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基础。同时,知识构建也是语文素养培养所不可或缺的。但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来看,教学中教师多引导学生听、说、读,关于写的活动很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倡练笔活动,让学生在听、说、读的同时进行练笔,以此来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和技能的培养,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中职语文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了教育教学的关键地位。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重视听、说、读、写,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借助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开展审美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组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3.
吴迎 《教育教学论坛》2014,(13):192-193
中职语文实践活动是为了让中职学生在活动中,能够运用语文来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和培养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及创造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职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红 《教师》2010,(11)
中职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如何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是中职语文老师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加强人格塑造两个方面论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从而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红 《教师》2010,(14):92-93
中职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如何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是中职语文老师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加强人格塑造两个方面论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从而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薛法根老师说:"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而听、说、读、写能力必然是在相应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相应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呢?薛法根老师执教的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八次》给了我一点启示。一、听故事【教学片段】师:同学们,耳朵是用来做什么的?生:听。师:仔细听老师讲故事。(师讲故事:一只蜘蛛正在结网……生都全神  相似文献   

7.
崔岩 《考试周刊》2011,(24):51-52
初中阶段,教师要立足语文教学的实际,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等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生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8.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为主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了,就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反过来,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了,又会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从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听、说、写的关系来说,又当以“读”为本。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而当前形势的语文教学,不管有没有使用多媒体,都一样急功近利,课堂上只注重听、说、写的训练,唯独忽视了“读”,因为“读”在试卷中不会出现。忽视“读”的训练,也就忽略了语感的培养,而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核心层面就是语感能力,语感水平左右着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要求初中语文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语文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则更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是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基础的。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练笔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提高,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提高其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语文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活动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的开放式教学。它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讨、思考、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学生群体性的学习实践活动。语文活动教学其功能和意义不可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重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参与生活实践,以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为抓手,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提升,逐步培养初中生的语文思维力,语言感受力和思想品德及高尚的审美情趣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张雪芳 《考试周刊》2014,(91):47-47
故事化教学,即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故事,以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不但可以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听故事,提高学生倾听和思考的能力;其次,讲故事,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演的能力;最后,写故事,提高学生想象和写作的能力。以故事为载体的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必须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因此,语文教学要大力开展“读一读、问一问、批一批、讲一讲、演一演、辩一辩、说一说、背一背、写一写”等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丰富文化底蕴,培育情感态度,体悟语言规律,发展语文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6.
农安航 《广西教育》2012,(19):103-105
对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阐述突出实践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模式,以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阐述突出实践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模式,以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一种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心智活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和阅读习惯这一极重要的基础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在教学实践中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阅读教学 ,还要研究在阅读教学中 ,以提高阅读能力为中心 ,全面培养学生的其他语文综合能力 ,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一、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读、写是构成语文教学整体结构的四大要素 (要求、目标 ) ,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四种重要的基本语文能力 ,阅读教学则是综合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语文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语文活动,如朗读比赛、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堂剧表演活动、读书活动、书法展览等,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活动是引导学生参加听、说、读、写实践。实践的观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观点。只有正确地引导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的实践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并使其科学化、最优化,必须建立小学语文立体教学结构。小学语文教学历来存在着重写轻说、读写分离、训练无序的问题。很多同志为了解决这个弊端,编写了《小学作文训练序列》、《小学听说训练教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