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中东部沿海地区历史时期旱涝灾害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茂鑫  斯公望 《科技通报》1992,8(4):213-218
利用浙中东部沿海地区的历史旱涝灾害史料,归纳为旱年、涝年、旱涝年三种基本类型.并分别讨论各型灾年的基本特征.将其灾害序列划分为若干历史阶段,发现目前该地正处在近1200年来,旱涝灾害最频繁的历史阶段内.统计结果,旱涝灾害年频数与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反厄尔尼诺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淠河流域汛期旱涝变化的周期性与旱涝等级状态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远平  赵咏梅  杨太保 《资源科学》2009,31(6):1046-1050
淠河流域汛期旱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研究汛期旱涝灾害演变规律及趋势对指导区域内科学防灾、减灾、救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墨西哥帽小波和叠加马尔科夫链分析相结合探讨淠河流域汛期旱涝的演变规律,并对未来年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流域汛期具有不同的旱涝演变情景,2003年以来在偏涝的背景下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大。近50年来淠河流域汛期旱涝演变的第一主周期为2年,第二主周期为9年。叠加马氏链可以准确预测汛期旱涝等级状态,淠河流域汛期涝年各等级出现的概率均大于相应的旱年等级,重现期短于后者。小波分析为马尔科夫链方法提供趋势和背景,马氏链可以实现中短期汛期年景预测,两者互为补充,互为验证,可以提高预测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2006,(7):12
水文研究人员预测:未来100年黄河水越来越少。兰州黄河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所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未来100年,黄河源区的水资源量将不断降低,水量的年际分布也将越来越不均匀,旱涝威胁日趋严峻。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气候变化特征与旱涝区域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华明  延军平 《资源科学》2013,35(12):2491-2500
根据1961-2012年四川省40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IDW)、Z指数法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近52a来四川省气候变化特征与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和川东盆地3个地貌单元的旱涝灾害区域响应。结果表明:近52a来四川省气温以0.17℃/10a的速率增加,降水量以9.03mm/10a的速率减少,全省气候表现出明显的暖干化趋势。从区域变化看,川西高原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气候呈暖湿变化趋势,而川西南山地与川东盆地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四川省3个区域旱涝灾害对气候变化具有不同的响应,川西地区旱涝灾害对暖湿气候的响应表现为向偏涝趋势发展,1990年以前旱涝灾害频次较少,发生周期长,偏旱,1990年以来旱涝灾害的频率与灾害程度均呈加剧趋势,偏涝;川西南和川东地区气候暖干化直接导致了旱灾频率增加,干旱化趋势明显,川西南山地2000年以前偏涝,2000年以后偏旱,川东地区1990年以前旱涝灾害频繁,1990年开始涝灾减弱,旱灾的频率与程度均呈明显加强态势。  相似文献   

5.
黄晓清 《西藏科技》2003,(12):52-55
根据2003年5~8月西藏地区降水、气温资料,分析了汛期天气气候、500hPa中高纬度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特征,得出2003年汛期大部分地区降水、气温正常,无大范围旱涝灾害。局部地区降水强度大,降水量创历史新高,出现了泥石流等灾害。  相似文献   

6.
将金融衍生工具—期权理论用于水灾害(干旱、洪涝)风险的规避,建立水灾害期权交易,对于对冲旱涝灾害风险,增加市场金融投资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水灾害期权的内涵进行了界定,针对降雨的特性建立了降雨量的随机微分模拟模型,进而深入地探讨了在现实情况下如何利用数值方法对水灾害期权进行定价以及系列相关问题。最后,以江苏徐州地区某一农户的小麦试验田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分析表明水灾害期权不仅可以分散旱涝灾害损失,而且可以提高期权持有者的收益。  相似文献   

7.
朱德生 《预测》2001,20(4):79-80
1998年 ,长江发生了继 1 994年之后又一次全流域大洪水。淮河干流也出现了四次洪峰。安徽境内的阜阳、宿县地区发生了大面积的内涝和洪涝 ,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对于这场罕见的洪涝 ,在张秉伦、方兆本主编的 ,由安徽教育出版社于 1 998年 9月出版的《淮河和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年表与旱涝规律研究》一书中 ,书作者在 1 997年 7月写的前言中就做出了预测。书作者还曾预测出 1 991年的江淮大水 ,并将预测意见提供给安徽省的领导参考。旱涝灾害是自然灾害中发生最频繁、危害范围最大的一种自然灾害。其发生、发展固然有其天气气候、地形地貌和水…  相似文献   

8.
旱涝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提前对这些气象灾害进行预测,对政府决策部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趋利避害、防灾和减灾具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在西藏地区,由于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呈东西走向,东部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的配置,以及复杂的大气环流的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独特气候,这些特殊的环境和独特的气候条件以及这里的生产力水平低,人口素质较低,自然灾害又频繁,抵御灾害的能力差,且灾害年年发生,灾情不断增强。因此对旱涝的研究迫在眉睫,对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西藏地区特点提出一些有利的对策及预测方法,对西藏的经济发展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近年来亳州市旱涝急转频繁,水旱灾害日趋严重的情况初步探讨亳州市旱涝急转的形成原因,提出减轻灾害损失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科技人生 陈菊英,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气候专业,至1988年工作于国家中央气象台工作,为长期天气(气候)预报员和副组长,负责业务服务和科研;1989年以来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为课题组长,重点研究区域性旱涝和强暴雨过程的气候分布特征和旱涝预测预报技术方法。在气候特征与洪旱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五大连池市气象灾害频繁,影响粮食产量稳产、高产,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对低温冷害、旱涝、霜冻、暴雨、冰雹和大风在五大连池市时空上分布的特点及指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对指导农业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运用元极图理论,调控水位,改进单纯调节水资源的局部方法,消除旱涝盐碱灾害,综合利用黄淮海平原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未来汛期旱涝灰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汛期降水量大、年际变率也很大,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使之成为我国夏季主要致灾因子之一。做好汛期旱涝预测,提高预报准确率,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全国194个地面气候资料国际交换站1971年~2000年汛期(5月~8月)降水序列资料,通过具有极好处理贫信息能力的灰预测方法,对我国2010年~2020年汛期降水的旱涝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0年~2020年我国由“南涝北旱”转换成“北涝南旱”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每年汛期都有旱涝灾害发生,北京、银川、石家庄等地区旱灾严重,重庆、南昌、广州等地汛期水患频繁。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暴雨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及旱涝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全省气象灾害与81个站夏季6-8月降水资料,进行暴雨旱涝灾害及影响分析;计算Z指数。确定重旱轻旱、重涝轻涝指标,求出发生概率结果进行灾害3级区划,即重、中、轻区划。  相似文献   

15.
旱涝灾害视野下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笔者一项研究曾表明,中国粮食生产长期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与破坏,自然灾害成为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最持久因素。为深化粮食生产与自然灾害关系的研究,本文基于中国旱涝灾害频发的具体国情,尝试对1978-2006年粮食生产与旱涝灾害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旱灾和涝灾是中国最频发且影响粮食生产最重的两大自然灾害。这为中国应将着力强化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方向的政策主张提供了有力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云南省近55年旱涝演变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1世纪以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其中旱涝灾害对人类影响最为明显。本文以云南省为例,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Standard Precipitation Index)为干旱指标,计算了1958-2012年近55a的29个气象站点5种不同时间尺度上的SPI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年及季节的旱涝站次比和旱涝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干旱强度在各时间尺度上均呈不同程度增加趋势,春季、秋季、冬季干旱强度及影响范围均呈现增加趋势,夏季干旱的强度和影响范围总体上呈略微下降趋势。雨涝强度在时间尺度上呈下降趋势;夏季雨涝强度和雨涝影响范围呈现略微上升趋势,其他季节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省干旱整体上反映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加重的态势。研究表明标准化降水指数能够在较长时间系列尺度上很好地反映研究区年际及季节性旱涝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王米雪  延军平  李双双 《资源科学》2014,36(11):2307-2315
采用气候倾向率、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Mann-Kendall趋势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1960-2013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旱涝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4年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暖化趋势明显,增温速率从南向北逐渐增加,浙江增温明显高于广东,降水稳定波动,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线性增长;2近54年东南沿海地区旱涝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0世纪60年代以旱灾为主,70年代涝灾频率呈上升趋势,80年代旱涝频次大致相当,90年代旱灾减少,极端涝灾增多,2000-2013年正常年份逐渐减少,旱灾大幅增加;3在空间分布上,东南沿海旱涝频次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旱灾呈现为“南少北多”的格局,广东西南沿海、福建北部以及浙江南部旱灾频次相对较高;涝灾表现出“南重北轻”的格局,雷州半岛,福建建瓯、德化、龙岩等地和浙江东部地区更易发生涝灾;4在空间变化趋势上,历史上旱灾频次较低、涝灾频次较高的华南地区趋于干旱,旱灾频次较高、涝灾频次较低的北部地区趋于湿润;不同地区旱涝变化的季节响应存在差异,粤北以春冬旱为主,闽南以春秋旱为主,浙江北部全年均呈现湿润趋势;5在区域尺度上,东南沿海地区旱涝灾害与气候暖化并不同步,广东气温增幅相对较小,降水变化平稳,区域旱灾频次明显上升;浙江增温幅度最为明显,但是并未呈现干旱化趋势,相反涝灾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气候灾害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气候脆弱区之一。气候异常给我国带来的气候灾害比较严重,旱涝灾害尤甚,这些灾害每年造成上百亿公斤的粮食损失和近千亿元的经济损失。气候灾害的成因及预测已成为我国大气科学的前沿研究问题,我国大气科学界一直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同时采用两种方法,对西藏地区旱涝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了划分西藏地区旱涝等级较为客观的标准,(即:旱涝指标Pt的方法),指旱涝等级划分为(重旱,中旱,轻旱,正常,轻涝,中涝,重涝)七个等级。  相似文献   

20.
永宁坪是国家级贫困县——宁蒗彝族自治县的一个纯彝族居住的山区民族贫困乡。三条梁子两条河构成了全乡的基本地形地貌。乡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土地贫瘠,信息闭塞,村落分散,旱涝灾害频繁,基础设施薄弱,人口素质和生产力水平低下。这些因素互相渗透,导致山秃、地荒、人穷。尽管历届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