字音韵,或言金石诗文,专精者固多,兼擅者尚少,唯嘉定钱辛楣先生能兼其成。”说到他在小学方面的成就,人们交相称赞的是  相似文献   

12.
《小狗包弟》原载于巴金的《随想录》第二集《探索集》,《语文建设》曾在2004年进行推荐,今全文收录在人教版、苏教版等语文教材中,成为高中必修课文之一。谢冕先生在推荐意见中说:“《小狗包弟》是一篇真诚忏悔自己的文字。巴金先生通过小狗包弟的命运,讲述一个残酷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中一段心灵苦难的经历。  相似文献   

13.
周秉钧先生是文字训诂方面的大家,所著《尚书注译》通俗易懂,文意准确,文情允洽,文字顺畅,是初学《尚书》者的重要参考。然由于研究材料及方法的局限,注释中仍有可商之处。文章对其中15则进行商榷,以请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4.
张舜徽先生《广文字蒙求》两种版本前后文字内容的变动,极可见时代于学术之影响,于先生学术思想之研究,亦颇有资鉴。本文对此略作论述,以见先生在生前学术研究中,是尝试过吸纳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借鉴学说的。  相似文献   

15.
自明师离开我们已整整二十年了。当初先生希望我们弟子四人各有所重,分别从词汇、语法、文字三方面入手从事训诂研究。而我自1982年承担文字学教学任务后,因工作需要,渐渐侧重文字研究。加之在本科学习时,稚气未脱,于人生与学术皆有着极为天真的想象,自然不可能真正了解先生。等到历经十年沧桑,立雪师门,又不意先生竟于一年半后辞世。因此,自知没有能力将先生的学术成就作一个全面的概括。然而,当年先生关于为人为学的言教、身教,却始终不敢忘却。一、“不要替古人改作文”进校后的第一年,先生曾为我们四人制定了一张紧凑的…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如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真诚浓郁、深刻纯粹而富有诗意的情感是生活海洋的点点云帆,是撬动写作的支点,即动情点。生活永远涵濡于情感之中,动情点则从中脱颖而出,如钻石般熠熠生辉,令那些脱离生活的故作深沉或潇洒的浮游无着的文字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17.
白寿彝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在史学诸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白寿彝先生强调历史文学的文字表述,重视传统史学著作中对语言和战争中的描写;对历史文学语言的文字描写烦简问题、对历史著作中以文见史的问题等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对历史著作的通俗化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意见。白寿彝先生对于历史文学的观点于当代历史学界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巴金先生生前曾在致冰心先生的信中写道:“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后来,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在巴金先生九十八华诞庆贺会上,引用这句话来表达对巴金的爱戴、景仰之情。  相似文献   

19.
试论“同源通用字”与“同音借用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陆宗达、王宁先生在《训诂方法论》中把传统训诂学中的所谓“通假字”区别为“同源通用字”和“同音借用字”两个概念,指出:造形与用字的矛盾主要来源于一般所称的“用字的假借”或“通假”。实际上,所谓的“通假”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文字现象:一是同  相似文献   

20.
世上关于鲁迅先生的文字可谓多矣,评价也言人人殊,极不相同,甚至有天壤之别。就拿忆念鲁迅先生的文章来说吧,那些亲历者所谈及的种种事实,单单从表面上看,就往往给人以矛盾之感。有人举例说鲁迅先生天真、宽厚、看重感情,有人举例说鲁迅先生多疑、刻毒、不讲友情,且所举之例又都是真实可考的。举个手边的例子吧,唐先生在《琐忆》中讲了一个鲁迅先生帮助一个并不太熟的青年人补靴子的故事,让你觉得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热情得简直到了发傻的地步。但王晓明先生在《鲁迅传》中也讲了一个鲁迅对待青年人的细节:“一位旧日的学生去拜访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