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朱秀凌 《新闻界》2014,(4):45-49
准社会交往是西方受众研究的重要内容,该领域研究对改进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依恋理论是研究受众与电视人物准社会交往的一种人际关系理论。相比以往的准社会交往研究多是以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通过576名未成年人的调查发现:在电视媒介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父母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依然最大,其次为同伴,电视人物的影响相对有限;未成年人的不同依恋类型可以预测收视目的;收视时间越长,准社会交往越强烈;安全型依恋的未成年人,准社会交往程度较非安全型高。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的影响与家庭、学校和同龄群体的影响一样,已经成为影响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在世界范围内,未成年人接触大众传媒的频度和时间正迅速增长,有对学校教育形成挑战之势。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多数孩子每天看电视时间达100分钟。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在晚上黄金时段,4至14岁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时段的平均收视率2002年为3.5%,也就是说仅这一个频道在这个时段就有约833万未成年观众。节假日收看电视的儿童还会更多。  相似文献   

3.
2008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2008年度"未成年人影视收视行为调研活动"的相关数据统计结果,从未成年人媒介接触度、未成年人对电视媒体的整体印象及对新闻类、社教类、娱乐类电视节目的具体评价等诸多方面对未成年人对电视媒体的基本认知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有针对性的将未成年人对电视动画与广告内容评价与消费意愿进行横向对比研究,进而对电视动画与电视广告在未成年人价值观及消费行为塑造上的作用进行科学评估.为使本次调研结果更具宏观指导性,本文亦提出了从节目创作角度,以尊重为前提进行理性细分;从媒介管理角度,以疏导为目的进行有机调控;从媒介素养角度,以"免疫"机制为基础普及媒介常识等优化电视传播对未成年人影响力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的影响与家庭、学校和同龄群体的影响一样,已经成为影响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多数孩子每天看电视时间达100分钟.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在晚上黄金时段,4至14岁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1套的平均收视率2002年为3.5%,也就是说仅这一个频道在这个时段就有约833万未成年观众.节假日收看电视的儿童还会更多.也就是说,孩子从小学读到高中毕业的12年内,已经修完了达到万小时的"电视教育".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电视从业人员既是各种信息的采集者、接受者,又是各种信息的传递者、散发者。据统计,一般成年人平均把醒着的四分之一的时间,用在接触大众传播媒介上。在美国,电视占平均闲暇时间的三分之一。当闲暇时间不够时,人们甚至边干事情边收看电视。在我国,随着电视的广泛普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是我国第一个面向3.67亿未成年人的专业电视频道。“引领成长,塑造未来”是少儿频道的主题词。据央视-索福瑞最新研究数据表明,4-14岁儿童平均每天接触电视的时间为2小时22分钟,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要关注电视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因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未成年人都是代表着未来与希望的一个社会群体.未成年人的成长与发展,对于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当代传播媒介而言,电视媒介以其视听结合、生动直观、"拟真""仿同"的媒介属性,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今世界覆盖范围最广、最有影响力的大众媒介,也成为除家庭、学校、同龄人之外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第四大要素.  相似文献   

8.
2004年6月,党中央在天津和平区召开全国未成年人工作经验交流会.向全国推广和平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模式。媒介素养教育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在这个意义上.该模式可表述为“媒介-家庭-学校-社区”的统筹模式。广州地区在2004.年关于大众传播媒介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程度的调查中发现.58.9%的未成年人和73%的成年人认为社会知识和信息主要来源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调查表明未成年人课余最喜爱的是看电视和上网等活动。  相似文献   

9.
由于未成年人在生理、心理上的特殊性,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异。本文分析了未成年人在新闻报道中的话语表达特征,指出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话语差异,并对媒体的新闻实务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文化市场的日益繁荣和传播媒体的多元化,未成年人日益成为文化市场的消费主体和电视媒体的普遍受众,看电视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外活动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值得注意的是,电视媒介在对未成年人启迪、益智的同时,其传播的负面信息也必然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摒弃电视媒体中的负面信息、净化荧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的影响与家庭、学校的影响一样,已经成为影响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未成年人接触大众传媒的频度和时间正迅速增长,有对学校教育形成挑战之势。电视媒体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知发展,一是人格发展。电视对未成年人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和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意识,都有着重要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图书馆应主动担负起未成年人的社会教育责任,依托丰富馆藏信息资源,向未成年人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拓展教育模式,以健康向上的内容和多姿多彩的形式,广泛吸引未成年人参与。加强朱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未成年人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3.
苗艳 《视听界》2012,(5):115-116
电视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大众传媒,CSM媒介研究数据显示,4—14岁的儿童平均每天接触电视的时间为2小时左右。遗憾的是,少儿节目在内容、形式和语言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成人化倾向,成为阻碍节目健康发展的顽疾。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上期) 四、未成年人对动画节目的印象与消费倾向 1.未成年人观看动画节目的时间趋于节制 由于学习相对紧张,40%左右被访者选择不定期收看动画节目,但与此相对的是目前电视频道上(除了动画专业频道外),所有动画栏目的播出时间和长度是固定的,这就意味着电视动画节目播出的固定性和连续性与未成年人实际收视时间存在着不对等.因此动画节目应该根据工作日与节假日的不同特点,每日不同时段进行滚动播出.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骇人听闻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这已经引起了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江泽民总书记在谈到未成年人犯罪时,感到“心里很不好受”。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社会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那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而现在的法制节目大多数是办给成年人看的,广大中小学生在电视上看不到属于自己的法制节目,这不利于我国当前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和全民普法工作的开展。2000年,江西电视台青少部开办了一个为未成年人普法的专栏节目——《法与少年》,目的是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咨询。节目开办两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播对农村青少年世界观的正面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和同龄群体一样,已经成为影响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在电视研究和社会评价中,人们往往强调电视对青少年和儿童的负面影响①。如果大众传播中的不良内容容易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那么大众传播中的正面内容也会产生相应的正面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大众传播对农村青少年世界观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首都未成年人电视收视行为分析报告(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首都未成年人电视收视数据调查"的有关数据统计结果,从未成年人的电视收视生涯、收视满意度、收视动机、收视渠道等方面深入探析电视与未成年人身心成长进程之间广泛而深刻的互动关系,揭示了电视在与未成年人多边互动中所提供的丰富信息参照和多元成长可能性,指出当代少年儿童电视传媒的制胜之道在于坚决实施少儿节目的本土化、民族化、现代化,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区域内的电视人文资源和人力资源,坚定地以少年儿童为本,以快乐观念为内核启动少儿电视运行,以真诚质感启迪少儿电视文化时空,以产业思维指导少儿电视传媒,建设符合现代中国未成年人心理特点、成长阶段和接受习惯的电视传媒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的影响与家庭、学校和同龄群体的影响一样.已经成为影响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据调查。我国中小学最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多数弦子每天看电视时问达100分钟。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在晚上黄金时段。4至14岁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1套的平均收视率2002年为3.5%。也就是说仅这一个频道在这个时段就有约833万未成年观众。节假日收看电视的儿童还会更多。  相似文献   

19.
儿童电视娱乐作为一种新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将儿童置于成年人的视野之中,是儿童节目与综艺娱乐节目的结合体.儿童电视娱乐节目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产生出了很多问题,本文作者试分析"儿童娱乐热"对当下电视娱乐生态的影响,并结合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专门向少年儿童提供电视节目的平台,电视少儿频。道的受众群是受到一定限制。国内大多数少儿频道把自己的受众群定位在3——18岁。而这部分的孩子又可以分成几个阶段:6岁以下的是学龄前儿童:6—12岁是小学生:12—18岁是中学生。虽然他们都是未成年人,但是他们对审美的要求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差别。节目内容深刻了,年龄小的儿童看不懂。节目内容过于浅显了,年龄大的少年不喜欢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