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制度性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当前我国以农民为主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发生及重要作用.通过借助博弈论模型,构建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对诱致性制度变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诱致性制度变迁成功的两个因素:一方面是地方政府执行政策时的初始收益和规避中央推行变迁成本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农民接受制度变迁的收益与拒绝成本之间的关系.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成功实现与制度环境相关,制度环境会推动出现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临界点.从本质上说,城乡统筹的制度安排可以通过诱致性制度变迁来逐步改变政府的决策行为,最终使其转化成强制性制度变迁而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对两种制度变迁模型(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进行比较分析之后,得出了我国进行金融创新变革的发展观点:金融要发展,更进一步的创新改革是必要的;而创新的前提条件,是先要进行金融制度的创新安排;但这种制度的创新也应隐含着寻求其框架内“初级行动团体”的诱致性自然转变。  相似文献   

3.
朱志萍 《软科学》2008,22(6):104-108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内生于农业全面支持工业的赶超型发展战略和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割体制,体现了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征;而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则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结合制度变迁的强制力和诱导力,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才能够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桎梏。  相似文献   

4.
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变迁与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内生于农业全面支持工业的赶超型发展战略和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割体制,体现了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征;而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则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结合制度变迁的强制力和诱导力,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才能够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桎梏。  相似文献   

5.
吕祥  周国华  姚建明 《软科学》2005,19(1):81-84
从崭新的思考角度提出企业内部作为制度变迁的初级行动团体,应逐步改善内部产权制度;国家以次级行动团体的身份不断为家族企业提供合理的外部环境支持,由内而外的逐步完成家族企业产权制度的诱致性变迁。  相似文献   

6.
制度变迁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制度变迁的两种范式: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阐明了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制度变迁的内涵和特征,探讨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进程中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对我国新农保制度构建过程中的政府责任进行分析。新农保制度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产物,新农保制度建设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在当前新农保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政府责任不明确及缺位的现象,为了促进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新农保制度构建中加强政府责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度创新促进电子政务发展应采用二元模式:一是对于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区域,应建立以诱致性逻辑为主、强制性逻辑为辅的制度创新模式来加快其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二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社会文明程度低的区域,应建立以强制性逻辑为主、诱致性逻辑为辅的制度创新模式来提高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吴凡  卢阳春 《软科学》2006,20(2):48-51
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因在于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不均衡,制度变迁过程就是制度从…→非均衡→均衡→非均衡→…的持续运动过程,制度供给与需求的非均衡轨迹就形成了制度变迁的轨迹。我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制度变迁也是遵循这种非均衡轨迹,在制度供给方与制度需求方的多重博奕中,从传统的供给主导型逐步向需求诱致型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产权制度安排对创业资本的运作效率产生几乎决定性的影响.在高度信息不对称和双层委托代理关系条件下,创业资本产权的合理配置应该是赋予创业资本组织相对独立而充分的产权,构建激励与约束相容的创业资本组织形式并在创业投资家和创业资本出资者之间分享剩余索取权,同时将控制权在创业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之间设计成随"状态"而变化的一种"状态依存权".但我国的制度环境使高效率的产权安排难以形成,产权缺损是我国创业资本的制度特征,并由此造成了创业资本制度安排的停滞均衡.要打破这种低效率的制度均衡,就应该进行以确立创业资本完整私人产权为核心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供求理论,通过对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历程的回顾,探析了我国风险投资诱致性制度需求与强制性制度供给相互作用的制度变迁特点,并针对我国风险投资新制度需求先于制度实际供给造成制度供给短缺的现状,提出了提高我国风险投资制度运行效率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董里  涂锦 《软科学》2011,25(1):61-62,66
利用行政区划的结构及行政区划变迁内外的影响因素数据,验证了中国行政区划结构变迁的动力因素。以行政区划变迁实证分析验证了林毅夫对中国制度变迁的理论假说:就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共同作用下的制度变迁路径来讲,地域行政管理制度的变迁更多的体现为诱致性制度变迁辅以强制性制度变迁,所以中国的行政区划变迁可能更多沿着"从下至上"的路径进行。  相似文献   

13.
制度变迁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探讨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与经济体制变革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我国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过程中,应充分协调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技术变迁的关系,既要利用国家在制度变革方面的优势,更要以培养中小企业的自生能力为最终目标,使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蒋筱虹 《大众科技》2006,(6):109-110
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型建立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之中,利用需求供给和成本收益分析原理,特点是制度产生是一个从需求到供给的过程.文章依据这一模型,在企业文化制度变迁分析中,发现企业文化制度变迁的障碍在于制度供给的既定成本过高,因而导致企业文化制度供给滞后,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降低既定成本是实现企业文化制度变迁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变迁的路径依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追踪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变迁轨迹,可以将这个变迁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期、兴起期和发展期。在不同阶段,大学内纷纷成立了各种跨学科研究组织,以满足社会需求。这种组织变迁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是一个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并行的过程。分析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创新,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如何促进美国的经济增长上,更重要的意义是为美国乃至全球的大学科研组织模式运行发展探索出一种有效可行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苏荟 《科研管理》2013,(2):145-151
资源禀赋是诱致农业技术变迁的重要因素,农业技术会朝着节约稀缺资源的方向变迁。本文利用1996-2010年兵团农业有关数据和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实证分析了兵团滴灌技术选择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兵团棉花滴灌技术的选择是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诱致的结果,尽管诱致机制和环境不同,节水滴灌技术在节约稀缺资源和市场需求的诱致下可以被水资源缺乏地区大面积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地方高等院校面向"三农"输入科技的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思维、政府机构的固化流程、地方高等院校已有的管理模式以及农民自身的认知水平等因素,会以各种方式对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创新产生路径依赖.因此,地方高等院校面向"三农"输入科技的制度创新需要从诱致性制度创新和强制性制度创新两个层面来打破路径依赖.新农村建设需求、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大学科技园区辐射作用、教学科研需求推动作用是诱致性制度创新的关键,而强制性制度创新需要从政府的统筹配套政策和相关法律的建立和完善等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经过历次变迁并体现出阶段性特征,按照制度经济学理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的渐进式制度变迁,而且在农村金融组织制度、农村金融市场制度方面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已有的经济贡献和经济效率是通过量的扩张实现的,金融制度"质"的贡献是比较低的。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以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与改革作为出发点,提高农村金融制度运行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凌艳 《科教文汇》2008,(6):138-138
我国农村现代物流体系是一种制度的选择和创新,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减少交易费用,减少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激励个人和组织从事生产性活动,最终导致经济增长。对于我国农村现代物流的制度变迁模型应该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来弥补这种制度的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创新系统转型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自 1978年以来中国创新系统转型过程中的四个特征 :(1)内含质变的渐进转型道路 ;(2 )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结合 ;(3)局域试点先于整体推进 ;(4 )转型需要理论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