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邮坛自从"网络"了"集邮",衍生出"网络集邮"新的集邮词汇、新的集邮门类、新的集邮方式、新的集邮人群。网络集邮开阔了邮人的视野,提高了初学者的集邮兴趣,也增加了专题、集邮、电脑多学科知识的  相似文献   

2.
苏善言 《集邮博览》2010,(10):70-70
"邮童"是我独创的词语,意为集邮的儿童。遇到两件事情,反映了当前开展青少年集邮的两大障碍:买票难,缺邮刊。便顺口溜出几句打油诗:孩童集邮怪可怜,购买新邮犯了难。敞开供邮有多好,凡是爱邮不差钱。集邮未来在少年,普及邮识靠宣传。  相似文献   

3.
正我从小时候开始收集信封上的J、T票,到现在加入到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医邮会),专门收集医学专题邮品,并开办医学集邮网站(www.medstamps.com图1),进行"为健康爱好集邮,用集邮宣传健康"(图2)的专题集邮之路,与网络发挥的重要媒介作用有关,我在遨游网海的过程中也不断地积累了自己的邮识。1991年,当时我还是大学生,为参加学校的艺术节,试做邮集参展。当时集邮的零星知识仅来自《集邮基础》,邮品信息则是来自集邮报刊杂志上的广告,信息获得较艰难。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期间,中国集邮信息网新设了世界邮展专栏。虽然只是报道了少量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我真正迷上集邮后,已深知“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的道理。我从微薄的工资里抽出钱订阅《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中国集邮》等,并广交各地邮友,获得大量民间邮刊,既丰富了藏品,又积累了邮识。在收集邮政附加费邮品中深深体会到,是邮识在关键时刻使我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5.
集邮界有句名言: “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倘若没有集邮文献资料的搜集,倘若没有集邮报刊供阅览,倘若没有集邮图书出版,要进行邮学研究,将会收效甚微。由此, “惠我以邮识”的说法日益为邮人所接受。集邮文献的范围较广,大体可分为:集邮学术专著、集邮工具书、邮票目录和图鉴、邮政和集邮史料、集邮普及知识读物和专题邮票图集、图册等。笔者对集邮学术  相似文献   

6.
青琎 《集邮博览》2009,(12):40-41
中国的集邮者非常关注在中国举办的世界邮展,期盼着能有人组织我们自费去洛阳参观,但我与本地集邮协会经联系无果。3月13日星期五。《集邮博览》刊登"集邮博览邮学团09世界邮展行"的消息,即与之联系,客气的京腔告诉我,负责邮学团的人不在,但还是将我的  相似文献   

7.
集邮九问     
我至今也没有成为一名集邮家。但如影随形的邮缘,却伴随我一生。好像月老还有一根邮缘红绳,拴住了我的双脚。剪不断,理还乱。要梳理我的邮缘历程,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所以《集邮博览》所设的"集邮九问"栏目的九问,总是与我对不上号。这也是我迟迟写不出这个答题的一个借口。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虹口区集邮协会等五邮会日前在虹口区工人文体活动中心举行"2012年迎春联谊会"暨"虹口集邮茶座"创办28周年纪念活动。虹口区邮协会长余涌致欢迎词。陈佩南、周国良、吴天明、周正谊等邮会负责人先后交流了集邮工作和集邮活动经验。市邮协、市职工邮协领导邵林、徐大为、童国忠等先后讲话,希望上海的群众集邮文化活动在新形势下有新的发  相似文献   

9.
2017年,我依然徜徉在自己的集邮世界中,乐在其中,享受其中,快乐集邮。邮文写作在我的退休生活中,写邮文成为一大乐事,这一年我沉浸在邮海文山中,不亦乐乎。2017年,我在专业集邮报刊《集邮博览》、《中国集邮报》、《集邮报》和内部发行报刊《生肖集邮》、《洛阳集邮》《百川集邮》(洛阳)、《夕阳红报》(洛阳)、《化工邮苑》(上海)、《西游记集邮》(河北)、《麒麟集邮》(南京)上共发表集邮文章45篇,内容着重在邮票图案研究、  相似文献   

10.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12,(4):48
渐入佳境上海集邮节及其前身上海集邮活动日,连绵运作已27年了,主会场活动基本都有邮展,分会场活动以集邮联谊最为普遍,学术研讨则常以化工邮协一枝独秀。今年情况大有起色,黄浦、华东师大邮协联手研讨集邮史,化工邮协研讨网络,虹口邮协研讨集邮报刊,学术含量都有提高,尤其海运邮协胡不为讲解邮政史,深入浅出,ppt展示珍品荟革。  相似文献   

11.
2017,我在快乐集邮中又度过了一年,在此盘点一下我收获的种种集邮快乐。收集集邮文献之乐。通过订阅、邮友惠赠、交换等方式,我已收集到近百种2017年出版的集邮报刊。承蒙厚爱,2017年黄锡受老师惠赠大作《草根集邮文选》、洪忠基老师惠赠大作《此物最相思—邮海心迹》。有这么多集邮书刊为伴,学到了方方面面的知识,我因生活充实而快乐。学写邮文之乐。2017年发出邮文188篇,  相似文献   

12.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9,(11):4-4
细微之处见精神双节长假期间,我收到了《集邮博览》杂志社社长吕兴华签名的一枚国庆纪念封,实寄封让人爱不释手。9月中旬,《集邮博览》杂志社举办了主题为"探邮金秋,邮学京城"的活动,在座谈会上,吕兴华重申了"我们要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集邮博览》杂志2010年加页不  相似文献   

13.
一集邮自诞生以来,就与"文字"结缘。邮票邮品上的"文字"当然不可或缺,而邮文邮书里的"文字"虽汗牛充栋,但鲜有其他样式与"邮"携行。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中国集邮,曾大家迭起,并延宕至新中国。回望其程,有邮绩煌煌,邮文恢恢,然也有另样文体偶现邮刊友群:那是一种只有中国才有的辞体,谓之"长短句",亦即宋代词人辛弃疾《稼轩长短句》所示的古体诗词概念。在集邮前辈的邮外笔端,有为邮吟咏,才有了"诗意集邮"初现的美丽境况。  相似文献   

14.
“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这句名言是集邮界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与其给我邮票、不如教给我集邮知识。可见,寻求邮识已是集邮人士的莫大期望。这也是共识。获取集邮知识大致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在实践中取得邮识,即亲自参与其中,从集邮活动中汲取邮识,日积月累,从中探求其规律,无  相似文献   

15.
正读了《集邮博览》2013年第11期《"邮"在西安》,我正好在11月初也去了西安,跑了两个邮市和几个邮局,也寄了些封片留念。对比这篇文章,我再补充2个集邮爱好者游邮西安感兴趣的地方。一个是在钟楼邮局北侧的集邮专卖店可以免费加盖近两年的西安新邮纪念日戳,大约有36枚,需交押金100元,盖完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2月12日周日下午1时半,上海化工集邮协会在番禺路381号华谊合唱团排练厅举办了"网络集邮培训班"。上海化工邮协所在的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下属的现代大化工企业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10月9日,适逢第43届世界邮政日,上海市集邮协会举办的"邮政网络联天下方寸之间见天地——迎接党的十八大集邮展览"正式拉开帷幕。上午9时,邮展开幕式在上海邮政博物馆中庭隆重举行。上海市邮政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必昌,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集邮协会会长王观铝,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上海市邮协名誉副会长、少将李曙光,上海市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邮协副会长史秋琴,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邮协副会长李宣海,上海市干部保健局局长、上海市邮协副会长韩慰军,闵行区政协主席、上海市邮协副会长吴申耀,武警上海总队大  相似文献   

18.
集邮真好     
正2013年年末,在我八十寿辰时,收到了十几位邮友寄赠的纪念封、片,让我欣喜万分。邮友们八仙过海、各尽所长,封、片的设计很有创意,令人爱不释手。同时,也让我由衷的感慨:集邮真好!集邮使人心情愉快,集邮使人健康长寿,集邮使人朋友多多,集邮使人更有智慧。承蒙多位邮友的关爱、鞭策和鼓励,令  相似文献   

19.
如果有人问我是谁把你引入集邮大门的,又是谁帮你悟出集邮的真谛的,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邮报邮刊。我的集邮生涯,那真是自学成才,而我最好的老师是那些琳琅满目的邮报邮刊。那天我在家整理日记,发现日记里清晰的记录着我与集邮结缘是在1997年3月里的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而牵线的“红娘”正是邮报邮刊。那天我在邮局买了一本《集邮》杂志,不知是心  相似文献   

20.
新春伊始,2022年第1期《上海集邮》闪亮登场,新辟"年少邮为"栏目让人眼前一亮。要让集邮有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就必须充分重视青少年这支集邮队伍。郭润康生前积极宣传集邮。我十分赞成他的观点:"集邮从娃娃抓起,已成共识,但鼓励孩子集邮,首先要焕发孩子的兴趣……宣传集邮的意义和讲解集邮知识,使同学们树立集邮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