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12年《中国好声音》成功引进国外综艺节目,赢得了巨大的利益和名誉。2013年各卫视台一窝蜂似地将目光投向了国外一些优秀的综艺节目,《我是歌手》、《中国星跳跃》、《爸爸去哪儿》等一批从国外引进的综艺节目应运而生,一时火热荧屏,2013年被业界称为引进国外综艺节目的"井喷年"。中国电视自开播后,电视节目的模式从最初的"山寨"到如今引进国外节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种"拿来主义"风行的潮流也有令人担忧之处,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2012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掀起的收视热潮、持续高涨的商业效应和对频道竞争力的强力拉动,显示出引进国外模式电视节目巨大的正能量;在2013年卫视频道广告招标"娱乐会战"中,引进国外模式电视综艺节目的突出表现,让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式话题再次升温。回顾我国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式版权的历程,从偷偷抄袭模仿到悄悄低调引进,再到轰轰烈烈购买模式版权,国外电视  相似文献   

3.
一 近几年,国内电视界向国外购买综艺节目的版权,引进国外节目运作经验,如《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出彩中国人》等.再就是国内各大卫视之间“相互借鉴”,比如在《极限挑战》和《偶像来了》节目中都出现了“拉飞机”的游戏场景,《超级演说家》和《我是演说家》节目中嘉宾和节目板块雷同.原创节目是目前我国综艺节目需要突破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2013年国内各大电视台确定引进并播出的海外模式节目超过50档,被称为海外引进节目的"井喷年"。这个势头进入2014年依然热度不减,各大省级卫视从引进国外版权入手,打起了中国电视市场的综艺争夺战。到了2015年,国外引进的综艺节目中,老节目的持续制作和新节目的不断引进,使得规模和数量更加庞大。然而对于已运行成功的国外版权的引进并不能保证栏目的万无一失,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引进后的版权节目是否会适合本地"水土"。所以除了前期调研只看国外收视率的高低、节目精良的制作外,能否顺应本国社会文化语境更是值得探究的。本文是从最新最热的韩国综艺节目《Running Man》的中国引进版《奔跑吧兄弟》为对象,从社会文化语境的角度,来进行探究反思。  相似文献   

5.
2013年,被称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版权引进年"。浙江卫视先后引进了一大批好口碑的优秀节目模式,如《中国星跳跃》、《中国好声音》等,经过本土化制作,在电视荧屏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收视新高。本文以引进综艺节目为中心,分析我国引进节目所经过的阶段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谢金华 《声屏世界》2013,(11):52-53
2013年7月12日,《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王者归来”。从追赶别人到被人追赶.这对浙江卫视来讲既是一种荣光.也是一种考验。《中国好声音》不负众望,第一场就以3.516的收视率傲视群雄,而且还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一个《中国好声音》节目竟然收获20个亿,创下了综艺节目首播收视、市场份额、到达率、忠诚度等多项全国新纪录。《中国好声音》≥20个亿,这一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相似文献   

7.
正从《中国好声音》模式引进到向海外输出《我不是明星》节目模式,浙江卫视仅仅用了不到三年时间。作为一种电视节目形态和文化产品的结合体,节目模式的成长成为电视产业升级之路的新趋势、新亮点。浙江卫视自"中国蓝"品牌诞生以来,引进多个国外综艺节目模式,其中最成功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2012  相似文献   

8.
李子瑾 《青年记者》2017,(26):60-61
自2017年年初以来,以《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开始进入“刷屏时间”,收视率和口碑不断飙升,掀起了一阵文化综艺热潮,改变了近年来娱乐真人秀独霸综艺节目的格局.文化综艺节目的热播形成了一股清流,让综艺节目实现了真正的“精神回归”和“价值回归”,也让人们认识到了中国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魅力以及文化综艺节目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李婕婷 《传媒》2015,(19):64-65
2014年,浙江卫视推出了一档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作为一档全新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自开播以来便吸引了大批忠实观众,引起全民收视风潮.《奔跑吧兄弟》引进自韩国超高人气综艺节目《Running Man》.《Running Man》是韩国SBS电视台的综艺节目,数年来连续每周播出,在游戏中创造了经典的撕名牌环节,使得许多综艺节目争相模仿,在全亚洲拥有极高的人气.随后,随着大众口味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韩国综艺节目的创作模式发生了改变,国内对其的引进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韩国综艺节目从"明星+游戏"的路子逐渐转变为做"真实类娱乐节目",我国对于韩国综艺节目的引进方式也从单纯的引进播放,发展成购买节目版权进行本土化包装,制作成"韩国路线"和"中国模式"相结合的综艺节目.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海外引进节目模式在我国电视荧屏呈现"井喷"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就有近30档来自海外模式的综艺节目陆续在电视媒体亮相,其中《开门大吉》、《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基本都是对引进节目模式的本土化改造而获得收视佳绩的。海外节目模式引进为原创力不足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补血",但令人担忧的是,对"补血"一味依赖则会引起"造血"功能缺失,进而削弱原创能力。2013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就对扎堆现象严重的歌唱选拔类节目下发整改通知:要求对这类引进节目实行总量控制,并要求各卫视提高原创节目比重。从某种  相似文献   

11.
陈剑 《传媒》2017,(18)
电视综艺节目是近几年我国电视市场发展较快的一种节目类型,它满足观众休闲娱乐的文化需求,在市场的推动下实现了较快发展.国内如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等地方频道,走在综艺类节目的前沿,引领国内电视节目的发展.无论在电视节目理念还是节目形态上,都为我国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和新路径.电视真人秀节目作为综艺节目的重要类型,近几年迅速发展,成为电视综艺节目的一匹黑马.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煽情化、低俗化和庸俗化的倾向,有的制造噱头博取观众眼球,甚至为了打动观众不惜编造故事,这不利于电视综艺节目本身良好生态环境的打造,也不利于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江苏卫视斥资引进的《中国好声音》节目,一改常态,回归音乐本身,而不是对选秀者个人的过度关注.这种新模式,使节目一经播出,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成为我国近年来引进国外版权进行本土化改造的成功典范.那么,作为标杆性的电视节目,其如何运作与实施,如何引领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值得国内电视节目制作者借鉴.由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栏目组编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的《梦工厂:音乐电视真人秀节目运作秘籍》一书,以《中国好声音》栏目组的内部视角,为我们第一次全面呈现出《中国好声音》的筹备和运作机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全面的内部资料,也使得该书成为研究综艺节目发展的重要作品.全书从《中国好声音》节目的版权引进,到如何寻找导师和学员,如何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揭示.  相似文献   

12.
2013年被业内人士形容为"海外综艺节目模式引进井喷之年",中国的综艺节目开始迈入一个大制作、大投入的大片时代,尤以《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这些节目最为突出,均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然而,在这些节目热播的背后,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本文以《奔跑吧兄弟》为例,进行一番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张莉 《新闻世界》2013,(9):53-55
在我国电视综艺节目泛滥且同质化的困境中,2013年新年伊始,湖南卫视实力歌手巅峰对决节目《我是歌手》让电视观众耳目一新。这档引进自韩国版权的节目,以其大手笔制作、新颖的节目形式和真诚的立意打动了观众,获得巨大成功。本文试从该节目的传播特征和创新营销方面来探讨《我是歌手》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随着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的热播,节目引进又一次成为话题。近几年,中国从其他国家和地区引进了很多节目版权,制作出了高水平的娱乐节目,比如《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我是歌手》等等,与以前相比,近期从韩国引进版权制作的节目较多,带来了极高的收视率与点击率,比如《爸爸去哪儿》,此节目在中国综艺节目热排行榜上位列第一。通过该节目,受众能够认识不为人们所熟知的艺人及其孩子。那么韩国综艺节目制作过程中的特色在哪儿,这就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的热播,节目引进又一次成为话题。近几年,中国从其他国家和地区引进了很多节目版权,制作出了高水平的娱乐节目,比如《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我是歌手》等等,与以前相比,近期从韩国引进版权制作的节目较多,带来了极高的收视率与点击率,比如《爸爸去哪儿》,此节目在中国综艺节目热排行榜上位列第一。通过该节目,受众能够认识不为人们所熟知的艺人及其孩子。那么韩国综艺节目制作过程中的特色在哪儿,这就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从偷偷模仿到低调引进,再到轰轰烈烈购买节目模式版权,国外电视节目模式版权的引进,给我国电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值得观察和思考。一、必要性1.突破了创优瓶颈,转变了制播理念。从1998年央视《城市之间》和《幸运52》的开播,开了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式版权的先河,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电视节目制作理念,到近几年比较火的《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等节目,实现了"以内容为核心"到"内容与模式融合"的转变,以及我国电视制作与传播理念的重构、主流价值与传播效果的完美结合。中国版《爸爸去哪儿》在韩国原版基础上结合中国观众的特点与习惯对节目进行调改。从2013年10月12日公布的数据来看,《爸  相似文献   

17.
单幸 《青年记者》2017,(18):35-36
继2014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之后,近年来一系列文化类综艺节目再次引发强大收视“热浪”,《中国诗词大会》让人沉醉于诗意之美,《见字如面》让人重拾对书信的感动,《朗读者》更是被赞为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文化类综艺节目刮起的旋风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是高唱“清流”赞歌之时,更应该适时反思不足,只有这样文化类综艺节目才能更好地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卫萍 《青年记者》2016,(8):23-24
美国学者格伯纳在1967年通过研究提出教养理论,即电视对受众存在潜移默化的“教化”效果.近几年,中国综艺节目大量引进、购买国外综艺节目版权,为迎合大众娱乐口味,节目的伪人性化和低俗化不断消解电视节目的寓教于乐功能.四川卫视2015年7月推出首档历史体验真人秀节目《咱们穿越吧》,其充满想象力的形态和对中国历史的独特展示,具有人文情怀.节目推出后,在口碑和收视上获得双丰收.本文以这档节目为例,以教养理论为研究视角,探讨人文关怀对于综艺节目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经历了一个被归纳为“晚会时代”、“游戏时代”、“益智时代”、“选秀时代”的发展历程.这期间,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发展浮浮沉沉,一些曾经特别欢迎的综艺节目,如《正大综艺》、《综艺大观》也消失了.之后,新媒体的出现,国内外各种优秀的综艺娱乐节目让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对我国的综艺娱乐节目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我国电视综艺行业首先要看清楚自身存在的缺陷,其次要善于发现和借鉴国外同行业节目的优点.本文以浙江卫视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为例,看我国综艺节目发展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20.
5月20日晚,湖南经济电视台本该直播的《幸运2000》综艺节目却被一档录播综艺节目《星际大联盟》替代,这表明曾缤纷五载的《幸运》系列节目走完了它生命的旅程,将永远成为观众记忆中的一个段落。《幸运》节目的“下课”,出人意料,观众和同行为之惋惜。曾记否,1995年12月23日,大型直播综艺节目《幸运3721》一开播,便给湖南电视观众送去了一股清新之风,一时间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热点节目。它不仅成了湖南电视综艺节目的“点火”者和领头雁,而且为促进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繁荣和火爆起到了催化作用。之后,《幸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