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张扬生命意识,体现民族精神是<红高粱>的深刻意蕴;对生命活力的野性呼唤,体现了人类的共同特质和内在精神,满足了中西文化互补的需求,是<红高粱>获奖的根本原因;部分国人对它的贬毁,既暴露了他们的民族自卑感和脆弱心理,也折射出了他们艺术判断上的迷失.  相似文献   

2.
学写作是人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对写作主体的心理能力就具有特定的要求。其中艺术感觉与生命体验、艺术发现与审美想象、情感把握与价值判断等可以说是学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行为。认识这些心理行为,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审美创造的运行轨迹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3.
阮籍、嵇康在追求精神解脱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同的人格美,阮籍表现出一种悲苦沉郁之美,嵇康表现出一种悲壮清峻之美.文章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解读阮籍、嵇康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人格美,并结合有关的一些文化因素--哲学思潮、政治状态进行分析,以求对二者的悲剧人生及不同的人格美的产生原因、内在本质有一个较为客观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文学写作是人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对写作主体的心理能力就具有特定的要求。其中艺术感觉与生命体验、艺术发现与审美想象、情感把握与价值判断等可以说是文学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行为。认识这些心理行为,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审美创造的运行轨迹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5.
王朝晖 《考试周刊》2012,(18):20-21
艺术是精神活动,绘画的心理过程和欣赏的情绪心理是精神活动中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绘画过程中的动机心理、创作理念、达成情感、审美欣赏、评价体验等因素,阐述人的情绪和这些因素之间的必然和偶然联系,并总结出这个规律:情感情绪这些精神因素是绘画艺术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冼星海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时代的强音。把中国音乐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审美心理的角度分析,星海对现实生产美、尤其是声音美有一种敏锐的感觉力;他的音乐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情感张力,具体表现对祖国的热家、对人民的关心和对母亲的亲情里;他的音乐整体灌注着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7.
声乐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体验,是一项集合了外在表现与内在情感的综合性艺术.唯有充分调动起人们的情感共振,在表演者和观众之间架构起和谐的沟通关系,声乐艺术才能更加协调地融合声与情,将其艺术境界推向更高的层次.鉴于此,在表现声乐艺术时,我们需要正视并挖掘声乐表演的审美特质,充分认知声乐艺术之"美"以及如何表现这些"美".本文从声乐艺术审美构成以及表现渠道的角度,阐述了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之路.  相似文献   

8.
钢琴艺术经历了三百年的历史,心理学的理论逐渐被应用于音乐研究.作为音乐艺术形式的一种,钢琴艺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的与心理研究相结合.钢琴演奏过程中的想象、情感和演出心理是钢琴演奏良好音乐表现的内在基础.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为钢琴教学提供心理学理论依据,分析学生在钢琴学习和演奏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及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钢琴教学,以达到开发智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公德具有利群、利他的意蕴。在当代社会,公德意蕴的展现却遭遇诸多不和谐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冷漠无情在人群中蔓延;第二,毒食品、毒药品频现,危及大众生命安全;第三,为一己私利,伤害他人生命。从公众文化心理的角度反思其成因,主要在于:第一,公德主体身份的平等性,易于导致责任分散;第二,公德的利他精神缺乏互信基础;第三,公德行为缺乏内在的情感驱动。推进公德建设,既需要公民个人树立对"他者"负责的意识,又需要社会建立和完善道德机制,对公民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后现代消费社会理论角度对当代艺术加以透视,获得了新的问题意识.文章关注的基本层面是:消费主义与后现代艺术,商品拜物教中的精神生态危机,技术复制与意义,后现代性问题与艺术危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企图探究消费社会语境中后现代艺术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浅谈公共艺术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公共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公共艺术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培养大学生对自然和艺术之美的鉴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审美对象的客观形象,培养他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和协调他们的审美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心理功能,尤为重要的是能够逐渐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排泄生命的束缚与情感的压抑,使其获得一种心灵的自由,整个人格精神获得一种完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人体律动的自然性是生命内部与外部辩证统一运动的基点出发,论证了情感是人生命运动转化为舞蹈艺术的杠杆,以舞蹈的各种起源为依据,揭示了人的心理需要是舞蹈产生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13.
文章试图从民族审美心理的视角,考察中国古代音乐发生、发展的流程,并揭示其内在审美机制:以“中和美”来展示内心体验的世界;以特有的“音色美”作为艺术品位的价值尺度;以“空灵美”作为心灵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萧红诸多的创作中都表现了苦难的主题,既是她对生命存在的内在思索,也是心理体验的外在体现。文章通过萧红小说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苦难主题的探讨,分析其创作心理的变化,以此透视萧红生命观中的苦难意识。  相似文献   

15.
艺术家和常人最重要的美学区别在于,艺术家必然是一个"诗性主体".艺术家"诗性主体"的建构,首先取决于他的心理结构:恋美情结、超越之爱、人类良知.其次,取决于他的发达想象力和奇异的灵感、生命的诗意与智慧以及独特的人生经验和情感路程.最后是他对于艺术形式的天才感觉和传达技艺.这些要素逻辑地形成艺术创造的审美结构,决定着艺术文本的美学价值和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各自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路遥在其文学创作中追求的是宏阔的社会生活叙事的审美艺术建构,有一种雄浑壮阔的美,不失社会现实与人生理想相融会的美;陈忠实的文学审美追求是一种道德力量的美,并融于现实生活,有其蕴涵沉稳、真实质朴的美、刚毅人格的美;构成贾平凹生命情感、文化精神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爱与美,在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中,善于发掘生活美、生命美、人生美和情感美。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文化角度考察艺术功能的文化参与特征:艺术以文化形态的形式参与自然;以文化活动的形式参与社会;以文化对象的形式参与意识。同时考察了艺术影响人类的三大功能:感性想象功能;情感认识功能;意志实践功能。文章最后以宏观横向参与与微观纵向精神审美为座标,建立了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8.
谴责小说作为近代社会小说最为发达的一枝,从内在的文化心理层面来看,显然是受到了古典文学中的美刺与讽谏传统影响的。无论是思想内容方面所体现的批判精神,还是艺术手法方面所达到的讽刺效果,谴责小说都表现出了对美刺与讽谏传统的归依。其直接的源头就是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讽刺小说。  相似文献   

19.
李道友 《考试周刊》2012,(69):168-169
应将生命教育作为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的重要内容。生命教育有助于朋辈心理辅导员自我生命成长,有助于朋辈心理辅导员从生命意识的角度认识大学生自杀、暴力等极端行为,有助于朋辈心理辅导员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处理朋辈生命困惑的问题。可采取开设生命教育选修课、开展生命体验活动等方法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生命教育的培训.  相似文献   

20.
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完善学生的个性心理,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具有重要作用。情感教育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影响和调节学生的情感;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完善他们的个性心理;四、优化心理环境,塑造美好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