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资源"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辞海>对它的解释非常简单,即"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①由于它所具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环境及条件、不同的供需平衡状态下都会有所变化,这种变化与人们对它的认识程度、认同度及期望值密切相关而带有客观和主观的双重色彩,使它具有了社会属性.同时,这种变化和发展使"资源"的内涵早已超过了原来的界定范围,不仅指天然的,也包括后天习得的;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比如人们现在将人的智能和技能的结合统称为人力资源:我国许多现代企业也已经将传统人事部门的职能由单一的人事管理向人事管理及服务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转变,并已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剧烈变革时期.具体到不同地区,变革的时间段和主导因素也不尽相同.以山西省来说,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最主要地发生在20世纪前半叶的抗日战争前后.因为外敌的入侵,以及新生事物和先进思想的大规模进入(主要指中共以山西地域为根据地,进行民族抗战和民主建设),使得山西在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轰轰烈烈的巨大贡献的同时,本土社会也发生了"静悄悄的革命".这种本土社会的变革,不仅仅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显要层面,更深刻地表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意识等内在层面.  相似文献   

3.
西北经济文化振兴与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拓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处在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迈进、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双重转型"的时代.而中国的广大西北地区又处在这一"双重转型"时代文明进步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和相对滞后阶段,要谋求西北经济文化的全面振兴,教育尤须先行.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因为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西部的经济文化落后的症结是全体国民素质的相对落后.[1]当然,着眼于西北经济文化的现状,我以为,这个尤须先行的教育也不应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正规教育和学历教育,还包括内涵和外延上都已产生重大变革的新型的、跨世纪的全民终身教育.这就为各类图书馆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笔者拟主要结合西北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和电大图书馆实际,就如何以新型社会教育为切入点为西部经济文化振兴做贡献谈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孙昊 《湖北档案》2011,(3):11-13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生、发展,中国社会逐渐进入了一个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过渡的巨大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时期是新旧体制磨合、利益分化重组、文化冲突碰撞、价值取向多元等各种矛盾的凸现期,是整个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时代.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尽管各国、各民族转型的具体方式不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信息化节奏的加快,人类社会发生了由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从集中化劳动向分散化生产发展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图书馆作为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机构,在这种全球信息化的趋势下,也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便利,成为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19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机器印刷技术的传入,我国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机器印书的普及,促使图书生产效率成倍提高,书籍数量和门类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在技术变革和社会思潮的双重影响下,中国阅读史迎来了第三次转型时期.人们的阅读范围不断扩大,阅读的普及率迅速提高,通俗阅读蔚然成风,也对传统经典的定义进行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杂志》第4期《对话》突出热点,立足现实,抓住趋势,展现未来,读后给人启迪,催人思索。第一,公共图书馆是向社会公众提供文献信息和知识咨询服务的社会文化机构,它在为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8.
制度转型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概念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正处于多元化制度转型的社会环境之中.文章将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概念,即"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重新定位为"以收藏和组织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知识信息服务的社会机制".这一概念内涵的变化,扩大了公共图书馆的概念外延,使得公共图书馆事业能够适应由较多关注"机构"的公共图书馆制度向关注"服务"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制度转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制订档案信息化发展战略对推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转型升级,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治理现代化至关重要.以英国档案信息化战略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梳理并呈现战略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总结英国形成了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整体战略"的总体框架、以建设第二代数字档案馆和数字能力为主要任务、着眼于建立有效长效机制为支撑保障等三方面经验.将我国实际与英国经验结合,提出了制订和完善我国"十四五"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的三点建议,即在总体目标和整体框架上,构建数字赋能档案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在指导思想和内容侧重上,逐步从"技术运用"向驱动档案工作"系统性变革"转变;在具体举措和实施路径上,关注新兴技术在档案管理核心环节的创新应用及建立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有效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隗静秋 《中国出版》2012,(16):46-48
晚清浙江出版业出现了从传统出版向近代出版的转型,这既与中国走向近代化有关,与浙江本土文化关系同样密切。晚清浙江出版业的近代化转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出版业都和时代相呼应,与同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相互影响,这种影响由微至大,直至成为时代变革的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