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党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进行了不断的努力与探索,党的对台政策也历经了“武力解放”,“和平解放”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演变,本文对我党对台政策三次演变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所体现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正>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949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残余集团败逃台湾,前途岌岌可危。但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迅速侵入台湾并封锁台湾海峡,台湾与大陆分离对峙的局面被迫延续下来。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就考虑选择以何种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之大业。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五十年代后半期我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以武力方式为主”,和平方针“主要还是作为武力解决的辅助形式”。笔者对此不敢苟同,认为:基于当时中共领导人对台海形势的认知和把握,和平解决是中共对台政策的合乎逻辑的选择,是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即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任务之一。五十年来 ,中共对台政策发生了两次重大转变 ,即 :由坚持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转变为“和平解放台湾” ;由“解放台湾”转变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是中共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倾听两岸人民心声的体现 ,它鲜明地表明了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和理性的政策思想 ,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面对国民党势力以台湾为“反共基地” ,积极策划“军事反攻” ,妄想“雪耻复国”的图谋 ,中共准备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  相似文献   

4.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台方针政策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以及处理两岸关系八项主张的变化过程。中国共产党关于两岸关系政策的演变和发展,可使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构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英、中葡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就香港和澳门问题已得到园满解决,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个方针的正确性,它也将进一步推动台湾问题的逐步解决.一、“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国两制”做为一种理论体系有它形成发展的过程.我党对台湾实行“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大体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大致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到政治与军事并重,以政治为主的过程。从40年代末期至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张用武力解放台湾。从50年代中期至逝世前,毛泽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调整为政治与军事并重,以政治为主,今天的政策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建议举行两党对等谈判、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原则解决两党关系。尽管今日的政策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仍应是毛泽东对台政策的继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台湾问题的解决方式:一、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好方式;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前提;三、坚持和平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四、“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从1949年到1976年,周恩来同志在长达26年的总理生涯中,以决策人、指挥者、实践家三位一体的身份,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他亲自领导了对台工作,提出了“力主和平解决但不作放弃武力的承诺”的思想,为我党最终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从1949年到1976年,周恩来同志在长达26年的总理生涯中,以决策人、指挥者、实践家三位一体的身份,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他亲自领导了对台工作,提出了“力主和平解决但不作放弃武力的承诺”的思想,为我党最终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中国完全统一 ,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方针 ,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走出以下认识误区 :误区一 :用“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方针就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简析 :①“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②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有和平和武力两种方式。用和平方式 ,可以避免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和损失 ,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③中国政府一贯坚持“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方针 ,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但是…  相似文献   

11.
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迫切任务。40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认真不懈地探讨和寻求祖国统一的方式和途径。其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发展,以1979年1月人大常委会为和平统一祖国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为转折点,大致可分为“武力解决”与“和平统一”两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2.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解决港、澳、台问题上经历了从“和平解决”、“武力解决”到“和平统一”再到“一国两制”的变化过程。江泽民有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述是对邓小平和平统一理论的新贡献。胡锦涛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讲话,创造性地发展了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政策出台之前,教育政策必须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并且需要反复思考和修改,属于政策制定阶段。例如,“《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从2003年2月拟订出的草案一稿到2004年2月的送审稿就有近50稿”。因此教育政策出台前需要考虑很多问题,其中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即将出台的教育政策对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有多大针对性,这是政策是否有可能解决真正政策问题的核心影响因素:一是政策执行的可行性如何,这是政策能够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台湾无可争议的都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完全属于中国内政.国家的繁荣昌盛与国家是否统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国家统一了,国家发展才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捍卫民族的独立,实现民族的复兴.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无非有两种方法:一是和平统一,二是靠武力解决.当然,最好是用和平的方式,用武力解决只是不得已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经济转型给我国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失业、腐败等社会问题通过各种形式侵蚀着我党的政治权威。如何消弭这些负面因素,加强党的政治权威,成为新一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小康”的首要任务。章通过回顾我国政治权威模式演变的三个阶段,分析我党政治权威在政策、过程、体系三个层次存在的问题,尝试性地提出转型时期加强党政治权威的三条途径,即:执政政策理性化、执政过程制度化、执政体系社会化。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建国前后美国对台湾问题的真实意图、中共中央军委解放台湾的意志、人民解放军的技术装备状况三个影响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因素,认为美国当时并不缺乏控制台湾的成熟政策;影响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因素既不是美国可能的干涉,也不是中央军委的决心和意志,而是人民解放军缺乏取胜的技术和装备.  相似文献   

17.
未来中国准备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肘,美国最可能的反应是根据《与台湾关系法》,首先最大限度地给予台湾当局军事上的援助(比如军用物资、顾问和技术人员等),并可能根据战争形势发展“在一定程度”军事介入台湾问题,“一定程度”的上限就是避免与中国进行全面军事对抗,因为与中国进行全面军事对抗恰恰有悖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从50年代初期的“武力解放台湾”,到50年代中期的“和平解放台湾”,再到80年代的“一国两制”和90年代的八项主张,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探索祖国统一道路上所经历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9.
在土地革命的不同阶段,我党曾对富农采取过各不相同的政治、经济政策,或打击或保护或限制或区别对待。人们通常关注的是这些政策在推进土地革命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而往往忽视交织其间的“左”倾错误。在民主革命时期,我党在对待富农问题的政策上曾反复出现过过重打击富农经济和政治上的乱打乱杀等“左”倾错误现  相似文献   

20.
日前,台湾新领导人在参加台陆军军官学校建校76 周年庆典活动上发表讲话,提出了一个所谓“决战境外”的新军事构想,立即在海内外引起激烈的争议和批评。那么这一构想的真正目的何在呢?台湾当局为什么要“决战境外”?台湾当局所谓“决战境外”的构想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台湾岛内鼓吹“台独”的势力多年以来战略思想的一个概括。其主要意图,就是想突出对祖国大陆的武力对抗,增大对祖国大陆的“有效吓阻”,从而使祖国大陆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难以定下使用武力的决心,达到其“以拖待变、和平分裂”的最终目的。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上台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