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简称"优青")作为其人才项目系列中的一个项目类型,主要支持38岁以下(女性40岁以下)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在原有的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简称"杰青")之间形成了有效衔接。自2012年设立以来,全国共有2 398人获得"优青"的资助。本文通过对"优青"历年数据的全面深入分析,探讨其对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对北京大学"优青"样本的剖析和具体案例分析,总结并进一步探索北京大学在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深入挖掘和培养优秀学术骨干方面的相关管理举措,为北京大学实现有组织的科研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相应支持。  相似文献   

2.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重要人才类项目。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2012—2015年获"优青"项目资助数据及2015—2018年获"杰青"项目资助数据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对从"优青"成长为"杰青"的228人进行全面剖析,尝试从年度趋势、单位属性、地区分布、获其他人才项目情况等角度分析"优青"成长为"杰青"的规律,并分析探讨提高人才资助效益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了解青年学者对项目资助的需求,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制订35岁以下青年人才资助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更好地帮助和促进青年人才的成长,首先对青年学者的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从资助金额、资助用途、研究困难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高层次人才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高层次人才自身在青年阶段的发展经历,使得问卷调查更有说服力,现对问卷结果加以分析和研究,发掘和探讨,得出结论,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参考,以进一步促进青年学者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鉴于国内关于青年科技人才群体成长影响因素研究的不足,选取2012—2020年我国4 048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青年人才(以下简称“优青”)为研究样本,从性别、年龄、教育出身、学科领域、职业流动等维度分析青年科技人才的群体特征及其与人才成长的关系。结果显示优青的男女比例失衡,年龄主要集中在36~38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以“985”大学居多,工程材料学部的人数高于其他科学部,职业流动规模不大;性别、教育出身和学科领域对青年科技人才早期成长阶段有显著影响,职业流动不会影响人才成长速度,而年龄与人才成才时长之间有较强的负相关性。进而从有关人才项目设置年龄门槛合理性、对人才不问出身可能性、人才职业流动逻辑性三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构建了以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为主体的人才资助链,助推基础研究优秀人才的快速成长。本文以2016年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为案例对象,回溯其科学基金资助及人才成长历程,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其人才成长的各阶段特征及总体特征。研究发现:科学基金在促进高水平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呈现出明显不同的作用,助推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十二五"期间受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支持并已晋升为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优秀青年人才为研究对象,比较其与"十二五"期间通过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并到岗且到岗时年龄不满35岁(含)的海外青年人才,在基金项目支持、主要青年人才计划资助以及顶级期刊科研论文产出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国内本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情况,探讨影响本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主要因素及加强本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建议举措。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资助项目数量、间隔时间、项目类型、论文产出等指标,分析3所独立医科院校2009—2019年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获得后续国家基金项目资助与间隔时间系数情况,研究青年人才成长周期规律,探索助力青年人才成长的措施。研究发现间隔时间系数可作为衡量科研工作延续性的标尺、评判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能力的依据与评价科研产出质量的参考。从高校科研管理角度提出应提升对青年人才的重视与支持,优化管理服务,营造良好宽松的科研氛围,促进高端青年人才培养,为青年人才持续、快速成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分析青年科技人才政策环境与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相关性。以2011—2020年我国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为例,运用K-means聚类算法、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广东省科技人才政策支持系统对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广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政策环境促进了青年人才发展,广东省推进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全面培养新兴重点领域青年人才,青年人才主要集中于头部高水平大学。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全链条人才培育政策为依托,为青年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灵活的发展环境,储备培养新兴重点产业青年科技人才,建设高水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迫切需要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的支撑。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例,分析了环境领域高层次人才发表SCI论文产出的总体概况、论文结构以及学术论文的国际影响,了解我国环境领域高层次青年人才成果的特征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基于Pajek软件进一步剖析了论文的合著关系,掌握该学术圈的主要科研合作网络状况,以期为我国科研管理部门制定人才发展计划和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为研究人员自身成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陶澍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群体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会)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首批资助的群体之一。自2000年以来,该群体在国外SCI刊物上发表论文34篇,其中刊登在Science杂志上论文3篇,在环境生物地球化学领域陆地碳循环、区域多介质模型及内分泌干扰物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  相似文献   

11.
《今日科苑》2017,(5):4-5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4月6日发布了《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为托举工程的更好推进提供了具体指南。该工程项目由中国科协于2015年9月立项,"以奖代补""稳定支持""32岁以下"几个关键词分外亮眼。工程的实施目的直截了当,那就是帮助青年人才在创造力黄金时期做出突出业绩,成为国家主要科技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工程实施以来,备受青年学者关注。有专家认为,此举切中人才成长规律要点,必将为各类人才工程起到积极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合作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及时调整科研合作战略,在进一步加强国际科学基金合作的同时,无偿资助一些有利于推动全球发展和人类进步的科技项目,对国际科技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对2009—2013年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等7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资助国外学者产出的SCI论文(以下称为"我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资助产出的国外SCI论文")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来评价我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对国际科学研究的贡献,并对这些论文的文献计量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专家简介:江赐忠,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遗传学博士,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科委"浦江计划人才"、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人才"、上海市教委"东方学者"荣誉称号与资助。在Nature、Genome Research、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著名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7篇,单篇论文已被引用超过400次。出版国际英文专著的一个章节。  相似文献   

14.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学科布局的重要性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中人才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它主要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吸引海外人才,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以来,已在高层次学术人才培  相似文献   

15.
穆荣平  廖原  池康伟 《科研管理》2022,43(10):160-171
准确把握杰出科学家成长规律是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制定前瞻性和针对性的重要保障。综合使用统计分析、比较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组合对1901—2021年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群体的成长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杰出科学家做出重大成果的时间集中在35~45岁,其重大科学贡献获得学术界认可的平均年龄在57~58岁,其中,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平均获奖年龄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平均当选年龄呈现下降趋势;(2)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重大成就获得认可的时间相对较短,物理学等领域重大成就获得认可的时间相对较长;(3)杰出科学家通常拥有良好的科学教育背景,并在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平台进行过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在一流的学术环境中成长起来;(4)杰出科学家的涌现表现出较强的群落效应和明显的师承关系,师承关系是杰出科学家成长的重要因素,师从名家可以有效促进科学家成长。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杰出科学家支持政策和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制定提出了两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资助谱系包括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优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杰青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以下简称群体项目)和海外及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设立于1987年,用  相似文献   

17.
<正>陈春英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新型纳米材料的构建及其在纳米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突出。在国际一流SCI刊物如Nature Method等发表论文146篇,论文被引3419次,H·Index为34.主编中英文专著3部。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2),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2014年全球高引用科学家(中国仅142人),是中国大陆入选的5名女科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正确认识科研基金资助投入和高水平国际论文产出之间的关系,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引文索引数据库中2012—2016年间发表论文最多的六国(美国、中国、德国、英国、日本和法国)的科研基金资助与论文产出进行整体分析。研究发现,各国基金资助存在三种模式:单一基金主导模式、双基金共导模式、多基金参与模式。各国SCI基金论文的数量是非基金论文的两倍多,被引频次也是非基金论文的两倍多,科研基金资助能够显著提高SCI论文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其中单一基金主导模式下的基金论文的最大被引频次最高。  相似文献   

19.
基金论文是科学基金资助下基础研究创新知识产出的主要载体,其中,高被引论文构成基金资助的一类代表性成果。本文使用2009—2013年收录的SCI论文为基础数据,以论文数占总数2%以上的重点国家/地区和论文数量前十的主要学科作为分析对象,对五年间16个国家/地区相应10个学科的高被引基金论文进行了实证研究,重点比较讨论基金资助现实系统中的学科差异与学科结构,结果发现:各个国家/地区的高被引论文科学基金资助率在不同学科中存在结构差异;中国与美国同属全面覆盖型资助结构。基于数据结果,本文给出了均衡式资助结构、优秀成果后资助与滚动式人才资助三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综合运用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典型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地区基金项目的资助成效进行较为系统地研究。本文研究发现地区基金项目的资助成效主要体现在:对欠发达地区基础研究人才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项目负责人后续获得了面上项目资助,一些人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且有多人入选院士;促进了欠发达地区依托特色学科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双一流"学科;多数项目属于面向区域发展需求的应用基础研究,许多成果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促进"一带一路"区域科技进步与国际合作、带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科研投入等方面也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总结成效与经验,提出优化地区基金项目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