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快速消费品的“蓝海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乔 《内江科技》2007,28(7):32-32
快速消费品行业是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相对利润率最丰厚、销售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行业。能否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无人竞争"的差异化市场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实施以"价值创新"为核心的"蓝海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蓝海战略"要求企业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移向需求一方,从关注并比超竞争时手的所作所为,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通过跨越现有竞争边界看市场以及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与重新排序,企业就有可能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从而摆脱"红海",即已知市场空间的血腥竞争,开创"蓝海",即新的市场空间.通过增加和创造现有产业未提供的某些价值元素,并剔除和减少产业现有的某些价值元素,企业就有可能同时追求"差异化"和"成本领先",即以较低的成本为买方提供价值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刘玮瑶 《现代情报》2010,30(5):78-8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科研情报机构开始意识到提高自身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并将企业竞争中的营销思想引入机构运营策略之中。本文对比分析"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的优势与劣势,并阐述其在图书馆信息服务竞争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家电行业中的引进-吸收-再创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解析了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历程,运用破坏性创新理论和蓝海战略理论,分析了家电企业目前面临的巨大困境、原因,以及日本电视制造业的发展路径,指出中国家电企业引进-吸收-再创新成功的基础是开创"蓝海",由市场拉动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苑》2010,(17):77-80
蓝海战略等于接受了商战的限制性因素,即在有限的土地上求胜,却否认了商业世界开创新市场的可能。运用蓝海战略,视线将超越竞争对手移向买方需求,跨越现有竞争边界,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并重新排序,从给定结构下的定位选择向改变市场结构本身转变。  相似文献   

6.
蓝海战略是一种以创造出一个未知市场为目标的战略。本文以深圳聚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发展历史为例来讲述蓝海的发掘、开拓、执行和巩固过程,着重论述了蓝海战略的精髓即价值创新以及如何进行价值创新,探讨蓝海战略在企业实际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其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探讨蓝海战略和技术创新网络的相关研究基础之上,分析企业如何利用技术创新网络开创蓝海战略,同时提出企业在利用技术创新网络实施蓝海战略时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蓝海战略的价值创新内涵及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两位教授提出的蓝海战略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发展提供了新的范式和实践方法。通过对蓝海战略价值创新内涵进行分析得出,蓝海战略不是单一的创新行为,而是一种集成创新。对国内民营企业蓝海战略的实践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献时空分布研究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社会中,竞争情报已逐渐被政府、企业和组织重视.竞争情报主要从事环境监视、市场预警、竞争分析、策略制定等方面的研究,其重要作用是为政府、企业或组织提供决策,尤其是战略决策的依据.要确立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对所处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对社会潜在焦点,特别是社会潜在需求有较准确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评述国内外关于企业战略管理中"市场信号"利用的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战略管理中"市场信号"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以及"市场信号"与竞争情报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和研究.认为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市场信号"搜集-竞争情报分析-竞争策略实施-信息反馈的"市场信号"开发利用价值链,而CI能力形成及其效率的高低,对于企业战略管理中能否及时感知和识别MS及其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旅游市场结构为垄断竞争市场的基础上,利用一个旅游总需求的决定模型,说明了旅游总需求与潜在旅游人数和旅游需求阻力之间的紧密联系。由此得出,单个旅游企业应当通过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的手段,一方面提高游客对自己的潜在旅游需求,另一方面减轻旅游阻力,从而提高该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企业利润。  相似文献   

12.
应用蓝海战略理论,采用实证分析的办法,对葡萄酒行业的产品隐性需求挖掘与开发进行了研究。从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葡萄酒消费需求的挖掘,对于塑造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具有积极引导作用;葡萄酒产品需求的开发对促进产品价值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葡萄酒酿造企业与葡萄种植的强产业关联效应,可以拉动我国居民消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吉宏伟  陈忠  孙武军 《预测》2007,26(5):75-80
网络外部性和兼容性是网络经济最为显著的两个特征,深刻影响了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各种竞争行为。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产业中,企业产品的兼容性竞争战略关乎企业竞争的成败。本文构建了一个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面对潜在竞争企业的市场进入威胁时,在位企业之间的兼容性决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位企业之间的兼容性偏好以及进入企业对进入兼容性市场还是进入非兼容性市场都取决于网络外部性强度的大小和潜在进入企业的市场进入成本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旅游市场是一个期待开发的蓝海市场。笔者根据对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可行性分析,结合当前大学生消费特点,从4V市场营销理论角度探讨了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并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外部环境、创新平衡性与组织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84家工业企业的样本,考察了外部技术动态性、竞争强度和需求不确定性对企业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之间平衡性的影响,发现企业在技术环境动态性大的情况下追求创新平衡性,而创新平衡性与企业的市场占有、竞争地位、新产品市场优势及新产品进入市场速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服务质量管理日渐成为企业关键的竞争要素之一.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越来越多的中国快递企业纷纷寻求改进服务质量以期区别于竞争对手.论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SERVQUAL模型的维度、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估验证,并将修正后的模型应用于中国快递企业.研究表明修正后的模型更适合中国快递业服务的特征,它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其中新添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维度.由于快递业自身服务的特性,"可靠性"和"响应性"维度需进行一定的修正,"时效性"是对这两个维度的最佳阐释.研究结果还为管理者改善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一些有益的见解与指导.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走出深闺”之蓝海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校图书馆内涵、庞大社会信息需求及优势信息资源3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创建信息服务蓝海战略的可行性.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走出深闺开创蓝海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8.
论企业竞争情报的关键情报课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纲  李博 《情报科学》2005,23(1):29-33
关键情报课题(KITS)是一种识别和确定情报需求的过程,是最初确定竞争情报部门潜在任务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本文论述了关键情报课题的原理和特点,分析了关键情报课题的几种类型及其在企业竞争情报中的重要作用,以此说明关键情报课题对决策者做决策时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并对我国企业如何实施关键情报课题提出了建议与看法。  相似文献   

19.
以专利为视角分析芯片制造领域的国际竞争态势,探索各国核心企业的技术竞争策略和创新模式,以期对中国芯片制造相关领域技术发展提供参考.首先通过聚类和共现等方式识别出芯片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分析该领域的国际竞争格局;然后对芯片制造领域核心企业的竞争演化和技术距离进行分析,归纳不同国家核心企业的技术竞争策略和技术创新模式.研究得出:(1)芯片制造关键技术领域的主要竞争国家为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荷兰、中国和法国,具有最高技术水平的国家是日本和美国.(2)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的明星企业是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和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前者的竞争对手主要为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和美国瓦特洛电气公司.(3)芯片制造领域核心企业的技术竞争策略表现出明显的国别特征,日本企业更注重专业化,美国明星企业更替更频繁,韩国企业专利布局范围更广泛.(4)不同国家芯片制造核心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有所不同,日本企业偏重模仿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相结合,韩国企业注重突破式创新,美国企业以突破式创新为主、模仿式创新为辅,中国企业以模仿式创新为主、突破式创新为辅.最后对中国芯片制造技术发展提出建议:政府加大对明星企业的激励和扶持力度、从制度设计层面加强对中国薄弱领域的重视,企业在制定技术创新策略时结合中国情境和自身实际、了解掌握竞争对手的技术现状和创新模式等.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世界银行2012年对中国25个城市1542家企业的经营环境调查数据,研究了市场竞争对企业研发收益率的影响。基于研发产出存在异质性的假设,本文运用Roy模型对企业的研发能力偏差进行了纠正,并计算出每家企业潜在的研发收益率和无研发收益率,以及因企业特征而异的研发收益率。研究发现,不同竞争环境下的企业研发收益率存在显著差别,低竞争环境下企业的平均研发收益率要高于高竞争环境,企业会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选择是否进行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