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虽然我们暂时还没有机会上天游一遭,但是如果能够喷上太空味道的香水,会不会很酷炫?你想知道太空是什么味道的吗?实际上,我们无法直接闻到太空中的味道,因为人的鼻子在真空环境下只能当个摆设,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但是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说,他们留意到气闸舱关闭后可以闻到宇航服有种金属气味,有点像焊接作业时金属熔化散出的焦味。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也探测到从彗星表面散发出的一些化合物,有点像臭鸡蛋、苦杏仁以及猫尿混合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有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地球上的科学家:太空实际上是一种什么味道?感谢轨道宇航员,是他们让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它可能比你预料的还要奇怪。宇航员指出,国际空间站上的独特气味令人想起两样东西——肉和金属。  相似文献   

3.
太空的气味     
太空闻起来是什么味道?那里物质密度极其稀薄,似乎不该有什么气味。但是一家香味制造公司同一些宇航员进行了面谈,却得到了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载人航天飞船在茫茫太空飞行过程中,宇航员为完成某项科学试验,或者为排除飞船因遭“太空垃圾”撞击而发生的外部故障,或者为修理其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等,需要离开飞船到舱外进行太空作业。那么,宇航员是怎样在太空“行走”的呢? 宇航员在太空的所谓“行走”,实际上是用安全索紧紧地与飞船联接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5.
这是太空中的宇航员头盔映照出的艺术世界,里面一个明亮的椭圆球,那是地球,这个头盔里还有国际空间站的标致,连宇航员的胳膊拿着数码相机正在拍摄这幅照片的动作也被头盔映照了下来。其实从距离地面400千米的国际空间站上观察,地球还是一个很庞大的大圆球,  相似文献   

6.
太空气味     
许菁 《百科知识》2009,(14):15-16
提到“太空气味”,容易使人联想到外太空的气味,实际上这里说的太空气味还是指航天员在返同航天器座舱后闻到的气味。航天员是不可能在太空行走时闻到气味的,这是因为他们在太空行走时穿着舱外航天服,使他们与整个外界完全隔离,即使太空中有再怪的气味,他们也闻不到。  相似文献   

7.
在1年前,通常在太空执行任务的宇航员的尿液都是简单地倾倒在太空环境中,一旦尿液落在真空舱上,它会很快冷冻形成微小晶体结构,作为太空残骸漂浮着。据称,宇航员们曾描述了观看尿液释放到太空中的情景,称这是太  相似文献   

8.
<正> 空间站简介 空间站,又称“太空站”,是一种环绕地球长期运行的大型载人航天器。它能与宇宙飞船或航天飞机对接,以便补充台养、更换仪器设备和让宇航员轮班换乘。空间站通常由对接舱、气闸舱、轨道舱、生活舱、后勤服务舱、专用设备舱和太阳能电池等几部分组成。在空间站上,宇航员可以长期从事各种科研活动,包括天文观测、地球资源勘测、调查环境污染、研究太空环境对生命的影响、进行特殊加工,以及制取地面环境无法获得的优质新材料、新药。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保护宇航员的安全,让他们能顺利完成任务,并安全返回地球,科学家们对宇航服进行了多次改良。然而自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以来,47年间,太空头盔的研究却没有取得什么巨大突破。随着人类的视线投向火星,登陆并近距离探索火星只是时间问题。显然,戴着现有的太空头盔到火星去,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于是美国宇航局的设计师又回到图纸上,开始设计适合在火星上使用的太空头盔。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I0007-I0007
Samsung Advance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提出一种散发气味的装置,称之为“X—Y Addressable Matrix Odor—Releasing System”。简单来讲是一种气味产生器,把很多的气味瓶缩小,可以被寻址并且受控制喷出物质,藉以混和不同的味道,Samsung宣称这种装置可以散发出一万种不同的味道。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空间站上,新的独立舱将裹在空腔壁绝缘中,但它不是用来御寒,而是在独立舱与太空垃圾或陨石微粒碰撞后,为宇航员争取足够时间撤离的一种新方式。其秘密在于“球”。危险是,在低地球轨道上大约有3500万个约糖  相似文献   

12.
太空是人类长期以来探索的对象,其中尤以吃在太空更是科学家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经过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在太空每天都要吸取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其他必要的营养。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太空第一次用餐是把浓汁状食物装进一种管子里,然后通过他头盔上的特殊装备,挤牙膏似地把食物挤进嘴里,他甚至看不见自己在吃什么,也闻不到食品的香味。以后,随着人们在太空生活实践的增加,科学家们研究太空用餐时,开始讲究起食品的色、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就把活动的半径从地球延伸到了太空,各种各样的人造机器被送上了太空,太空中人类“到此一游”的见证越来越多。它们显示了人类科学的辉煌,人类智慧的伟大。然而,随着人造机器越来越频繁地进入太空,环境污染的阴影也开始在太空扩展。垃圾使卫星化为乌有1983年6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其第二次飞行途中出现了一件怪事。在它进入太空后的第三天早晨,机组人员在舱外前窗玻璃上看到有一个豌豆般大小的孔。太空飞船的窗用玻璃特别坚固,宇航员当时以为只有空间小砾石才能撞出这样的小洞。返航后,美宇航局对此…  相似文献   

14.
在希腊举行的2007年度欧洲机器人研究会年会中,HIT/DLR机器人灵巧手荣获欧盟机器人技术转化一等奖。HIT/DLR灵巧手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德国宇航中心(DLR)联合研制。它是中国正在发展中的智能太空机器人的关键技术部件之一,可以代替宇航员在恶劣危险的太空环境中进行复杂作业;还可以安装在太空智能机器人的臂上,并独立到舱外进行长时间困难而危险的维修、安装作业。  相似文献   

15.
正说起宇航员,同学们脑海里肯定会浮现他们戴着超大头盔、身着笨重宇航服的画面。然而,正是这一件看似笨重的宇航服,才让宇航员有了太空活动的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宇航服也在不断改进。这不,2019年10月15日,美国宇航局对外公布了时隔40年后的两款新宇航服原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16.
庞之浩 《未来与发展》1992,(3):55-58,22
通过长期实践,人们已清楚地认识到,空间站有极其广泛的用途。它是一种可供多名宇航员巡访、长期居住和工作的大型载人航天器,通常由对接舱、气闸舱、工作舱、生活舱、服务舱、专用设备舱和太阳电池翼等几部分组成。其规模比一般航天器大得多,可装载各种不同类型的有效载荷,其中包括建设空间工厂;其上的宇航员可充分发挥触觉、主观观察、判断以及对意外情况的处理等能动性,在太空维修出故障的其他航天器,组装大型空间结构物和操纵有效载荷;它在轨道上的运行时间比其他航天器长得多,甚至可成为永久性的。空间站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科学效益以及政治影响、军事影响。通过空间站,可充分开发太空的高远位置、微重力、高真空、超低温、高净洁和强辐射等宝贵资源,加速空间物质产  相似文献   

17.
从宇航员登上太空的那一刻开始,一切就不再那么简单了。由于不能打开太空舱的窗子,有时舱内会弥漫着因温度和压力改变后某些物体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太空舱内的温度时高时低、噪音巨大且持续时间长。虽然每90分钟就可看到一次朝阳的体验的确美妙,但是这样的频率足以打乱任何人的生物钟。这就是太空之旅,精彩而刺激,但不可避免地伴随种种不适。让我们以一组图片来体验一下宇航员的真实生活。太空生活很精彩  相似文献   

18.
古怪的飞行异常 早在几十年前,前苏联就把宇航员送上了太空,而美国人则把宇航员送上了月亮;最近,我国神舟七号的宇航员完成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太空中的神秘感似乎逐渐褪去,尤其是地球附近的空间,似乎除了月球和一些人造卫星外,一片黑漆漆的空间,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  相似文献   

19.
正星空神秘未知,登陆距离地球300多千米的太空并在那里生活,或许是我们普通人所憧憬、幻想的。除了失重会给宇航员的日常生活带来种种困扰与不便,其他的我们似乎了解的并不多。其实,在太空生活,挑战的不仅是宇航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更重要的是宇航员的身体极限。太空生活究竟会给宇航员的身体带来哪些影响呢?一起去看看科学家的对比研究吧!  相似文献   

20.
如果未来的宇航员在太空中有吃不完的胡萝卜,你千万不要感到惊讶,因为这种不起眼的作物在太空中优势尽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