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湿位涡物质的保守性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证了湿位涡物质的保守性,阐明强降水会造成湿位涡物质异常,异常高度主要出现在850~500 hPa之间。用NCEP/NCAR 11的分析资料对1999年6月下旬引起长江流域暴雨的对流系统进行了湿位涡物质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梅雨期间大气的湿位涡物质异常区域与降水带的位置和走向基本对应,主要位于梅雨锋及其南侧,与等 线的走向保持一致。依据湿位涡物质的保守性原理,等压面上等 线间的湿位涡物质异常区的移动示踪了暴雨区的移动,这可为暴雨预报提供一定的动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NCEP分析资料、常规地面站雨量观测资料和区域中尺度自动站雨量资料,综合分析了"罗莎"台风的物理诊断量,探讨秋季登陆台风的特征和降水机制.湿位涡和螺旋度的分析结果表明:低层湿位涡对台风的移向和登陆点具有很好的指向作用,对台风的强度变化也有指导意义;在秋季冷空气侵入时,低层湿位涡的正值不稳定区是暴雨多发区域;垂直螺旋...  相似文献   

3.
采用1981-2010年汛期逐日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地形资料,对三江流域汛期暴雨进行天气学分型,选取典型个例对强降水落区与地形进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流域主要暴雨天气型有:高空槽东移型、暖切变型、冷切变型、低涡东移型、台风影响型,各类型暴雨在各月分布差异较大;高空槽型降水大值点基本都在槽南侧辐合条件最好、且西南气流辐合条件最好的地点;冷切变型和暖切变型降水大值点在切变南侧西南气流辐合条件较好,且西南气流与地形夹角较大站点,低涡型暴雨降水大值点处在低涡南侧或低涡中心附近,西南气流与地形夹角较大站点,台风影响型暴雨由于台风自身云系深厚,螺旋云带区域降水量较大,大值点一般在与台风东部象限风向交角最大站点;地形引起的上升速度使得对流发展引起降水,也能够作为中小尺度的强对流系统的触发机制,造成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在山区的迎风坡暴雨频次数增加,暴雨量增大;利用vb语言开发暴雨个例显示平台,对暴雨研究与预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高度、温度、风场资料及Micaps实况降水、积雪资料,对2010年2月13~14日浙北地区出现的暴雪过程及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上西南气流的加强及北部冷空气的渗透导致的冷暖空气交汇是产生暴雪天气的主要环流形势,低层发展东移的低涡与地面倒槽的北上是产生暴雪的主要天气系统,对流层中低层逆温层的出现,为暴雪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云顶亮温和雷达回波的分布则反映了降雪区的移动。等熵位涡分析表明,降水区域集中在高低位涡区域的交界处。随着位涡高低中心的东移,降水区相应东移,当高位涡区一旦加强南压,降水将趋于减弱直至结束。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1-2012年海河流域35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连续复小波(Morlet)、正交函数分解法(EOF)、线性回归分析法、滑动t检验及空间差值法等,研究不同等级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海河流域年降水量存在5a、15a、25a左右的周期变化;降水变化场表现出全区一致多雨或少雨、南-北向降水分布相反、东南-西北向降水分布相反的空间分布特征;(2)海河流域夏季对年降水量、年降水日数和年平均降水强度的贡献最大,各时间尺度降水日数均以小雨为主,各级别降水强度也均呈夏、秋、春、冬季依次递减。其中,年暴雨量和暴雨强度、夏季暴雨量和暴雨日数均呈明显减小趋势,夏季大雨量和大雨日数也有明显减少趋势;(3)永定河系对全流域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贡献最小,各子流域降水日数也均以小雨为主。其中,永定、子牙、大清河系的暴雨量和永定、大清、北三河系的暴雨强度均呈明显减少趋势,北三河系的大雨量和大雨日数减少趋势明显,子牙河系的中雨量、中雨日数和中雨强度均呈明显减少趋势;(4)海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会引起地表径流减少和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现象恶化。  相似文献   

6.
卓嘎 《西藏科技》2006,(2):29-31,35
根据日喀则地区1979~2002年沿江各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汛期暴雨日数、相当暴雨日数与旱涝级别、汛期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相当暴雨日数与汛期总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好;与暴雨日数相关性差。高原西部低涡与沿江切变线、印度低压及各系统的不同组合是造成沿江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7年7月25日至26日地面及高空观测资料,对2017年7月26日土右旗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发生在500h Pa高空槽前西南气流里,暴雨区与切变线平行,降水在切变线到地面锋线之间。地面河套地区北部有低压系统存在,降水过程发生在负散度中心和负垂直速度中心的南侧、正涡度中心的西南侧,阴山迎风坡的地形抬升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10—2014年6—7月逐日ERA再分析资料(0.75°×0.75°),以及2010—2015年6—7月江苏71个基本站点降水实况观测资料、24个地基GPS遥感监测数据反演PWV资料,对江苏梅汛期不同背景的水汽特征量对比探讨,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背景下水汽特征量反映不同,相对湿度和有无降水关系较好,比湿与PWV均可用于判断降水量级大小,并制定了不同降水量级所对应比湿与PWV值判断指标,梅汛期暴雨过程平均PWV值均在60mm左右,较弱降水过程高10mm左右,无降水天气一般在30~33mm。江苏不同区域暴雨过程中PWV空间分布呈现明显差异,当全省PWV均较高时,暴雨出现在江苏北部地区,仅沿江苏南PWV较大时,暴雨出现在江苏南部地区,暴雨区与PWV大值区相对应。不同区域暴雨区均出现在相对湿度大值区与水汽含量高值重叠区域,但南北不同区域暴雨过程中湿度和大气中水汽含量分布型态不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江苏不同区域暴雨形势与水汽配置图。  相似文献   

9.
近50年东江流域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东江流域1960年-2009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滑动T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近50年来东江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江流域极端降水指数的多年平均值及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极端降水指数增幅较大的区域位于流域下游,以增城为中心的地区升幅尤为明显,流域上、中游地区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近50年来,整个东江流域极端降水指数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除连续湿日数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仅呈现出弱的上升趋势.东江流域的极端降水与年降水量密切相关.流域极端降水指数的突变特征并不一致,5日最大降水量、强降水日数、连续干日数及连续湿日数分别在1984年-1985年、1973年、2005年和1978年前后发生突变.近50年东江流域极端降水事件变化,普遍存在着22~23年左右的主周期和7~8年左右的次周期.  相似文献   

10.
2019年6月26日呼伦贝尔市农区北部出现暴雨天气,研究表明:此次暴雨天气主要受西太平洋副高北抬对低涡继续东移形成阻塞造成此次降水过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雷达观测产品,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天气学成因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今后类似天气过程预报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洪涝气候背景和致灾因子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文从长江流域汛期降水特征以及近50a来的气候变化等方面分析了该流域暴雨洪涝的气候成因,并以1998年特大洪水为例,着重探讨了地理、水文和人为等非气候因子的致洪作用。结果表明,近10a来,汛期气候趋于暖湿,降水变率加大,暴雨日数有增加趋势;虽然气候变化趋势及降水年际变化的异常是形成暴雨洪涝的主要原因,但近几十年来人为导致的水土流失严重和湖泊面积缩小等也是洪涝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沈晓玲 《科技通报》2007,23(2):180-186
通过分析0505号台风“海棠”暴雨过程中的湿位涡及其各分量的变化,表明负值MPV1密集区与强降水中心相对应,MPV1的变化比降水量的变化有一定的提前量,且MPV1随高度向台风移动方向倾斜,这对预报台风移动路径和暴雨落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崇左市7个气象站1965-2010年每日的降水资料及雨日,计算三个干旱监测指标:综合干旱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及累计降水距平、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结果以用于综合监测某时段旱涝程度。三个干旱监测指标计算结果与灾情实况对比分析表明,综合干旱指数和降水距平百分率都能很好地反映广西西南部的干旱情况;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的是Γ分布概率来描述降水量的变化,只计算降水为0时的概率,因而与实际有差距。如果按广西西南部的实际情况,统计降水≥1.0mm的概率,则计算出的结果与实况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浙江梅汛期强降水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娟  郭巧红  胡淳焓 《科技通报》2012,(1):34-38,50
采用浙江省常规自动站、MICAPS资料和NCEP/NCAR1.0°×1.0°资料对2010年浙江梅汛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0年是浙江近几年来比较典型的梅汛期降水年份,梅雨量较常年偏多,暴雨过程频繁;(2)500 hPa双阻形势的稳定维持,有利于浙江梅汛期的持续性降水,5次强降水过程700hPa、850 hPa都配合中纬度低压槽和切变线;(3)梅雨前期100 hPa南压高压呈西部型,梅雨中期由西部型转为东部型,梅雨后期呈带状型分布,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高有着相向而行的移动路径;(4)阿拉伯海和印度的西风气流和西平洋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为暴雨区提供水汽来源,东路、中路和西路三支冷空气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雨带位于高空急流的右侧和低空急流的左侧。  相似文献   

15.
对1954至2005年嘉兴汛期降水,包括梅汛期和台汛期降水做滑动平均和小波分析,发现嘉兴汛期梅汛期降水,在降水偏多的50年代和80~90年代都存在着3~4 a周期变化,而台汛期降水存在5 a和9~10 a的周期振荡。台汛期降水在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出现增多现象。汛期梅汛期降水年代际振荡周期有14 a2、0 a,台汛期周期自20 a向36 a转变。对梅汛期台汛期降水分别做降水异常偏多(少)年合成分析,发现影响嘉兴梅汛期降水的主要环流系统是贝加尔湖西风槽和西太平洋副高,欧亚大陆经向(纬向)环流发展,副高偏强(弱),降水偏多(少);8~9月影响嘉兴降水的主要环流系统是西太平洋副高,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弱),位置偏北(偏东),有(不)利于台风影响嘉兴,从而台汛期降水偏多(少)。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江南地区梅雨异常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卓蕾 《科技通报》2012,28(5):51-58
2011年梅雨季起止日期都较早,降水量较大,且呈现出相当的地域分布特征,值得深入分析研究。本文主要对梅雨相关环流成因和西太平洋海温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南压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偏早,是梅雨偏早的强信号;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导致降水带偏南偏东;高空西风急流与降水异常有密切联系;中层"三阻型"环流分布有利于冷空气的持续南下,促进强降水的激发和维持;低空急流是梅雨主要水汽来源,长江中下游为水汽集中辐合区;此外,OLR和前期海温分布对副热带高压提早北跳和降水的地域性分布也有重要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Budyko假设评估洮儿河流域中上游气候变化的径流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洮儿河流域中上游为我国东北典型生态敏感地区,近几十年来由于受到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综合影响,一系列生态问题开始凸显。为更好的进行水资源管理,迫切需要准确评估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本文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研究区及其周边气象站点的潜在蒸散发,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及滑动T检验识别径流、降水及潜在蒸散发的趋势及突变点。发现作为整个研究区控制站点,洮南站年径流具有明显上升趋势并以1985年为突变点,据此将研究时段划分为基准期及变化期。然后利用降水及潜在蒸散数据,基于6种Budyko公式评估气候变化对年径流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因素约占45%。研究结论证实了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过程的确具有显著影响,增进了对该区水文水资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中尺度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等,分析了2004年11月9日浙江东南沿海地区的深秋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本次大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天气尺度背景下,地面辐合线上中尺度对流系统不断发生发展而产生。其中高低空急流、中尺度对流系统和地形对本次大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