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很多重点和难点,物量词就是其中之一.物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的词,又称单位词,可分为专用物量词,如"个、件、本",临时物量词,如"头、口、桶"以及计量物量词,如"尺、丈、斤"等.物量词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通常与数词组合来修饰名词,除了计量物量词外,量词可以重叠使用,例如:个个、件件等.  相似文献   

2.
李琳 《海外英语》2010,(2X):114-115
日语和汉语中都存在数量词,这类词在汉语中被称作"量词",日语中被称作"助数词",但是这两种词之间并不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尤其在日语中,助数词"一个"经常被省略,但是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在将这类句子翻译为汉语时,根据需要必须加译数量词"一个"。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实际语料的排查分析,指出表示约量的复合方位词"左右"与数量词搭配时,不仅存在"数词 量词 左右"的格式,还有"数词 左右 量词"格式,并分析了"数词 量词 左右"和"数词 左右 量词"两种格式在结构、语义、表达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日语助数词和汉语量词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两者无论从意义用法还是形态结构上都有共通之处,但在运用范围和类别区分上存在很大差异。日语助数词在修辞功能和独立性上较薄弱.因此语言的形象性和灵活性不及汉语量词。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语助数词与汉语量词出现新的构词特点。  相似文献   

5.
日语里的助数词绝大多数都来自汉字词汇,但日语、汉语量词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助数词学习时,常出现正迁移和负迁移现象。通过对母语在助数词学习中正负迁移现象的分析,达到提高日语助数词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量词是中日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的量词有一定的独立性,纳西语和日语的量词不能独立使用。作为粘着语的日语和作为孤立语的纳西语属于不同的语系,而量词的接续方式一致,都必须接续数词。日语和纳西语的名量词基本能够对应,根据计量名词的不同,两者之间是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形式。动量词很少对应,可以转译或减译,甚至用日语副词、拟声拟态词表达和纳西语动量词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谢冰蕾 《教师》2010,(19):26-28
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很多重点和难点.物量词就是其中之一。物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的词,又称单位词,可分为专用物量词,如“个、件、本”,临时物量词,如“头、口、桶”以及计量物量词.如“尺、丈、斤”等。物量词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通常与数词组合来修饰名词,除了计量物量词外.量词可以重叠使用.例如:个个、件件等。  相似文献   

8.
关于汉语"数+量+名"格式的来源主要有三种观点:"移位"说、"添加量词"说和"类推"说。《史记》中"数词+个体量词+名词""数词+名词+个体量词""数词+名词""名词+数词"的用例情况,说明"添加量词"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类推"说是"数词+个体量词+名词"是由"数词+度量衡量词+之+名词"脱落"之"字类推而来,是由已有的"数词+容器量词+名词"格式带动而成。  相似文献   

9.
日语的助数词在翻译成汉语时会采取多种翻译方法,它不能简单地对应为汉语的量词。本论文通过对具体的语料的分析,对日语助数词的翻译方法进行研究,发现日译汉时,日语助数词可以直接顺译为汉语的量词,当日语中的助数词表达多种语义时则可以采取不译或变译等翻译手段。  相似文献   

10.
"团"本为形容词,表"圆,圆形",也引申用作名词、动词。唐朝时,"团"发展出量词用法。量词"团"先是称量[+圆形]或[+球形]事物,后发展出称量"气体、气味、颜色、声音"等[+聚合成一体,+具体]的事物,再引申称量"情态""景象、景色"等[+凝聚成一体,+抽象]的事物。和量词"团"搭配的数词先限于"一""千""万",以数词"一"为主,后逐渐丰富。数词"一"和量词"团"搭配,既可称量具体名词,也可称量抽象名词。而"一"以外的数词和量词与"团"搭配称量的都是具体名词。在结构形式上,先是出现了"数+团+名"组合形式,接着出现了"名+数+团""名+数+团+动"的组合形式。量词"团"的称量范围越来越广,与之搭配的数词、代词及其结构形式也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1.
以往语法学家们所说的汉语量词重叠"MM",其实是"一+量词"短语重叠的省略形式,它可以表示"一类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人或事物数量众多或种类繁多"、"动作行为重复的每一次或每一个时间单位"等语法意义。在现代汉语中,"MM"与"一M一M"及其另一种省略形式"一MM"并存,但三者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MM"产生于古代汉语中,是古汉语数词"一"习惯省略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蔡家话是中国新发现濒危语言,其量词可分为名量词、动量词、准量词等.蔡家话量词以单音节为主,没有音变现象,没有前缀;具有体词性特征,具有别类作用,其中的"量名"结构具有定指性特征,部分量词可以重叠;要与其他词类结合,构成"数词+量词"、"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名词+数词+量词"等结构后才能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法成分.  相似文献   

13.
述宾结构中量词"口"词性存在扭结现象,这一现象由量词重新分析导致,当数词为"一",名词表口含物,动词表口腔动作时,名词前移,名词与量词结构分离,仍存在表量语义关系。在为名词表量前提下,又为动词表量,可见,量词"口"词性受数词、名词、动词的共同制约。探讨量词系统内部词性扭结,对研究一定结构中量词的语义及语法特征较为有益。  相似文献   

14.
现代日语量词"本"的原型用法是表示细长物体的量,其扩张用法是表示运动时有轨迹的物体的量,边缘用法则是表示没有具体形状、但是内容上连贯,或时间上先后发生的、属于一个完整事件——比如人类的语言活动"记事"、"连载"、"讲演"等较新事物的量。另外日语中量词的使用,因不同事物,以及同一事物不同状态而不同。  相似文献   

15.
日语,汉语中都存在量词。日,汉量词既有一定的区别,又存在着联系。日.汉量词的对比使用在彼此的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从日语和汉语中的量词与数词.形容词,指示代词.名词等词的组合使用及运用上是否有独立性.省略性进行对比探析,旨在揭示日汉语言量词使用上的特征及异同点,从而达到对中日两国相互学习语言者有所借錾。  相似文献   

16.
汉语和泰语中的量词都比较丰富,个体量词也较多,有的量词用法相同,有的量词用法不相同。如,人的量词的用法,汉语口语中和一般人的量词用"个",表示尊敬的人的量词用"位";而泰语中,一般人的量词用"■",表示受尊敬的人的量词和汉语中表示受尊敬的人量词的用法不相同,即数量上比汉语多,并且根据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行业来选择不同的量词。  相似文献   

17.
时间量词是现代汉语量词的一类,与数词组合用来表示时间量。其中存在一部分词既可受数词修饰又可受数量词修饰。一些学者把该部分词看做"时间量词兼时间名词"。在陆俭明、张雪涛判定的"时间量词兼时间名词"中,发现有些词只受数量词修饰,且受序数词修饰后表示具体时间点,应当把该类词看做"时间名词"。  相似文献   

18.
《睡虎地秦墓竹简》量词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墓发掘的1155支秦代竹简,写成时间大约是战国末到秦始皇时期,该简释文曾多次刊行,本文以1990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本《睡虎地秦墓竹简》(以下简称《睡简》)为依据,对其中的量词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一、物量词《睡简》中的量词绝大部分为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物量词.《睡简》表示人或事物的量除用物量词外,一般是数词和名词直接结合,可以是数词在名词前,也可以是数词在名词后.如:百姓有赀赎责(债)而有一臣若一妾,有一马若一牛,而欲居者,许.  相似文献   

19.
"一"是中学古文中常见的一个词,在学习中往往被人忽视。其实,"一"的词性、词义及其运用有多种情况,同学们必须掌握。1."一"作数词。"一"作数词时,有时后面跟着量词(绝大多数是物量词)。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先秦以后的古文中,先秦时期极为罕见。如:  相似文献   

20.
实词实词表示的意义一般都比较实在。例如名词表示事物。时间、处所等;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存在、出现、消失等;形容词表示形状、性质、状态等;数词表示数目,量词表示单位;代指代人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