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网络环境下人们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风貌等方面的变化,高校和谐德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德育面临的现代困境中,和谐德育的实践要转变德育模式,着重培养大学生慎独品质,坚守传统道德精神中的精华,才能实现和谐德育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
德育体制作为国家管理和组织道德教育活动的制度、组织、法规、政策的总和,对所有德育活动都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和影响,是德育活动存在、延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决定德育如何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决定因素。德育体制与德育观念、德育思想、德育传统等要素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逻辑关系。但是,德育体制和其他德育要素的关系问题上,既有和谐的一面,也有不和谐的一面,不和谐方面的膨胀和扩大,会形成德育体制活动的阻力,使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些不和谐的方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以下三方面。一、德育体制与德育观念的矛盾德育观念作为人们对德育…  相似文献   

3.
魏林灵 《教师》2008,(4):6-9
高校德育实效性低下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普遍现实。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观念陈旧、全球化、多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德育过程中道德情感缺失等。要改变这种现状,提升高校德育实效性必须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对高校德育目标进行科学定位、从知识教育向养成教育转化、加强学生道德需要道德情感的培养、构建和谐发展的主体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实效性低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德育实效性低下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普遍现实.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观念陈旧,全球化、多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德育过程中道德情感缺失等.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对高校德育目标进行科学定位,从知识教育向养成教育转化,加强学生道德需要和道德情感的培养,构建和谐发展的主体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关于德育过程即“转化”过程的德育过程观影响和左右着学校德育实践,而越来越多的社会道德问题也隐显出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传统的德育观进行深刻的反思,并树立起符合时代特征的现代德育理念,形成道德主体互动“生成”的德育过程观。一、传统德育过程观及其弊端(一)传统德育过程观关于“德育”概念的理解和界定,反映人们对德育过程本质的把握,但人们关于德育过程的基本观点和立场并非都是对德育过程“实然状态”揭示,其中更多的是对德育过程“应然状态”的理性表述。传统德育过程本质观认为,德育是…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传统中学德育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困惑。本文分析了新时期中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从树立有效德育观念、充实德育内容、构建德育网络、科学运用德育方法、营造和谐德育氛围、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提高中学德育有效性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而当前我国高校德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它们具体表现为:价值性工具与工具性价值的矛盾、人文性内容与科学化方法的矛盾以及伴随着全球化和多元化而来的社会性道德危机和个体性信仰错位等。德育工作要解决上述矛盾首先必须更新观念,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德育;其次要以生活为本,优化高校德育课程资源;最后还要认识到营造良好德育氛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当前学校教育正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轨,人们的各种观念、道德意识急速转变,但中小学德育如何与时俱进却让人产生了困惑,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思考。一、德育目标理想化目标过高,内容大而不当,宽而无边,出现德育工作名义上“加强”而实际“淡化”的现状。道德教育目标对道德起着指导作用,决定着道德教育方向。因此,道德教育目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标杆过高”,也就是说没有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体国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化素养等现实情…  相似文献   

9.
德育体制作为国家管理和组织道德教育活动的制度、组织、法规、政策的总和,对所有德育活动都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和影响,是德育活动存在、延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决定德育如何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决定因素.德育体制与德育观念、德育思想、德育传统等要素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逻辑关系.但是,德育体制和其他德育要素的关系问题上,既有和谐的一面,也有不和谐的一面,不和谐方面的膨胀和扩大,会形成德育体制活动的阻力,使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些不和谐的方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现有德育模式面临着主体性错位、形式上单调和有效性欠缺的现实困境。借鉴西方价值澄清理论中突出大学生道德选择主体地位、注重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以及追求大学生道德选择内在统一的积极因素,寓大学德育实践中追求核心价值与多元价值的和谐、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和谐、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和谐,对指导高校和谐德育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传统德育功能观存在着整体功能定位的窄化或泛化、划分社会性功能和个性功能的错误以及对个体超越性功能的忽视等问题。我国学者鲁洁教授的研究从德育的本体价值、道德的内在超越性以及个体的精神世界的建构等角度出发来考察德育功能,把德育功能定位为“促进个体的人的社会化进程”,意味着传统德育观的“终结”和新德育功能观的萌芽。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今时代充满机遇和挑战,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民族文化与西方文明等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态相互交织,不断冲击着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成长。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中,怎样更好地应对时代向道德教育提出的各种挑战,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着重对建构和谐学校德育环境作一些探索,旨在有效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当今社会面临着诸多的道德困境:道德失范、道德虚伪主义滋生、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等.受此影响,目前学校德育面临诸多问题.为切实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高校德育工作应从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方法、德育队伍、德育氛围五个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4.
约翰·杜威是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实用主义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他长期从事教育活动,曾任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心理学会、哲学学会会长。杜威一生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他把道德视为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们幸福的决定性因素。尽管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存在着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其德育方法仍能为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一、杜威的德育方法概述1.探究式讨论提高法杜威首先要求人们必须明确区分“道德的观念”与“关于道德的观念”这两个概念。所谓“道德的观念”,即指凡是能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今时代充满机遇和挑战,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民族文化与西方文明等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态相互交织,不断冲击着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成长。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中,怎样更好地应对时代向道德教育提出的各种挑战,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着重对建构和谐学校德育环境作一些探索,旨在有效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和谐目标下的中学德育新理念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基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动力,以人与人及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发展为始终,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德育的创新理念与和谐教育理念。当代中学德育的目标创新反映于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和谐发展。通过德育主题、德育体制建设、德育模式、德育师资及自主教育等内容与手段的创新与探索,克服传统德育意识的阻碍,构建中学德育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从广义上讲,中学的课程都承载着立德树人这一基本使命。因此,它们也应归入道德教育的范畴。现如今,我国中学德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中学德育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德育观念方面,要对德育进行再认识,德育并非外在的强制教学,而是学生主动地理解、选择、体验;在德育目的方面,不仅在于传授道德知识,还包括对学生的道德判断与推理能力的培养;在德育内容方面,要从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的角度出发,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内容开展不同程度的道德教育;在德育方法上,要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且情景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核心素养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网络德育新视角:网络道德心理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对网络化带来的冲击,成为当前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网络化背景下,青少年的道德心理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各方面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青少年网络德育必须触及青少年道德问题的根本,从道德心理角度切入,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法,培养青少年统一、和谐的网络道德心理,从而提高网络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明的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自由人格和主体权利等意识,我国德育在培养人的德性、开发人的潜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传统德育存在着片面强调政治意识功能,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片面强调社会适应性教育,忽视了德育内容的个体价值取向等问题。鉴于此,应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实现德育重心的转移,实施“主体——发展性德育”,确立由重知识教育向重道德养成教育转化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师生关系奉行师重生轻的理念,它具有极其浓厚的传统道德文化内涵,传统道德与国家政策一起维系着这一教育传统的延续。随着社会逐步发展、民主法制观念的深入,高校师生关系在法制化成为时代主流的背景下,传统的师生关系正在转型。如何针对现实情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构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必须确立师生平等思想,从转变观念出发,从法律的角度全面推进和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主体地位,形成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