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成渝经济区的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点睛之笔,高等教育能为经济增长极提供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增长源的同时,也是一种优质的投资项目。成渝经济区的高校肩负着为发展成渝经济服务,培养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历史使命,但目前成渝地区高校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还存在巨大的差距。通过分析提出成渝地区应该整合教育资源,吸引名校入住和改革高校办学体制,打造成渝地区高等教育优势,带动区域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5,(9):33-39
以跨省级行政区划的"双核五带"经济区为对象,采用地方生产总值份额为基础和固定资产投资份额为权数的泰尔指数法,研究1999-2010年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成渝经济区发展差异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变化趋势,差异性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为先负向后正向。因此,政府应在坚持"双核五带"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深化区域分工与合作,促进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建设,缩小经济区区内经济带的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3.
成渝经济区作为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其发展质量及速度必将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目前,不管从经济总量还是从质量来说,成渝经济区与发达地区相比确实有差距。成渝经济区固然有其劣势,但无疑拥有后发优势,只要我们采取积极措施,充分发挥成渝经济区的后发优势,便能实现经济的大发展,大赶超,从而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4.
2011年3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规划。2011年5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标志着中国的又一经济增长极——成渝经济区正在逐步形成。这个有着9840多万人口的成渝经济区,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5.
成渝经济区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发展水平在西部地区位居前列,然而在经济总量和质量方面,与其它成熟经济区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随着目前城市以及城市圈逐步成为区域竞争的主体,对成渝经济区的主要城市进行综合竞争力评价,可以认清它们各自的竞争力类型和发展条件,并以各城市为抓手,扬长避短,探讨出整体上构建成渝增长极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国内经济区建设发展的比较和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区域经济已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随着区域振兴规划的密集出台,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沈阳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作发展综合试验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增长极.比较分析各经济区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广安在成渝经济区中享有政治、区域和资源三大优势,在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必须全面审视自己,找准自身的定位,科学可行的发展融入路径,建立起融入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的长效战略。  相似文献   

8.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将川渝经济区规划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然而该区域有限的可再生资源和能源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构成一定的压力,如何实现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目标,成为成渝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型的拓展,把生态环境污染指数作为技术因素引入研究模型,以构建川渝区域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污染的影响模型,并通过模型估计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加强川渝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位于成渝间的成渝经济区经济洼地,从核心—边缘结构看,是两个核心区的边缘区,经济集聚力远小于成渝两个核心区。《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对这些地区既是重要的发展机遇,又可能使其发展的挑战更加严峻。文章基于三区域新经济地理学框架,首先分析了落后地区现代产业份额的决定因素,并进行了数字模拟,结论是:如果落后地区的支出份额足够高,那么加强中心地的落后地区与两个发达地区间贸易的政策,可以吸引企业迁移到落后地区。当支出份额达到一定程度时,贸易自由度的上升会在落后地区发生突发性集聚。然后以内江为例,分析了成渝间经济洼地的空间经济特征,并与核心区—成都进行了比较。同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和成渝经济区经济洼地空间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对于这些地区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成渝经济区的构建可以避免行政区经济带来的诸多弊端,实现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成功转变;有利于充分利用成渝地区城镇密集优势,形成成渝"都市经济圈",发挥都市经济圈的能动作用,努力成为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是实现"五个统筹",推进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长江上游经济带"向纵深发展的战略举措。总之,构建成渝经济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渝经济区作为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其发展质量及速度必将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目前,虽然在经济总量和质量两方面,成渝经济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都存在差距,但其无疑拥有区位、自然资源、交通网络、工业体系和产业基础等后发优势。只要进一步巩固完善政府统筹协调作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及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并充分发挥成渝经济区的后发优势,便能实现经济的大发展、大赶超,从而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12.
成渝经济区是以成都和重庆为两个中心所辐射覆盖的经济片区,这一经济片区的发展已经纳入了中央政府的视野,它的大力发展能对周边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形成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成渝经济区产业经济与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现状以及成因,试图从促进二者均衡发展的角度,为成渝经济区的整体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3.
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可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一体化进程提供强大的科技和智力支撑。通过构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发现,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协同程度不断提升,但相较于国内其他城市群高等教育的一体化程度还存在较大差距。通过深挖问题及成因,探索提出编制一体化发展规划、促进量质双提升、创新协同发展模式、提升共建共享水平、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健全协同治理框架等举措,以加快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同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以来,政府、高校和企业三类主体,关于聚集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以高校为中心,政府间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和校际合作等四种共建共享模式。但通过考察发现,成渝经济区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目前仍存在共建共享意识不足、共建共享资源分配不协调、体制壁垒阻碍共建共享融合等问题。进一步推动成渝经济区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应突破思维定势,树立区域共建共享意识;消除体制壁垒,建立健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划定权责边界,维护共建共享下的大学自治。  相似文献   

15.
依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两地聚焦双城经济圈发展的战略目标,已构建起成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框架体系.为全面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迫切需要解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四个问题: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与机制的革新问题;职教城的科学建设问题;职业教育绿色技能培养的路径问题;职业教育招生与就业的协同问题.并对上述四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以更好地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广西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广西高校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广西高校要有新思路,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观念;克服封闭的学院心理,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确立社会效益第一、重在服务的观念.广西高校产学研结合要紧密联系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需求,努力拓展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途径,突破学科界限,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培育学科集群,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立足广西加强合作,努力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的编制和颁布,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学前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牵涉多方要素的整合,与共生理论中强调要素间的紧密联系相吻合。针对成渝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各自为政,尚未形成人才协同培养的情况,以共生理论为逻辑起点,从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三方面构建区域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共生系统,基于共生理论分析成渝双城经济圈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成渝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推进路径,为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合力培养两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成渝经济区城镇化、工业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同影响。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对物质需求的增加,能拉动消费,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但是成渝经济区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尖锐的问题:环境的破坏,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趋同缺乏创新力,产品竞争力弱等。对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职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开拓中小企业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最发达的城市群,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可望建设成为我国第四大组团式城市群。本文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展开分析,认为我国现有三大城市群容纳力有限,发展第四大城市群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而成渝经济区具有良好的城市群基础、经济实力和客观条件,最可能发展成为我国第四大城市群,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为成渝组团式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国家战略行动。科技创新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科技创新指数在各系统中已位居第二。在现阶段该经济圈建设中科技创新以及作为科技创新重要内容的科教融汇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发展合力与科教融汇产出不足、战略科技人才队伍整体不强、科教融汇效果不明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议大学城与科学城“联动”以建设培育成渝科技教育生态圈,促使“塔尖”“塔基”人才同频共振以建设培育成渝科技人才生态圈,助推企业主体、政校两翼协同驱动以建设培育成渝科技产业生态圈,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职业院校全面深度介入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