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煞神”又来“吃”太阳乡村不闻“当当”声》(发表于1987年9月24日邯郸日报)是一篇有深度的新闻。它通过人们争相观察日环食,反映了八十年代农民思想观念上的变化,从而较成功地体现了“科学使农民变聪明了,聪明起来的农民更相信科学”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2.
1月6日,《文汇报》刊出报道 《久违了,节日又闻织机声》,记录了纺织女工大年初一加班生产的新闻,明白透露出上海纺织业春天的消息。这篇报道,给沉浸在春节欢乐中的读者更添几分喜悦,受到他们的关注和称赞。 《久违了,节日又闻织机声》的成功证明了新闻界的老传统——好新闻是跑出来的。记者郑蔚在准备春节选题时,本来打算做企业老总怎样过年的报道,但在拜访各家企业、实地采访中,获得新—棉厂工人春节加班的线索,于是他大年初一忍着脚部伤痛,拄着拐杖赶到现场采访,记录下这一群不同寻常的节日加班女工。 创造了“通讯”体裁…  相似文献   

3.
孟亮 《新闻三昧》2004,(8):28-28
两年多来,关于河南省东南地区部分乡村艾滋病疫情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媒体在反思疫情发生的同时,也给予了当地农村艾滋病毒携带以更多的人关怀。然而,读了6月17日《京华时报》一则名为《“艾滋黑三轮”被劝回老家》的报道后,笔感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4.
据9月20日《燕赵晚报》报道,在河北怀来葡萄节上举办的“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大赛上,经过200多人激烈角逐,最终一名小伙儿以30秒吃掉一斤葡萄的成绩摘得桂冠。看到这一新闻时,笔者也在吃葡萄,不由的加快了速度,结果30秒吃了10来颗还有点不舒服,真想不到这个小伙子吃完后是什么感觉。从网上查了一下类似激烈的“赛事”,竟然多如牛毛:《重庆晚报》曾报道说“南滨路实施了交通管制,露天摆了1182火锅台。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9月18日刊登读者来信《推荐<孝感报>两则报道》后,9月29日又在一版头条位置,以《农民兄弟要“永久”,“永久”工人要尽责》为题,加编者按,发表了上海自行车厂写给人民日报编辑的来信。这两则报道和来信,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上海自行车厂表示坚决支持应城县政府“凡是全年超卖万斤粮的户,都供应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的决定;孝感地区  相似文献   

6.
今年八月十六日《南京日报》报道:“《深圳青年报》周末版读完之后,可把报纸当煎饼吃”。“印刷报纸的食用油墨和糯米新闻纸营养丰富,有八种滋味,采用薄膜密封包装,可满足不同口味的读者,又清洁卫生。”而今年八月十七日《扬子晚报》却报道说:“《深圳青年报》周末版可当煎饼吃,误传!”文章说“《羊城晚报》八月十四日消  相似文献   

7.
连续三年策划“走进乡村关注三农”围绕中央一号文件,《湖南日报》连续3年认真策划“走进乡村关注三农”的大型战役性报道。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刚下发,《湖南日报》就发起了“走进乡村关注三农”报道战役。带着还散发着油墨芳香、登载着一号文件的报纸,两个采访组走进湘南湘北乡村,一边宣讲,一边采访。第二天,报纸即在一版开辟专栏,从2月16日起,每天一篇,刊发了16篇报道。2005年,中央又出台了第二个一号文件,主旨是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大地促进农民增收。这年春节,《湖南日报》又组织17位记者,抓住在农村老家过节的时机,走村串户,…  相似文献   

8.
问题通讯《吃的选择》在今年1月22日发表后,激起的反响是强烈的。首都就有六家报刊转载。赵紫阳同志在这篇通讯发表后不几天就指出,《吃的选择》值得一读。营养学界的反映尤为强烈,他们纷纷翻印《吃的选择》。采写《吃的选择》,使我对问题性新闻通讯进行了一些思索: “点子”来自积累与研究从1978年来,我断断续续从事消费品报道,较多接触了食品工业,对我国食品工业现状、问题有所了解。1985年,我又接触了营养科学界,从他们那里,我听到、看到许多未曾见闻过的情况:华中地区,有一度出现一种“怪病”,头疼、心慌、乏力。起初以为是脑炎,经过调查,原来当地农民喜食精白米,由于缺乏维生素B,引起了“脑型  相似文献   

9.
去年9月21日,《镇江日报》刊登了一则消息:本月23日,我市部分地区可见日环食。消息发表后,读者反映良好。关于处理这篇稿件的前后经过,现在想起来,觉得还有点意思,故追记如下。 9月20日上午,一篇介绍观看23日日环食的稿件引起了我的注意,但稿件本身在介绍我市可观日环食天象的地点和时间上尚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重新采写。当时,繁忙的编务工作几乎不允许我抽空去采写这篇新闻。而分管这一工作的记者又不在。怎么办?推迟一天见报?可我市最边远地区的读者一般要在隔日下午才能看到本报。如果当天不发排,很可能会使一些天文爱好者错过观看这百年难遇的天象奇观的机会。此时,  相似文献   

10.
就地市一级党委机关报而言,农村报道大多占据其主体地位。泰州作为苏中地区一个新崛起的农业大市,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报道,无疑就是市委机关报的主要着力点。 如何开展“三农”报道,农业报道的力气该往哪里使?《泰州日报》今年三四月间策划推出的“农民增收边远乡村纪行”系列报道,加深了我们在这方面的理解和认识。 3月18日至4月17日,《泰州日报》派出3个记  相似文献   

11.
应保护和加强农民的名牌意识黑龙江日报1月18日和22日,以《“一条鱼”钓来五百万》《“一条鱼”兴了一个村》为题,连续刊登“得莫利现象”的报道,促进农民尽快树立起名牌产品意识,提高全社会保护农民利益的自觉性。报道中说,“得莫利”是黑龙江方正县一个贫穷小...  相似文献   

12.
<正>“还记得,当年两位新华社记者来我们家采访,那时我16岁。”个头不高、脸庞黑里透红的李安胜走出家门,微笑着迎接前来寻访的我们。这是2021年下半年,一场穿越40年报道寻访中的场景。李安胜是当年新华社《春到上塘》报道中农民的儿子,而我们是新华社江苏分社的后辈记者。冬阳下苏北乡村的这温暖一幕,时常回荡在我脑海中。三年多来,我对新华社在贵州和江苏四篇有重大影响的经典报道,  相似文献   

13.
有人会问:新闻就是新闻,还有什么“新”与不“新”的说法?我说,新闻就是有“新”与不“新”的讲究。大凡吃新闻饭的人都知道,新闻贵在出新,没有“新”就没有“闻”可言。打个比方,今天在报纸上报道某个社区举办了社区居民体育活动,明天又报道某个社区开  相似文献   

14.
1999年8月24日,长春日报在一版显要位置发表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乡亲们,我们接你们来了》。25日,在长春新闻版上出现了通栏标题《农民观光团进城啦!》下面是一组新闻:《农民观光团下榻五星级宾馆》《农民坐上红旗车》《董事长给农民当导游》……还有“农民观光团”成员的合影,配发消息的新闻照片……26日,在长春新闻版上又打出通栏标题《农民逛省城》,下设一组图文并茂的消息:《乘上缆车观净月》《学打保龄球》《当上“长百”荣誉顾客》……“农民观光团”的消息在报纸一披露,立即在长春的城乡之间掀起一阵又一阵…  相似文献   

15.
在看电视听广播时,常听到一种吸气声伴随着播音员的播音,有时几乎每句话后面都带有这种声音,既难听又影响播音质量。 2001年12月20日,央视《焦点访谈》中《外轮变身之谜》的报道,那位配音女播音员吸气声贯穿于整个报道。12月26日《新闻联播》中,报道“吴仪在天津考察”、“广州地铁开工”等多条要闻时,配音的女播音员每吸一口气的声音被话筒放大夹杂在报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兵变目击记(通讯) 作者:朱幸福,刊于1987年8月29日《文汇报》。百万上海市民争睹日环食(新闻) 作者:解放日报记者,刊于1987年9月24日《解放日报》。“论谈行赏”好不好(评论) 作者:刘立新,刊于1987年7月24日《解放日报》。陆家嘴轮渡站发生重大伤亡事故作者:卢方、唐敏、顾鹏程,刊于1987年12月10日《新民晚报》。  相似文献   

17.
传媒     
墨西哥坎昆世贸部长级会议开幕日(9月10日),韩国农民李京海为抗议WTO的农业政策而在会场外自杀身亡。会场外大批示威者高举“WTO杀死农民”的标语游行,并高喊:“我们都是李!”李京海是韩国农渔业联盟前会长,曾任国会议员,他的激烈行动反映了韩国农业已面临不容再忽视的危机。 《亚洲时报》9月17日报道说,实际上,中国农民受WTO“自由贸易”影响的深远程度可能与韩国农民不相上下,但  相似文献   

18.
《视听界》2006,(5):I0006-I0006
“走村串乡,处处总有新鲜?——”从今年5月1日起,这样一个问候让许多人关注:《李华走乡村》到底如何让我们发现“新鲜”?这是连云港电视台倾心打造的一档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内容的电视节目。随着主持人李华在农村的所见所感来“讲农民爱听的故事,聊农民关心的话题”,风格清新活泼、突出地域特色。关于农村节目的创办,农业大市连云港已经有十年的历史了,《李华走乡村》的前身《乡村视野》就获得过江苏省十大优秀栏目。为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加贴近农民,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同时也是顺应现代电视观众的收视需求,以主持人命名的、…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所乡村小学的民师,业余时间,喜爱写点新闻。1985年春,我去同行郭老师家陪客,喝酒的时候,客人露出黑牙根,他说:“俺村的黑牙根病,祖祖辈辈都治不好.县卫生防疫站说是含氟量高病。现在国家拨款万把元,俺村又集资几千块,打了眼深机井,安上了水管,家家都吃自来水。下辈人再也不得黑牙根病了!”我听后,连续三次去他村采访,写了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一、新形势对出版的要求原来以为,农村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影响固然是深远而又广泛的,但对出版工作可能关系不大。现在看到,实行生产责任制所出现的新形势,对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万千诸葛出茅庐》的通讯说:生产责任制使“广大农村出现了群众性的学科学、用科学的新形势”。“联产责任制使农民对科学种田产生了极大兴趣,他们自觉自动地学科学、用科学。如今这个地方,科学技术人员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