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汉以来 ,亲迎之礼何以“昏以为期”众说纷纭。大致说来有四种观点 ,它们都力图证明“昏以为期”在婚礼定制中的合理性 ,且都有自己立论的依据 ,但细研之 ,每种解释都不免有某种个案性和臆测性。本文作者注意到亲迎时间在文献记载中比较模糊 ,而在婚俗调查资料中则有较大的分歧。因而进一步分析爱情诗词中黄昏意象后 ,认为不管黄昏具有怎样的原型意义 ,幽期密约的情人选择的也许只是“日入群动静”这一时空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慧 《语文天地》2010,(2):35-36
一、问题的提出 “婚”字本作“昏”,“女”字旁后出,“昏”、“婚”是一对古今字。现在我们看到古“昏”字.马上会想到是“黄昏”的意思。《说文解字·日部》:“昏,日冥也。从日氏省;氏者,下也。”冥者。幽也。幽暗的意思。所以“昏”指太阳落山以后天色幽暗的样子.意义有别于古汉语中表示黄昏的“莫”。即“暮”字 。  相似文献   

3.
“姑”、“舅”二字,在今天都是单纯的亲属称谓:“姑”指父亲的姐妹,“舅”指母亲的兄弟。但在古代“姑”“舅”除了以上的意义之外,还有其他含义。“姑”除指父亲的姊妹外,又是儿媳对婆婆的称呼,《尔雅》中有“妇称夫之母曰姑”;亦是女婿对岳母的称呼,《礼记·坊记》:“昏礼,婿亲迎,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舅”除指母亲的兄弟外,又是儿媳对公公的称呼,“妇称夫之父曰舅”,亦为女婿对岳父的称呼,《三国·蜀先主传》:“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裴松之注》:“董承,汉灵帝母董…  相似文献   

4.
《隐秀》是近几年来《心雕龙》研究中比较关注的一个篇目。或有论以为,《隐秀》所蕴含的美学意义,是东方艺术迷人魅力的理论根据之所在。刘勰提出的“隐秀”论,己成为中国艺术贵神韵意味的奠基之作,在美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刘勰之后,钟嵘的“滋味”说、司空图的“韵味”说、严羽的“兴趣”说以及王世祯的“神韵”说等各种范畴,用“隐秀”基本上都可以涵盖。  相似文献   

5.
婚姻“六礼”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的婚姻形式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就是“六礼”的问题。“六礼”是在缔结婚姻的过程中所规定的六种仪式,一曰纳采,二曰问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这六种仪式详细规定记载于《仪礼·士昏礼》和《礼记·昏仪》两部书中。后来,很多礼教经典和史书作了解释和演义,历代(至迟在唐代)的“户婚律”都以“六礼”为基本内容,勘定婚姻条文。因而“六礼”遂成为一种统一的、流行于上层和民间的婚姻仪式,一直流传了两千多年。比如在清末,陕西的很多地方,婚姻嫁娶都还基本上按照“六礼”的形式在进行。①“六礼”以它顽强的“遗俗”之力,影响着我们当代的婚姻形式。  相似文献   

6.
中职教育"低谷"现象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职业》今年第1期和第3期分别刊登了《职业教育“低谷”现象的再思考》以下简称《再思考》和《对〈职业教育“低谷”现象的再思考〉的思考》以下简称《〈再思考〉的思考》。前者认为要使职业教育走出“低谷”就要全力以赴抓职教的“对口招生”,使之成为“应试教育”。后者反驳前者,完全否定把职业教育办成应试教育,认为应该抓“培养学生真正掌握住社会所必需的从事技术与体力劳动的一技之长”。笔者以为两文的观点都有偏激,并且中职教育目前处于“低谷”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他们实际上只讨论了一个“办学方向”问题。笔者…  相似文献   

7.
“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中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与郭象、支遁的“逍遥”论相比,庄子的“无待逍遥”是“无己”、“无功”、“无名”;而与之不同的郭象的“足(适)性逍遥”只求“安于性分”;与之相近的支遁的“任心逍遥”则讲求“至人”“无待”。庄子的“逍遥”观对我们有许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婚姻仪礼在《牡丹亭》中的表现 《礼记·昏(婚)义》:“昏礼者,礼之本也。”婚姻仪礼涉及每个人,是人生仪礼中最重要的仪礼之一。古代的婚姻形式虽有多种,但主要还是媒聘婚。《仪礼·士昏礼》规定,媒聘婚必须经过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虽后世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更,但对明媒正娶的要求却是如一的,所谓“聘则为妻奔则妾”也,  相似文献   

9.
钟嵘《诗品》谢灵运条引刘敬叔《异苑》之“谢玄亡” ,自近代以来 ,海内外学者都作了探讨 ,或疑为谢安亡 ,或疑为谢王奂亡 ,皆不当。从《晋书》谢玄《疾笃疏》中可证而亡的是他“夭昏”的“稚子”。  相似文献   

10.
"废都意识"是一种文化黄昏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废都》之所以是贾平凹的一部“安神之作”、“止心慌之作”、或者“安妥我灵魂的一本书”,是因为其中浸淫着浓烈的文化黄昏意识。作为描述废都人废都文化心态的总结性文字,“自卑性自尊”、“无奈性放达”和“尴尬性焦虑”三句话,真实、准确地描绘和揭示出了废都文化人普遍遭遇到的文化境遇。正是文化黄昏意识孕育着“废都文化”,预言了“废都文化”的末日,预言着一种新的、更加辉煌的现代都市文化的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