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课最关键、最根本的衡量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核心体现在选题、设计、讲解、表现及效果等五方面。 微课的“四微特点”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课程实际上包含了“学程”和“教程”两个方面。而“课”是指教学上的一个阶段,或课程中的一个具体的内容,可以简单理解为课程的组成单元。  相似文献   

2.
一、课程与教学关系的主要表现关系是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方面”。在教育实践中,课程是教育性经验,教学是通过对话活动使学生获得经验的过程。课程与教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课程编制主体与教学主体的关系课程编制主体主要指从事课程研究和编制的教育工作者,一般包括课程专家、学科专家、教育专家、出版人员、教育行政人员、教师等,教学主体主要指参与教学对话的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实践中,课程编制主体与教学主体(以下简称两类主体)之间有没有相互作用以及怎样相互作用是决定他们关系性质的关键,主…  相似文献   

3.
论高等学校教学内容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是性质相同的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又可以简称为课程。英文中的课程(Curriculum)是根据拉丁文currere而来的,原意是指比赛时到达目的地的跑道。转义作为教育上的术语,意味着学习者学习的路线,与“学习进程”大体同义。不同的国外课程流派又往往把课程分别理解为计划、学科、学程、教材等。中文的教育学著作一般把课程与教学内容作为同一概念加以使用。认为课程是指学校的教学内容,既可以指一个学习阶段学校的全部教学内容,也可以指一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因此,课程、  相似文献   

4.
持“教育活动论”观点的学者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活动,是活动主体(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目的和意义的活动。广义的教育活动包括学校教育活动、家庭教育活动和社会教育活动。狭义的教育活动专指学校教育活动,包括课内活动(主要指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活动课程论”则认为,活动也是课程,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完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上两种理论虽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  相似文献   

5.
<正>课程是指"学习的进程",简称"学程",既可指一门学程,也可指学校提供的所有学程。笔者认为,教师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开发的参与者、课程实施实践的主导者;幼儿同样是课程的有机构成,是课程实践的参与者、课程实践的主体;教学过程则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儿童观、教育理念、教学专业技能以及教科研能力等决定了课程目标的完成质量,决定了教  相似文献   

6.
课程是什么,课程论的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给课程这个概念所下的定义各不相同。强调以学术为中心的学科结构课程理论把课程定义为“学科”,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造课程理论把课程定义为“社会改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儿童中心课程理论断定课程是“学习经验”或“活动”,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论则认为课程是“对话”。尽管目前关于课程还没有一个被人们公认的定义,但课程这个概念却被广大教育工作者经常广泛地使用着,人们一致理解课程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虽然有人强调是学程,有人强调是教程,然而所有的人都在课  相似文献   

7.
课程开发(英文为curriculumdevelopment,我国有多种译法 ,如课程编制、课程发展、课程的跟踪编制等) ,据英国教育学者朗特里所编的《教育辞典》解释 ,是“指个人或小组确定某些学习者的教育目的和目标 ,设计合适的课程(包括对教学内容、评定方法的选择) ,开设这一课程和依据其效果的评价而改进该课程等一系列计划周密的活动。”①因此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科学课程开发 ,就有什么样的科学教育。本文联系英美两个国家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开发状况 ,对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英美两国…  相似文献   

8.
刘徽 《现代教学》2012,(11):75-77
[本书及作者简介]《学程设计:教师课程开发指南》由波斯纳和鲁德尼茨基合作完成,这本书旨在架设一座桥梁,沟通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介绍了"确定方向→学程理论基础编制→预期学习结果的提炼→学程教学单元的编制→教学重心和教学策略的开发→学程整改"的学程编制的系列步骤,并提供了一些富有独创性和实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课程开发(英文为curriculumdevelopment,我国有多种译法,如课程编制、课程发展、课程的跟踪编制等),据英国教育学者朗特里所编的《教育辞典》解释,是“指个人或小组确定某些学习者的教育目的和目标,设计合适的课程(包括对教学内容、评定方法的选择),开设这一课程和依据其效果的评价而改进该课程等一系列计划周密的活动。”①因此,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科学课程开发,就有什么样的科学教育。本文联系英美两个国家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开发状况,对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英美两国一向注重中小学的科学教…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课程”的定义是:课业及进程。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所在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尽管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来理解课程,从而形成对课程概念的不同认识,但总的说来,课程是按照一  相似文献   

11.
一个学年分为上下两个学期,一个年级统一步调学习若干学科课程,一个班级按照同一张课程表上课,这种集体中心主义的课程和教学模式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模式。然而近日在上海市育才中学,记者看到的却是另一番特别的景象:每个学期被划分成三个“学程”,每个“学程”学生选修不同的学科课程,每个学生拥有一张个性化课表,好几门课的学习时段、进度和程度都由学生自己做主……  相似文献   

12.
本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活动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验》系列论之一。章从现代教育哲学的角度,以真,善,美为切入点,剖析了当代活动课程新的含义和本质,阐释了这门新课程的价值和功能,在对真善美作出教育哲学的解释后,关于活动课程的“真”,指出开设活动课程,是对人本质认识的结晶,是教育求真的必然,活动课程的“善”,是指对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影响和推进作用;活动课程的“美”,则归纳了主要表现,显示其对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最后提出从真善美的统一去实现活动课程的教育教学目的,为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建立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观是职教课程发展趋势。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观的建构隶属于能力本位的范畴,其主要特点是:课程目标由“知识客体”转向“学生主体”,教育导向由“教育专家导向”转为“企业专家导向”,教育程式由传统的“教程”转为“学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活动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验》系列论文之一。文章从现代教育哲学的角度,以真、善、美为切入点,剖析了当代活动课程新的含义和本质,阐释了这门新课程的价值和功能。在对真善美作出教育哲学的解释后,关于活动课程的“真”,指出开设活动课程,是对人本质认识的结晶,是教育求真的必然;活动课程的“善”,是指对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影响和推进作用;活动课程的“美”,则归纳了主要表现,显示其对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最后提出从真善美的统一去实现活动课程的教育教学目的,为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育部组织开发和编制的新艺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而且有必要从人生最基础的阶段——学前阶段就开始对儿童进行综合性的艺术教育。不同的教育活动是在不同的教育目的观指导下展开的,它体现出不同的教育理念。那么,我们在设计和实施艺术综合教育活动,考虑通过各种教育手段让幼儿听到“带颜色的”音乐时,应持有怎样的教育目的观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呢?本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是被组织在“课程”里加以运作的。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课程”则体现了其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在编制课程时,由于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原理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课程。1949年,泰勒出版了其专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被学界誉为“经典课程范式”的泰勒原理。泰勒在书中详细阐述了课程编制的一般原理,并形成了以目标为中心的课程原理。  相似文献   

17.
职教课程规划中的决策与课程编制是交织在一起的。课程编制前必须制定政策,确定重点步骤,选择教育计划和学程等。虽然决策是在职教课程规划的各个层面上进行的,但它影响的却是整个职教课程。本文将从决策类型、决策战略和决策过程三个方面较系统地阐述职教课程规划中的决策。  相似文献   

18.
95年6月,我校课题组承接了由国家教委和世界银行批准立项的关于“师专活动课程”的研究课题.一年多来,我们制定了“师专活动课程大纲(课程标准)”,同时以课程大纲为依据编写出了师专活动课程学年教材,还在试点系班进行了全学期的开课实验.通过实践和研究我们认识到,要搞好活动课程,提高这类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必须抓好活动课程的“一、二、三、四、五”各个环节.所谓“一”指的是“一个为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二”指的是“二个目的(使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培养师专生具有指导初中生开展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的能力)”;“三”指的是“三多(开展多种项目、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活动)”;“四”指的是“四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教师指导)”;“五”指的是“五性(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师范性)”.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涵义、价值及其误区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从课程编制原理的角度探讨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课程编制(生成 )模式的涵义与价值 ;从课程实施的角度阐明“综合实践活动”的独特价值是智慧统整与知识统整 ;论述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强势特征与若干误区  相似文献   

20.
<正>·主持人语·"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时指功课及其进程。在英语世界里,则最早由斯宾塞提出,它是由拉丁语"Currere"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根据这个词源,课程最常见的理解是"学习的进程"。由此可见,课程最早的定义是"学程"。到了近代,由于班级授课制的施行,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和设计,于是课程的含义从"学程"变成了"教程"。而杜威认为课程即活动,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