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2013,(4):143-146
2011年1月△本期刊发执行总编杨敏的新年献辞《开拓创新勇往直前》。△《收藏》全面改版,栏目进行调整,设置"墨彩""瓷韵""玉缘""书林""泉苑""博览""人物""专栏""拍坛""寻宝""海外""轶闻""聚焦""沙龙"等栏目。新推出的"专栏"从本期起,邀请铜镜收藏家冯毅开设"古镜寻珍"、古籍收藏家韦力开设"琅嬛墨迹"专栏。  相似文献   

2.
《收藏》2020,(10)
正[主办单位]第三届《收藏》杂志杯最具收藏价值藏品全国海选执委会陕西《收藏》杂志社有限公司[协办单位]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山西省收藏家协会/江苏省收藏家协会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安徽省收藏家协会/山东省收藏家协会[专家成员](排名不分先后)王长启梁晓新洪荣昌黄晓明张国柱戎畋松奚文骏《收藏》杂志是中国大陆第一家艺术收藏类期刊,多年来充分发挥了专业期刊的特色,贴近市场,与时俱进,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广泛信赖。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收藏品交流机会,促进民间收藏繁荣发展,探索创新市场新渠道。本刊继续举办第三届"收藏杂志杯"最具收藏价值藏品全国海选活动。  相似文献   

3.
李兴瑞 《当代体育》2010,(17):79-80
大家好,我叫李兴瑞,是《当代体育》多年的球迷读者,很高兴能通过足球版杂志的当代收藏之星栏目为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多年来的精品收藏。与很多骨灰组的收藏家们一样,我的《当代体育》至今也收藏了上百本,  相似文献   

4.
按语:《收藏界》从本期起向读者郑重推出"中国画通鉴"专栏。本栏目由《收藏界》与中国画通鉴网(www.qiongyan.cn)合办,由中国画通鉴网总编李恢弘先生任栏目学术主持。本栏目将立足于学术性、鉴赏性和市场性高度统一的定位原则,以一刊一网同步的传播方式,来关注21世纪中国画市场及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中国画家,并系统探讨传统中国画的精神实质与发展脉络。我们渴望为广大读者捧出一盘陶情悦性的案头珠玉,为中国画收藏者提供一把投资选择的案头标尺。  相似文献   

5.
韦力 《收藏》2015,(10):131-13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国内收藏类杂志还很少,我最喜欢读的有两本,一是西安的《收藏》,二是北京的《收藏家》。但是《收藏》最初的几年,很少刊登关于藏书方面的文章,《收藏家》也同样如此。《收藏家》大概创刊于1993年,从创刊号开始,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6,(9)
正李烈初(1928~2012年),浙江东阳古渊头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以"火刀""铁匠"等笔名发表文学作品多篇。雅好书画收藏,精鉴赏与画理阐述,著述散见《收藏》《学林漫录》《美术报》等报刊杂志,为多家刊物特约撰稿人。亦为《收藏》杂志专栏作者,发表文章70余篇。《李烈初文集》以其历年在报刊、杂志发表的著述文章为基础,增补了部分未全部公开发表的手稿。文集分上下两册:上册《我手写我心》,辑录文学作品;下册《书画一家言》,所辑录文章以书画收藏鉴赏内容为主,分鉴赏、收藏、  相似文献   

7.
王昆 《收藏》2007,(8):174-174
6月14日至15日,《收藏》杂志社长兼总编杨才玉赴京拜访了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馆长工立梅女士、副馆长冯光生先生。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和协商,决定利用各自的优势,从《收藏》2007年第9期起隆重推出“世界之窗”专栏。该栏目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与《收藏》杂志合办,特聘北京人学艺术学系丁宁教授为栏目的学术主持人,并对栏目进行总体策划和内容指导。  相似文献   

8.
李建伟 《收藏》2006,(10):148-149
中央电视台《鉴定》栏目组继2006年“五一”走进山西后,又于8月初同专家鉴定团进驻内蒙古赤峰市,进行“中华之光,盛世收藏——《鉴定》走进内蒙古”的节目制作。在先期鉴定藏品的过程中,栏目组得到当地政府。收藏协会和收藏家的积极支持,专家团发现了大量民藏珍品,其中有十余件达到一级文物标准。赤峰民间收藏家藏品档次之高,出人意料。该节目于国庆节期间播出。《鉴定》栏目总导演李建伟光生在本文详述节目筹备中的幕后新闻。[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广大群众健身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投入到体育健身的洪流中。为了引导群众科学地运动健身,解答锻炼中的疑难问题,我刊从本期开始在“健身向导”栏目内开设“运动处方”小专栏,欢迎广大读者来信咨询,我们将邀请运动医学方面的专家给予解答。  相似文献   

10.
本刊编辑部 《收藏》2013,(3):142-146
2007年1月本刊北京办事处于2006年12月创办玉龙网站,2007年1月升级扩容为具有门户网站功能的艺超网站。1月本期开辟"《收藏》创刊15周年征文"专栏,刊发7篇读者的征文来稿。"征文"一直刊发至第4期。1月本刊决定,杨敏、张少华担任副主编,原副主编马雨林离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0,(3):84-84
2009年12月18日上午9点,由陕西省收藏家协会、《收藏》杂志社、西安美术馆共同主办的“齐建秋点评中国书画市场”报告会在大唐不夜城西安美术馆报告厅举行。陕西省收藏家协会会长、《收藏》杂志总编兼社长杨才玉、执行总编杨敏、主编李毅民,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西海,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西安美术学院教授陈国勇等出席报告会。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08,(8):156-160
为感谢广大网友.藏友以及读者对艺超网的支持和厚爱.从本期开始.艺超网联手《收藏》杂志特别推出“艺超藏品赏析”专栏。  相似文献   

13.
高功 《收藏界》2012,(12):24-32
自古以来,收藏原本是一项追抚历史、怡养情操的文雅活动,但当前在"一切向钱看"世风的影响下,收藏却充满了"铜臭"、"诡秘"和"欺诈",利益的驱动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藏热潮,几乎每个人都在关注收藏。拍卖会上动辄"亿元"的藏品,牵动着梦想"一夜致富"、企图"捡漏"的众多人的神经,许多人期望家里保存下来的古物件也能卖出"天价";更有不法之徒挖掘古墓、盗卖文物,大肆破坏地下和地上文物,使收藏远离了"人文的精神家园"。出席本届大会的台湾"清玩雅集"的收藏家,以及来自海内外的著名收藏家,他们的收藏理念、品味和操守,值得我们每一个收藏人借鉴和效仿;他们的演讲和发言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本刊除对本届论坛全面报道外,将分期刊登《大会论文集》《大会采访录》《大会演讲录》中的部分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尕丁 《收藏》2007,(8):167-167
今年是《收藏》杂志创刊15周年,为配合定于9月下旬在太原举行的“纪念《收藏》杂志创刊15周年全国万里行”活动,《收藏》杂志社从今年3月份开始与山西省收藏家协会合作,共同决定在《收藏》杂志今年第10期上隆重推出“山西文物收藏”专号。山西省收藏家协会对此非常重视,协调动员全省文物、文化、教育、出版和收藏界的力量,积极主动地开展组稿工作。  相似文献   

15.
袁水清 《收藏》2013,(1):124
20世纪90年代初,以’92北京国际拍卖会举拍、上海朵云轩拍卖公司创立,《收藏》《收藏家》杂志创刊,以及北京古玩城、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和北京翰海拍卖公司等的诞生及各地收藏家协会的成立为标志,中国当代民间收藏跨入历史舞台。20年来,中国收藏事业蓬勃发展,收  相似文献   

16.
李鹏超  李维群 《收藏》2010,(3):158-160
2009年12月28日,台湾著名收藏家、古董经纪人、台北观想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政夫先生做客《收藏》杂志社。一场由《收藏》杂志和陕西省收藏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收藏沙龙正在这里举行。窗外寒风冷峭,室内暧意融融,徐政夫先生以他丰富的藏海阅历就台湾收藏的国际化视野及格局侃侃而谈,吸引了与会者专注的目光。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案例研析》栏目自创建以来,不断摸索着对体育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有效的研讨,特别是以"动作"为基础展开的系列单元构建研讨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技能主题""大运动观""内容体系一体化""运动学习""动作技能"等的提出,为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展开起了较好的引领作用。本期研讨的"转身"课时教学计划,更是让人感到欣慰,提出这样好的话题,显示出了一线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8.
藏界资讯     
《收藏界》2008,(9)
2008中国西藏传统文化艺术高层论坛即将举办由中国收藏家协会、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西藏收藏家协会、西安市收藏协会、《收藏界》杂志社承办的"2008中国西藏传统文化艺术高层论坛"将于2008年9月11日至14日在拉萨市举办。"论坛"通过研究和探讨西藏传统文化艺术收藏品,使广大收藏爱好者和文物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西藏传统文化艺术,进一步提高保护和弘扬我国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各兄弟民族的大团结,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参加"论坛"的代表有:中国收藏家协会负责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省会城市收藏家协会会长、秘书长,海外和港、澳、台地区收藏家协会或收藏组织的负责人,佛教文化艺术品收藏家、鉴定家,研究佛教文化品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3,(1):170-170
由文化出版界专家祝君波先生撰写的《祝君波谈收藏》一书,近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15万字30余篇文章,分成“收藏篇”和“市场篇”两部分,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总结了收藏活动的规律,提出了一些重要且独到的见解,重点篇目如《收藏的三种境界》《国家收藏和私家收藏应并行发展》《收藏家的创造性劳动》《收藏也是创意产业》《收藏行为的私人性和社会性》;二是总结了历史经验,对新形势下收藏的变化作出了理论解释,重点篇目如《收藏环境和观念的变化》《私家收藏的历史新阶段》《华人收藏事业的现状和展望》《廿载斗转呼唤回归》;三是研究收藏和市场的相互关系,对艺术市场的理论构建提出独到的论点,提供了珍贵的借鉴,重点篇目如《跨入亿元时代的中国收藏》《收藏家的条件和素质》《选择艺术品的三项工作》等。  相似文献   

20.
尕丁 《收藏》2009,(8):182-185
6月23日下午,坐落于三亚市解放路一方百货七楼的古玩城内,嘉宾雅聚,笑语欢声,气氖热烈,由海南省收藏家协会、三亚市收藏家联合会、《收藏》杂志社共同主办的“《收藏》杂志创刊200期海南之旅三亚联谊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