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吃”便成为有了人类社会以来的一条定律传承至今,并且被后来或者后来的人不停地加以实践和演变,从过去饥不裹腹的年代到如今所谓的美食主义,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然而在吃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一步深华的同时,一系列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也越来越严峻起来。近几年,中国食品安全频频亮起报警信号,以致让老百姓在买东西吃东西时,心都吊在嗓子眼,我莫不是在吃苏丹红吧,我莫不是在吃瘦肉精吧……老百姓为吃提心吊胆的同时,也在不断质疑:我们的食品安全到底怎么了?我们的食品生产企业到底想干什么?  相似文献   

2.
随便问一个人,为什么肥胖呈流行趋势,他准会告诉你:这都是因为现在人们吃得太多,燃烧的卡路里又太少的缘故——学校体育活动少,孩子玩电脑游戏比玩球类运动多,垃圾食品入侵市场,人们在餐馆吃饭的次数越来越多,加工食品中增加了糖浆的使用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对一些东西涨价不满,更对一些东西可能再涨价担心。怕涨价,可以说是人们共同的心理,记者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前几天听了几位外地朋友讲的亲身感受,也使人不能不想到事情的另一面。广东的一位朋友说,他们那里鱼价很低的时候,市场上鱼少得可怜,很难买到吃上。前几年鱼价放开,一斤鱼涨到两元以上到三元左右,起初骂的人可多哩。但是农民们从涨价中看到养鱼划得来,养的人多了,结果上市量增加,鱼价下降,买鱼吃容易得很。他说,现在的鱼价比过去国家规定的牌价还是高了些,可是我们能经常吃到鱼了,这和过去不涨价却吃不上鱼相比,能说不是一件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是回归的一年,中国近年来遭受了"塑化剂"、"地沟油"、"速生鸡"等种种安全事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到国家,小到家庭都对食品安全提高了警惕,消费者也逐渐从过去盲目选择国际范、快餐式的垃圾食品回归到健康、绿色的中国传统食品。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向观众展示中国各地原生、健康民间饮食文化,倡导传承和保留传统手工技艺。上有国家下决心严抓食品安全的沃土,下有消费观念的转变,给全力以赴、专心经营安全食品的企业带来了希望和生机。  相似文献   

5.
张玮玮  王冰 《大观周刊》2012,(45):163-163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食品安全带来了保障。本文分析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食品有毒有害物质等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与日俱增,食品检测领域的快速检测的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该技术领域,生物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现在,生物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这必将促成生物检测方法的不断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开篇的话现如今,买什么?吃什么?在哪里吃?不可思议地成为人们需要再三考虑的问题。据北京等一些大城市所作的调查表明,“食品安全”成了当前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今年1月3日和1月5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连续曝光了两起使用硫磺加工食品的黑幕:一是湖北荆州,一些黑心商家居然用硫磺熏煮竹笋,使竹笋“保鲜不烂”,还把工业烧碱和双氧水等腐蚀性很强的化工原料投入加工竹笋的制作程序———就是这样一种食之可致人口腔灼伤乃至肠胃溃烂穿孔的所谓食品,正源源不断地流入各地市场。另一起则发生在江西省南昌市,该市洪城大市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的确,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问题,特别是置身于一个快速变革的时期,问题出现的速度比我们解答得还要快。有人说,我们已经步入了"问题时代",此言大致不诬。当今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社会加速转型,但发展中的问题也相伴相随。汽车多了,雾霾天也来了;吃得好了,食品安全又让人绷紧了神经。  相似文献   

9.
简思达 《大观周刊》2012,(46):80-80
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但近年来.“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而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往往与监管人员渎职行为密切相关.要遏制食品安全事故高发的态势.首先要遏制监管中的渎职犯罪.而发达国家在长期的食品监管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十分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0.
食品档案是建立食品追溯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食品从农田到餐桌整个过程的原始记录,是人们追根溯源的重要凭证。目前,在食品安全档案的实际建立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本文将重点阐述建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五月热帖     
《网络传播》2014,(6):90-91
新华网:以完善的法律捍卫“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是天大的事。当人们一边为《舌尖上的中国》“口水与泪水齐飞”,一边为吃哪个厂家猪肉、喝什么品牌奶粉而焦虑忧愁的时候,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已经“跌破表”了。  相似文献   

12.
风险交流是食品安全分析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欧洲食品安全局风险交流机制及战略的研究,认为欧盟已经形成了相对科学、灵活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其风险交流机制有效运行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国食品监管机构借鉴。我国应当加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独立性,注重食品风险交流中的公众参与,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的常态沟通,增加食品风险交流的开放性、透明性,使风险交流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构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档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中国食品行业纷扰不断,毒火腿、假酒、霉大米、劣质奶粉、地沟油食品、镇江香醋、龙口粉丝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以致国人发出"我们还能吃什么"的惊叹,使得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对食品行业产生了不信任感,原本合法生产经营的食品企业也连带遭受冲击,食品行业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过去有些奶农家的牛缺乏营养,产不下奶,到了我办的合作社里,严格按照标准,提供科学配比的饲料,产奶量几乎翻了个倍,质量也更好了。给牛吃得好、吃得科学,牛才能给你产好奶,这是我在利乐办的奶农合作社培训班学到的。现在全村的奶农都加入了奶牛合作社,我计划明年开春再盖一个挤奶厅。"——新疆昌吉海奥奶牛合作社郑克祥有奶农的微笑,才有牛奶的好味道。30多年来,我们致力于中国乳业可持续发展,全力支持原奶  相似文献   

15.
八珍,在今天是珍异食品的代称。实际上远在周朝就有八珍的说法,但是指的不是食品,而是八种珍贵食品的烹饪方法。这八种烹饪方法有些现在还有,有的已经被淘汰了。那个时候什么人吃什么是有规定的。天子吃的东西,大夫们是不能吃的。老百姓就更不能吃了。因此这些肥硕的食品成为当时最高统治者的专享也就不奇怪了。  相似文献   

16.
白煜 《采.写.编》2023,(5):128-130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大量新型电子产品迅速涌现,虽然电子产品能丰富人们的娱乐活动,但也在不经意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过去人们都喜欢拿着纸质书读,而现在用手机等便携设备就能读到各式各样的书。电子设备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某些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传统出版业急需多方面的转型,基于此,本文就融合出版下专业图书编辑转型面临的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建议,为专业图书编辑的转型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7.
张淑娟 《今传媒》2005,(12X):34-35
近年来,食品安全经常成为全国性的流行话题。从去年年底的食用油风波开始,到今年二月份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查禁苏丹红的狂潮,再到三月份的立顿红茶氟超标事件,四月份高露洁“三氯生”致癌的新闻,五、六月份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回奶风波,以及雀巢奶粉的碘超标问题和七月下旬轰轰烈烈的啤酒甲醛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一个公共事件不断的出现在大众媒体上。消费者关于食品安全的心理底线一次又一次受到沉重的考验。据调查,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  相似文献   

18.
《信息系统工程》2002,(11):25-25
从听觉到视觉,宽带网络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过去,普通百姓随时随地想见到某个人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电话听到对方的声音。现在,宽带网络已经解决了硬件设施固有的传输瓶颈问题,可视业务的普及指日可待。近日,优创科技通信有限公司就视讯平台技术问题与中国电信举行了一场应用研讨交流会,在会议上,优创科技描绘了可视系统的发展未来。  相似文献   

19.
伴随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中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媒体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媒体假如想得到受众的认可,就得对媒体信息认真负责。在描述新闻编辑含义的根基上,主要剖析了新闻编辑现在出现的问题,并且对于这些问题,结合现实提出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现在经济生活繁荣了,人们的交往多了,经济利益多了,人们交往中的纽带多了,发生纠纷的机会就多了。人的行为就需要规矩,需要法律。新闻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也要有规矩。规矩的结果是大家都按一个公平的准则来作。新闻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当面临着法律调整的问题。除了本身和法律相通的“真实”原则之外,另一个相通的原则,是我们过去没有搭起来的“公开”原则。新闻要反映社会生活,必须秉持公平。在目前的新闻界经常会遇到两类问题。一是当公众关心的事情在新闻上发生问题,不能报的时候,一句话,要有纪律性。但我们还经常发现,与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