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与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一道,并行不悖。颜真卿在书法的各个领域所体现出的创新性贡献,造就了书法史上的颜真卿。历代对颜真卿书法的接受,各具特色,异彩缤纷。在这个过程中,因其多方面的原因,清代对于颜真卿书法的接受,有着鲜明特色。本文梳理颜真卿书法之于清代接受,从颜书本身的审美旨趣,清代碑学的发展,以及清代的历史人文背景出发,深刻剖析颜真卿书法对于清代书法的贡献。以清代书法之于颜书之接受的研究,来反观颜真卿之于历代书法,善莫大焉。  相似文献   

2.
“力避狂怪,宽博雄浑”,乃严松林书法给人的首要印象。  相似文献   

3.
《世界文化》2013,(4):I0001-I0004
日本书法渊源于中国,而又有独特的发展。日本历代书法家们一边从中国浩瀚的书法传统中吸收营养,一边大胆创新,逐渐走出了一条既不背离中国书法艺术的根本精神,又具有日本特色风貌的书法历程。不可否认,作为世界第二书法大国的日本,其在书法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非常值得我国读者学习和借鉴。嵯峨天皇简介嵯峨天皇为日本桓武天皇之皇子,平城天皇之皇弟。生于延历五年(786年),驾崩于承和九年(842年),享年57岁。嵯峨天皇自幼好学,博览经史。诗文书法,皆成绝伦。与空海、橘逸势合称"三笔"。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书体皆备,名家辈出。如唐初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家,盛、中唐时期的张旭、怀素和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等。唐代书法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众多的群星,除了与大唐帝国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生活的活跃有重要关系外,也与唐代历代君主...  相似文献   

5.
士澍先生自幼习书法、篆刻。早在1964、1965年,就于北京市少年宫书法比赛中获奖。近20年来,他的作品,几乎每年都要多次入选国内外各类大展。他的书法,真、草、隶、篆无不精,以篆书为最,且以柔软的鸡亳为之;其篆刻曾兼收各家,现已具备自己清新典雅的格调,自成一路,且从规矩中脱化而出。关于这些,大家可从其作品中品味,孰优孰劣,无须我来评说。我要说的,是他的人品素养和化素养。  相似文献   

6.
友人带来一些朱伯雄先生书法的图片,我打开一看不胜惊奇。其书法清一色的周秦大篆,一阵古风顿时扑面而来。我之所以惊奇,是因朱先生乃西方美术史的著名学者,就其接受西方文化艺术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背景而言,一般不会太花精力进行书法创作,尤其古文字书法。因为,这是两个跨度很大的艺术范畴。古文字书法,即使对专门书法创作者而言,也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正从专业的角度讲,书法的中和之美即是大小、方圆、纵横、骨肉、线面、正奇、干湿、浓淡等各种对应关系的对立统一,相辅相成。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而不计其余。书法对点画形态的要求是不温不火,不激不厉,符合中和之美。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说的也是中和  相似文献   

8.
宋体字的创始人是谁?我国书法字体,历代都是以书法创始人(或代表者的姓名)命名的,如柳公权的书法称柳体,颜真卿的书法称颜体。唯有宋体字以朝代为名,这是为什么呢?宋体字的创始人是宋朝秦桧。秦桧,状元出身,在书法上造诣很深,他总结前人书法之长,自成一家,创...  相似文献   

9.
关于《灌顶历名》与颜真卿书法的关系,中外学者多有涉及。但这些研究只确定了《灌顶历名》具有浓厚的“颜体”意味,对空海法师继承了颜真卿书法的具体方面罕有涉及。本文试从颜真卿特殊的笔法、字法入手,对《灌顶历名》与颜真卿行书的代表作《祭侄稿》、《争座位帖》进行全面对比和研究。权为引玉之砖,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正>书法是中国众多艺术门类中最能直接、全面表现中国文化本质和精髓,最能够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在书法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闪耀着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哲学思想、审美志趣和人文情怀。而作为书法源头的甲骨文书法最早呈现了艺术之美。甲骨文系指我国商周时代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文字,主要有殷墟甲骨文和周原甲骨文两大类。这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1.
艺术成就:苏士澍自幼酷爱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少年时代拜刘博琴先生为师,之后师从启功先生近30年,长期从事中国古代书法碑帖编辑出版工作,数十年专注中国书法、篆刻的创作,对中国汉画像砖、石及历代碑帖、拓片均有深入研究。苏士澍的书法兼习诸体,尤擅鸡毫作篆隶且颇具特色;其行草流畅,韵味浓郁;其篆刻宗秦法汉,寓己意于古风之中;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公益书画展览并于日本及我国港澳台地区举办个人展览,进行书法讲学;主编多卷本的《中国书法艺术》《中国书法全集》和百册《中国历代书法精品大观》等出版物。  相似文献   

12.
周明书法.尤擅楷书且以小楷最见精能。字体安详静穆,严整秀拔.功力深厚扎实,刚健驭柔,决无拔剑弩张之态;沉着顿挫.深具浑穆厚重之姿。  相似文献   

13.
《寻根》2017,(2)
正镇平菩提寺是南阳名寺,关于其历史,现在通行的说法是寺始建于唐代永徽二年(651年),创始人是唐代著名神异高僧智勤,其事迹曾入选《神僧传》。根据民国16年(1927年)所修《菩提寺志》载:"菩提寺者乃唐高宗永徽年间,菩提祖师所创也。祖师讳智勤,俗姓朱,其事迹载在《神僧传》。记明  相似文献   

14.
故人旧忆     
张中行 《世界文化》2013,(10):31-33
马一浮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对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蒋介石许以官职,均不应命。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文史馆馆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全国政协委员。我同马一浮先生只见过一面,不能深知,严格说没有资格谈他。可是想到另一种情况:马先生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比鲁迅先生小一岁,他们都是绍兴人,并且一同应过县试,马先生名列案首(榜上第一),鲁迅先生屈居二百  相似文献   

15.
全国书画考级是近两年才开展起来的一项新业务.由北京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主办,玉溪市文化馆承办。开考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素描、速写、水粉、水彩、油画等专业。去年有考生37人。今年有106人。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69人.尤其以成人考生和毛笔书法专业增加的人数居多。考生中年龄最大的是毛笔书法专业的2位81岁的老人(1925年生),  相似文献   

16.
杨建军 《世界文化》2014,(10):I0001-I0004
建十先生近年书学,渐归于风骨。余尝读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深自以为先生之书,乃渐近之。风骨二宇,或分或合,孰主孰次,古来论述,未能一也。而余以为先生书法之风骨,在其艺术品格之清正端直、刚健不息处,在其书法面貌之风道骨峻、清刚顿挫问,即如刘勰所云:“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又:“刚健既实,辉光乃新”,“骨髓峻”、“风力道”,“风清骨峻”、“篇体光华”等是也。  相似文献   

17.
《寻根》2010,(4):I0001-I0001
胡传海 一九五六年生于上海,浙江宅波人。上海《书法》杂志执行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和"国展"评委(理论)。上海市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8.
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由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日本朝日新闻社、日中友好会馆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现代书法20人展暨第46届日本现代书法20人展》于今年春意浓浓之际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展出。此展于今年初已在日本成功举办。笔者有幸和参展的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刘炳森等同去日本参加该展开幕式,在与日本书法家的深入交谈中,我们深感日本书法家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有其独到的理解,而他们创作心态的宁静,也与中国书法界一些人的浮躁心态形成鲜明对比。如何使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书法艺术瑰宝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始终思考的一个共同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个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也就是对中国的书法传统如何继承,继承什么;如何创新,往哪里创新的问题。中国的书法艺术,始自商代,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之所以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其代代继承,代代创新,代代与时俱进。正因为如此,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并产生和造就了一个个书法名家和一大批书法名作。晋代的王羲之和唐代的颜真卿就是继承与创新的卓越典范,他们成其大才的艺术道路,也就是继承与创新的道路。历代的书...  相似文献   

19.
汉字具有表音、表意、记号等性质,但其根本属性则在于表象性质,从汉字之造字法亦可求证,尽管从今天的汉字形态中已经很难理解其形象特征。由汉字书写所形成的中国书法艺术是造型艺术,具有造型美、点画美、节奏美、章法美、风格美等诸多特征,但归根结底则可概括为形式美特征。形式美也是当代美学的重要范畴,从这个角度去考察汉字书法文化和当代书法艺术创作展览,也就不难解释当代书坛万象和把握书法未来的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20.
以“气·生命力”为主题的旅德华 人艺术家《王迎宪书法、摄影作 品展》历时两个月,终于2001年5月20日在德国著名的疗养胜地──巴德·柯茨那赫市皇家公园博物馆圆满结束。展览是精彩的。展出的58幅作品是作者多年来艺术创作的精华。其书法,作者取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人生理念,诸如“和谐、无为、正气、静则神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为书写内容;以淋漓酣畅、大气磅礴的行草书体加以表现,使西方观众在欣赏这门独特的东方艺术的同时体会到东方的人生哲理。因而,被当地报纸赞誉为“纸上绽开的精神之花”。爱好太极拳的德国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