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彦怀教授、康香阁副编审主编的《赵文化研究》一书于2003年9月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邯郸师专自建校以来编辑出版的第一本赵文化研究专集,也是《邯郸师专学报》对赵文化研究的一项新贡献。  相似文献   

2.
《邯郸学院学报》2005,15(2):F003-F003
全国第二届赵文化研讨会于2005年4月23—24日在邯郸隆重召开,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等11个省市的60多位专家出席会议。这次会议对1987年全国第一届赵文化研讨会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详见《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白国红博士撰写的《赵国故地纵论赵文化一记全国第二届赵文化研讨会》一文)。  相似文献   

3.
“赵文化研究”专栏是《邯郸学院学报》精心打造的一个地方文化特色栏目。该栏目的经办策略是由近及远,由点至丽,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创办10载来,脚踏实地,积沙成塔,累计发表论文100余篇,字数达70万言。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艺术、婚姻、都城等多个领域:稿件来自祖国大江南北数十家教学科研单位。在作者队伍中,既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等著名学府的学术名家,也有扎根于邯郸和周边其他地区的赵文化学者,还有高校的在读研究生,甚至还有苦心研究赵文化数十载的农民学人。2003年汇集“赵文化研究”专栏论文而出版的《赵文化研究》一书,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科学时报》、《管子学刊》给予报道与评论;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光明日报》、《北京大学学报》、《北京日报》、《先秦、秦汉史》等报刊转载摘编。在全国和河北省举办的高校学报评比中,“赵文化研究”专栏连续4届荣获优秀特色栏目奖。  相似文献   

4.
赵文化是邯郸历史文化的精髓,赵文化精神则是邯郸历史文化的灵魂,作者在对赵文化“开放、进取、包容、融汇”的精神内涵进行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主要从几个方面对赵文化精神形成的历史原因进行了探索分析,以期更全面地认识和弘扬赵文化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5.
回顾赵文化研究的历程并综述赵国起始年代的四种观点,提出赵文化的发生与孕育于晋文化之母体内,赵文化的初步形成期在赵立国到迁都邯郸前;赵文化的正式形成则以赵建都邯郸为标志。并对促进赵文化个性发展的因素和赵文化最终在邯郸正式形成的因素,尤其是从物质与精神、内涵与载体等对赵文化的独特性分别阐述。  相似文献   

6.
回顾赵文化研究的历程并综述赵国起始年代的四种观点,提出赵文化的发生与孕育于晋文化之母体内,赵文化的初步形成期在赵立国到迁都邯郸前;赵文化的正式形成则以赵建都邯郸为标志.并对促进赵文化个性发展的因素和赵文化最终在邯郸正式形成的因素,尤其是从物质与精神、内涵与载体等对赵文化的独特性分别阐述.  相似文献   

7.
今天研究赵文化,不仅在于认识赵国历史的特殊性和它的文化因素,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体现邯郸未来城市发展所反映的文化风貌.通过深入挖掘赵文化的深刻内涵,探索形成未来邯郸城市鲜明的特色,即具有"战汉遗韵"与生态环境较好的现代化都市.  相似文献   

8.
邯郸成语典故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有丰富的成语典故文化资源。有关赵文化的成语典故是邯郸成语典故的主体和核心,邯郸成语典故以其高度精练的语言浓缩了赵文化的各方面的历史信息。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有学者开始搜集成语典故,到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提出了“成语典故之乡”的概念。收入邯郸成语典故的根本原则,应看其典故内涵与邯郸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历史)、地城或邯郸人物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  相似文献   

9.
山西境内有着丰富的赵文化遗存.2008年8月,邯郸学院赵文化研究中心一行三人前往山西晋中及晋东南地区,对先秦时期的赵氏、赵国的部分遗址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主要考察了和顺县赵奢垒遗址、和顺县仪城赵简子平都城遗址和沁县乌苏阏与古城等,并顺便考察了襄垣县邯郸村,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现场考察、记录和测量,取得了相关数字资料,解决了赵文化研究方面某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丰富了赵国历史文化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2014年3月10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正式名单25家,《邯郸学院学报》"赵文化研究"专栏成功入选,位列第4,是进入前10名中唯一一家地方高校学报;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第1期更是破天荒地从《邯郸学院学报》中精选出5篇研究赵国思想家荀子的文章,翻译成英语设置专栏发表,向世界传播荀子思想研究的新成果,康香阁编审应邀撰写了长篇综述,并担任栏目主持人。《邯郸学院学报》将赵文化研究和荀子思想研究推向全国,走向世界,是对邯郸学院学术史的重要贡献,也是对中国荀子学术史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