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世爱 《中国德育》2007,2(7):11-13
生命与教育、道德教育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生命是教育、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内在依据,教育、道德教育以个体发展和生命完善为终极价值追求,道德教育更是对生命的超越和提升。梳理和领悟这种内在关系,找到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契合点,从应然的角度论证在价值多元社会中道德教育的生命价值取向,对教育、道德教育的改革、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命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道德环境的客观变化,这一教育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客观形势。现从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现状出发,结合生命道德教育的背景进行分析,指出当代高校学生生命道德教学水平的提升需要从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教育主体的拓展、教学方式的转变三个方面入手,以正确的思想观念为指导,以有力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抓手,迎合90后大学生自身的习惯与需求,同时整合多方资源,才能解决生命道德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升这一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论道德教育对生命关怀的拓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其根本原因就是人缺乏真正的生命关怀意识,因此消除危机需要人自身的革命,道德教育是提升人素质的一个手段。由于对生命认识的片面化,道德教育本身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拓展道德教育对生命关怀的广度与深度,是解决人类危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生命视野中的道德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要关注人的生命.就道德教育而言.必须转变规范式道德的观念.认识生命在道德中的本体价值.确立道德的生命性.并以此为基础.使道德教育成为生命化道德教育.生命化道德教育以尊重生命为前提.以追求生命的完善为目的.在实施过程中遵循生命化原则、叙事性原则、体验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和主体间的交往原则.  相似文献   

5.
生命道德教育及其伦理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多元文化下生命道德教育的伦理问题凸显出来,出现了人生前途和人生信仰以及价值观的迷失,针对此种现状,本文从生死教育、情感教育以及幸福观教育等方面阐明了生命道德教育的伦理建构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实施生命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人的生命凸显时代,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生命价值的失落现象,学校道德教育的效能减低,为此迫切需要推行生命道德教育.本文试从生命道德教育实施的必要性、生命道德教育的内容、生命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在学校教育中顺利推行生命道德教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漠视生命是道德教育的一大缺憾。敬畏生命包括保持生命和促进并提升生命熏应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理解生命应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熏包括生命发展的平等性,生命发展的全面性和生命发展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沈楚 《高教探索》2006,3(6):88-90
人是一种生命的存在,人的生命存在是人德性生成的基础,但在工具理性主义的驱动下,“人”却在被道德教育放逐。高校有效地实施道德教育,必须让道德教育回归人本身,必须关注学生生命。本文基于生命维度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加强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借鉴生命道德教育的历史经验,分析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现状,有利于探究当代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生命与道德——兼从生命的角度谈道德教育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生命与道德是息息相关的。生命哲学家认为道德的源头是自爱,道德的原则是生殖的原则,而生命的热望是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动力。学校德育的失效,正是道德教育忽视了生命的结果。道德教育应从个体的生命出发,引导生命获得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要关注人的生命。就道德教育而言,必须转变规范式道德的观念,认识生命在道德中的本体价值,确立道德的生命性。井以此为基础,使道德教育成为生命化道德教育。生命化道德教育以尊重生命为前提,以追求生命的完善为目的,在实施过程中遵循生命化原则、叙事性原则、体验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和主体间的交往原则。  相似文献   

12.
走向生命和谐--道德教育与生命的摩擦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是一种境界。道德教育指向人的生命,达到与人的生命的和谐是道德教育至高的境界。审照现实,我们发现道德教育与生命的磨擦依然清晰可闻:或用道德排斥生命,或用生命排斥道德。两种摩擦方向虽然南辕北辙,但根源却是相同的:对生命与道德关系的曲解。道德与生命并不矛盾,因为道德是生命的花朵、是生命的自觉,能够赋予生命以意义。虽然道德与生命之间“和谐之中有磨擦”,但道德教育中的摩擦则多源于错误观念。道德教育要走向内在的和谐,即与生命的和谐,就必须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由排斥生命走向对生命的呵护与激发。  相似文献   

13.
生命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揭示生命道德教育的定义及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开展生命道德教育的急迫性,并提出了实施生命道德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唐桂姣 《生活教育》2014,(4):116-118
道德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始终贯穿生命教育,注重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中小学推行生命教育可以从更新教育理念、重建德育构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王凤云  冯瑞健 《教育探索》2007,(11):108-109
生命道德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而且还应该是生命个体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教育.对内地藏族学生进行生命道德教育必须从其特点出发,转变教育观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谐意识和爱国意识.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着对物质追求的迷失和生命意义的缺失,生存压力的增加和生活意义感的消失,人际关系的淡薄和孤独感的产生等状况,因此生命在道德教育中备受关注。本文就道德教育效能的提高,从珍爱生命、体验生活、关注情感、追求幸福四个方面论述生命道德教育的途径,从而塑造健康而完美的人。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多元化社会中,人们的生命意识日渐加强,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成为时代的重要命题。对此,学校道德教育必须摆脱传统观念的窠臼,由模式化走向个性化.由权威性转向主体性,由机械论转向生命论;从远离学生生命的格局中走出来,回归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现实需要,触发学生生.命感动,从而优化道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道德的事业,必须以抱慰生命为根本旨归。但是,当下道德教育的现状与道德教育抱慰生命的根本旨归是大异其趣的。而我们可以运用生命叙事这一道德教育的方式超越此一困境,从根本上唤醒道德教育的生命诉求。回返道德教育的生命情怀。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应该使生命叙事坚持奠基生活、高扬德性以及尊崇身体的原则。才能使我们在实践中更好的展开生命叙事,使生命叙事承负起沉重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马维林 《教书育人》2009,(12):31-31
学校道德教育应摆脱传统观念的窠臼,南模式化走向个性化,由权威性转向主体性,由机械论转向生命论,从远离学生生命的格局中走出来,回归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现实需要,触发学生生命感动,从而优化道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生命存在和对自身的超越产生了对道德的需要,现实中的道德教育脱离生命需要,走向了生命的另一面,成了对生命的控制和桎梏。只有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引发生命的道德体验,才能使道德内化于生命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