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如果说文字是一种语言,那字体绝对是一种情绪。字体可以表达喜怒哀乐,可以体现力量、信念、温情,甚至更多……方正:从字库到字酷把握时代脉搏上世纪70年代,方正奠基人王选教授主持研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王选教授发明的汉字字形信息高速还原技术、不失真的文字变倍技术,成功实现了汉字在计算机上的信息化处理,并随之开启了计算机字库产业。数字化中文字体、字库是汉字书写文化在计算机时代的载体和表  相似文献   

2.
一、选题思路 (一)选题背景 1.必要性 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我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创始人、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因病逝世,享年69岁。王选同志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32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他的辞世让人悲痛不已。  相似文献   

3.
2月13日,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因病逝世。作为北大方正的精神领袖,王教授的离去是否带走了方正电子的明天?[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2005年12月10日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上海印刷行业协会和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共同举办<透过水晶球看印刷--车茂丰文集>出版座谈会.来自印刷界、印机界、出版界和教育界的代表80余人参加了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教授为<文集>题词:"厚积薄发、志存高远";国家新闻出版署于永湛副署长专门为文集写了序言,对车茂丰先生的人品、文风予以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2005年12月10日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上海印刷行业协会和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共同举办《透过水晶球看印刷——车茂丰文集》出版座谈会。来自印刷界、印机界、出版界和教育界的代表 80余人参加了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教授为《文集》题词:“厚积薄发、志存高远”;国家新闻出版署于永湛副署长专门为文集写了序言,对车茂丰先生的人品、文风予以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黑不溜秋"和王选有关. 1975年,王选38岁.这年他作出了人生的第四次选择:研究汉字精密排版.一个从事计算机专业的人,不去继续开发计算机软件,不去研究数据库的管理系统、控制系统,人们感到大惑不解.在他身后,异样的目光伴随着不屑的询问:"他怎么去搞黑不溜秋的印刷?"  相似文献   

7.
王选的赠言     
《出版史料》2006,(2):79-79
被人们誉为“当代毕?”的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两院院士王选教授在2000年1月5日给友人的题词是这样写的:“献身科学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活法,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乐趣。”这是王选的苦乐观和人生观,也是他几十年攀登科学高峰、为人淡泊名利的自我写照。王选的赠言  相似文献   

8.
为弘扬王选精神,推进新闻媒体科技进步,为了把“王选奖”办得更好,也为了更好地纪念王选,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简称“中国新闻技联”)将在2008年2月王选同志逝世两周年之际,拟编辑出版“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纪念册。此事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  相似文献   

9.
方佳 《中国编辑》2006,(4):56-58
王选被誉为“汉字激光照排之父”、“当代毕异”,因为他通过自主创新,使汉字的排版印刷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跨入了“光与电”的世纪,这一创举使新闻出版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的王选院士于2月 13日病逝。王选的一生,是对创新孜孜以求的一生。王选的一生, 是追求人格完美的一生。正是王选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技术,改变了科技的进程,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带领  相似文献   

11.
惊闻著名的北大教授王选先生逝世,甚为悲恸!王选教授是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创始人,对我国的报业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90年代初,笔者在一家地方报纸工作。当时报纸仍旧是“铅印”,很不清爽,尤其是照片。有时领导指着报纸上的照片跟我们半开玩笑:“我找了半天也不知道究竟哪  相似文献   

12.
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成就奖 陈堃銶 1936年出生。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1957年毕业后留校,长期从事印刷出版业技术研究,具有很高的科研成就,她的许多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报业和出版产业的全面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现代汉字正字法?一种文字如何确定并推行它的规范字形叫正字法。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汉字正字法可以概括为:写规范字,不写非规范字;首先不写错别字,错别字是不规范字。现阶段,规范字指的是:《简化字总表》里的简化字;《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里的选用字;《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里的新字形。非规范字指的是:已经简化了的繁体字;已经淘汰了的  相似文献   

14.
2003年3月26-27日,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管理中心联合主办、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承办、天津津科公司协办的“2003中国eBook产业年会”在京召开。300余家出版社、近400家图书馆、10余家网站及硬件厂商、技术提供商近千人汇聚一堂,共同研讨促进中国eBook产业未来发展的策略。全国政协副主席、三院院士王选、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于永湛出席会议并讲话。本刊特设专栏,编发了王选教授、于永湛副署长在年会上的讲话,并特约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音像协会副会长谢明清,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劲就网络出版和eBook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趋势等撰写了文章。  相似文献   

15.
为深切悼念王选院士逝世,缅怀他为中国印刷业做出的不朽业绩,学习他的高尚品格,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及设备工业协会和中国印刷博物馆共同组织的“中国印刷界深切悼念王选院士追思会”于2006年3月9日在中国印刷博物馆召开。  相似文献   

16.
2002年2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江泽民主席出席大会并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选和黄昆两位院士颁发了证书和奖金。王选获此殊荣可谓众望所归。 王选教授,1937年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后一直从事计算机领域的教育和研究工作。1984年后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1992至1994年先后入选中国  相似文献   

17.
怀念王选     
黄健 《出版广角》2006,(4):26-31
20世纪80年代,中国终于告别了“铅与火”,迎来“光与电”汉字激光照排的时代,如果没有王选,现代中国的新闻出版的多媒体形态、尤其是纸介媒体也许还在黑暗中摸索。王选带领中国一个行业和领麓实现了民族崛起。王选是世界的、华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字的渊源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演变,汉字无论是在字形、字体还是数量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汉字家族在不断增加.从<说文解字>(公元100年,收9353字)到<汉语大字典>(1986年,收56000字),约2000年的间,汉字的数量增加了5倍多,而我们常用的6000多个汉字仅仅是汉字家庭中的一小部分.到目前为止,国际标准组织(ISO)制定国际标准时,共收集到汉字七万多字.  相似文献   

19.
曾飞 《新闻天地》2006,(3):14-16
“陈堃銶从不要什么名利,但我总觉得自己剥削了她。两人的荣誉加在了我一个人身上……”被誉为“当代毕异”、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发明人的王选曾多次这样感动地说。青山断处青鸟飞,不想,就在今年2月13日11时03分,一代科学巨匠王选抛下了曾经共过患难的妻子驾鹤西去,留给人们无限的惋惜和追忆……雪中送炭病床前他写下爱的誓约1937年2月5日,王选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54年,考入北京  相似文献   

20.
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杰出人才奖 郭宗明 现任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1994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毕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都是师从王选教授。2002年晋升研究员,2003年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