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是近年来教育技术和学习科学研究的热点,协作知识建构是CSCL的主要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如何支持和促进协作知识建构是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社会建构主义和对话学习理论基础上建立的基于对话的教学设计和基于研究与实践的协作学习过程模型可以作为一种系统的教学模式,引入到CSCL学习环境中来支持协作知识建构。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困难和问题调查,以及CSCL课程实践证明:旨在提高学生对话能力,促进学生不同类型对话产生和发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促进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是有效的,学生在协作学习中能掌握并运用这些策略来促进协作学习。实现知识建构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了能够从CSCL活动中揭示群体认知发生的过程和特点,最终为计算机支持下的交互研究和提升协作知识建构绩效提供新的思考途径,本研究采用动态视频转录的方法,在同步CSCL学习活动过程中,观察由参与者无意识所发出的非言语交互行为信号(身姿、面部表情、手势等),以此进一步考察学习参与者在活动交互过程中的非言语交互行为特征及其行为同调性.研究结果表明,非言语交互行为同调性研究在微观层面上为揭示CSCL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群体认知提供了坚实的佐证,并为揭示CSCL学习活动过程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本研究提出的建议对于分析与指导CSCL活动设计和应用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为开展CSCL活动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学习个体成功进行角色扮演是CSCL协作学习活动能有效进行的关键之一.本文在综合文献、经验的基础上描述了CSCL角色形成的条件框架.运用逻辑分析法归纳出20种协作角色并形成协作角色理论.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protégé本体编辑工具建构了协作角色本体,期望以CSCL协作角色形成条件框架和协作角色理论为依据,以协作角色本体为技术,进一步设计与开发CSCL协作角色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4.
国际学习科学协会(ISLS)前主席,皮埃尔.狄隆伯格(Pierre Dillenbourg)教授是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培训及其技术研究与支持中心(CRAFT)的主任,也是《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丛书》(CSCL Book Series)的主编。本次访谈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个关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的研究与发展概要。狄隆伯格教授认为,CSCL的贡献不仅在于为专业培训领域提供了增进知识生产的学习技术,更在于其所包含的一系列的概念、思想和取向等对整个教育系统的渗透。协作学习,无论有没有计算机,都不是一个可以自动导致预期学习结果的处方。CSCL研究者已经研究了导致小组(或团队)生产积极学习结果的必要互动类型,并将技术运用于设计、研究和增进必要的互动。应当从一个"整合的学习"的视角认识CSCL,可以借助对情节的设计和不同工具的支持,将CSCL活动嵌入到正式或非正式学习场景更为综合的活动系列中。与此相应,CSCL研究者提出了十个方面的研究主题:即社会互动与个人化、媒体有效性、共享知识的建构、模仿倾向、中介作用、脚本、互动分析、表征、计算装置和虚拟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CSCL中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分析三个CSCL(Computer Supponed Conaborative Learning,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学习小组的三次为解决问题而开展的专题研习活动,聚焦于CSCL小组的知识建构层冰及知识建构过程的研究.本文作者使用了参与性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等方法,对三个小组的三次专题研习活动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中,出现了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线索,综合其他学习途径而实现新知识建构的特征;2.三个小组的三次专题研习活动中,有78%的知识建构达到了意义协商层;3."提问-响应"和"阐释-澄清"作为主要的知识建构的认知行为出现在三个小组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而知识建构层次能够达到意义协商层的小组,其知识建构过程还包括有"冲突-辩论"和"综合-共识"的认知行为;4.知识建构是一种学习者之间分享知识、深化认识和意义协商的开放性的互动活动,而非教师担当权威控制的互动活动.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是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学习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关注的是在计算机的支持下人们是如何在一起进行学习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协作学习中的应用促进了CSCL的快速发展,目前CSCL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不同领域背景的专家从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教育技术学和学习科学等视角来研究CSCL。CSCL中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协作学习的本质和计算机是如何支持与促进协作学习的。和个体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更具有社会属性,其主要目标是协商意义和建构知识。信息技术介入到协作学习中,改变了学习的方式和形态,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在计算机支持的小组学习环境中,小组学习的过程究竟发展了哪些情况,学习者之间是如何利用技术工具来共同协商意义和建构知识的,信息技术和协作学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以及研究小组协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都是CSCL领域所关注的问题。美国Drexel大学信息科学学院的Gerry Stahl教授是致力于CSCL研究的知名专家,他是《国际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upported Co...  相似文献   

7.
CSCL协作知识建构是CSCL的核心所在,本文在现有协作知识建构过程模型的基础上,依据动机理论和组织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对异步CSCL情境下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的动力开展深入探讨,创新性地提出异步CSCL情境下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的动力机制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分析框架对华南师范大学07级同学异步协作知识建构活动进程开展个案研究,发现个体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动机会引发个体间的认知性、社会性和教学性互动,个体间的互动以群体规范、群体认同感、情感交流和教学管理等为中介对个体的后续动机产生影响,实现协作知识建构。在群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和群体均要注意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动机,促使协作知识建构活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8.
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中,协同知识建构是其重要追求目标。然而如何评价CSCL中的学习协同是高质量的,却没有公认的标准。相应的,CSCL的评价及为达到理想标准的推进策略研究也就无法深入。本文讨论了研究协同知识建构过程的多个角度,然后把多种角度进行综合,提出了评价高质量CSCL协同过程的初步框架,并经过专家访谈和调查对此框架进行发展和确定,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指标体系,从而为研究形成符合期望的CSCL协同知识建构支持策略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CSCL学习活动设计是CSCL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不仅仅关注表现和内容,更注重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但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的同类研究,发现CSCL学习活动设计中缺失了对设计策略的系统研究.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提出CSCL学习活动的设计策略为根本目标.同时选取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系2009级本科学生利用Blackboard(1)平台开展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设计策略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研究最后还提出后续研究将创新研究方法,完善CSCL学习活动设计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0.
CSCL技术的发展为参与学习活动的个体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协作学习环境。为了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使学习个体能在CSCL环境中顺利地进行协作,更好地利用网络上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资源的使用效率,须用本体来对CSCL的参与个体和学习资源进行定义,使到在CSCL中的学习资源能被统一的表示,完成以学习资源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知识交互,并进行以知识获取为最终目的的资源重组,使基于本体的CSCL的学习资源管理系统模型的实现和测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CSCL中基于对话的协作意义建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协作意义建构是CSCL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从对话的视角,探讨了协作意义建构过程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以具体的网络协作学习课程为案例,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协作学习过程中的对话类型、结构和功能,并深入分析了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研究表明,协作意义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对话的、社会性的实践过程,小组成员通过不同类型的对话来协商意义、建构知识、创作作品,促进学习者个体对小组共享的理解和意义的内化。认为基于对话的协作意义建构过程的循环模型,对CSCL环境设计、过程分析和评价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STEM教育注重通过跨学科的协作学习发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近年来,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被广泛应用于STEM教育。然而,其效果如何?其采用的各类技术和教学策略对学习效果有何影响?上述问题的明确有助于完善STEM教育中跨学科的协作学习设计。基于对2009至2019年间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142项相关实验和准实验研究成果的元分析发现:在STEM教育中应用CSCL整体上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且相较于过程类和情感类,其对认知类学习效果的作用最为明显;从学科来看,其对科学、工程学和教育学的影响相对较大;从采用的技术来看,通信技术、动态呈现技术和共享共建技术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更加显著;从教学策略来看,案例式、游戏化、知识建构和探究式等教学策略更能提升学习效果。因此,在将CSCL应用于STEM教育时,应当加强针对情感类目标的设计以激发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和认知成果,注重发挥共享共建类技术在知识可视化表征、知识追踪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整合多种教学策略推进协作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3.
Ubiquitous CSCL 的概念模型与关键技术要素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自然、和谐的学习交互环境为主要特征的计算机支持的泛在协作学习(Ubiquitous CSCL)是近年来国内外CSCL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内容分析和归纳演绎等过程,探讨了Ubiquitous CSCL的概念模型、关键交互技术、普适终端技术、协作知识建构的基本过程和基于智能空间的交互模型。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讨论的CSCL(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非常普及,这是因为网络论坛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协作学习环境,方便学习者以个体或小组的形式参与网络交流过程.为了探讨基于网络讨论的CSCL活动过程,本文采用案例研究和内容分析法,对基于Salmon模型设计的CSCL活动过程从帖子数量的分布情况、分享情况、对话情况和文本类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性是网络CSCL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CSCL活动的不同阶段,本文所探讨的CSCL活动过程的四个方面分别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性.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指导CSCL活动设计和应用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CSCL中成员知识共享的需要特征与激励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成员间的协作交互,目的是促进和达成个体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的发展.因此,成员之间知识共享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协作学习的效果.本文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结合CSCL的特点,通过实证研究发现,CSCL中协作小组成员的需要存在着不同层次、各层次需要需求程度均较强烈且类型多样、社交需要需求程度最强烈、自我实现需要需求程度相对较弱且成员态度差异性较大.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小组的知识共享情况,研究还发现,在知识共享方面有积极表现的小组对较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需求程度更为强烈.最后,根据成员的需要特征,文章还探讨了促进CSCL协作小组成员知识共享的四项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交互分析的协同知识建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该指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主要研究协同知识建构的过程以及设计工具支持这一过程的实现,而共享、论证、协商、创作、反思和情感交流是实现协同知识建构的基础。目前,交互分析是明确CSCL中协同知识建构的本质、把握其规律的主要研究方法,其应用主要有四个方面,即通过分析成员个体和小组整体的知识结构变化、关系网络形成、互动结构、协同知识建构水平等来探讨协同知识建构的基本规律。该最后还分析了一个以这一方法来评估协同知识建构水平的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发现当前在CSCL(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即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研究中存在在线学习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分析了CSCL中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和知识获取的影响。假设在个人学习和协作学习阶段的学习动机都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影响着学习活动和知识获取。研究结果显示,CSCL中个人学习和协作学习阶段学习者的目标取向是与学习者学习活动中的知识获取相关联的,学习动机结构类型与知识获取和学习活动存在部分联系。  相似文献   

18.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知识创新学习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的重要发展目标。知识建构社区以知识建构理论(Knowledge Building)为指导,运用知识论坛(Knowledge Forum)作为交互平台,围绕观点改进进行知识创新学习。本研究利用Newman批判性思维量表对一个小学五年级知识建构社区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社区整体表现出较深的批判性思维和学习深度,学生在批判性思维的各个方面上表现并不均衡,解决问题的各阶段批判性思维深度没有一致性趋势以及社区批判性思维和参与度呈现显著正相关等。研究结论对知识建构社区及国内CSCL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情境认知和学习建构研究.使人们对学习设计的焦点开始汇聚到隐性知识建构。促进学习过程中隐性知识的建构,不仅是知识论视野下教学改革的重要诉求,也是认识论视角下提升学习质量和浸润的有效策略。在分析隐性知识内涵的基础上,以隐性知识建构的技术论和转化论为基础,在操作层面上具体讨论了基于隐性知识建构的网络学习活动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20.
动机视角下的CSCL学习活动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SCL学习活动设计是CSCL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学习主体和共同体成员的动机是驱动CSCL活动的动力,CSCL行为的发生是为了满足学习主体和共同体成员的动机。但综合分析国内外同类研究,发现CSCL学习活动设计中缺失了对动机的系统研究。本文在对动机理论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以活动理论为指导,创新性地提出"动机视角下的CSCL学习活动设计模式"。在这一模式指导下,设计了"网络支持的学案设计"的CSCL活动方案,选取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2007级本科学生利用Blackboard开展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由于使用了有效的动机激发策略,实验班同学的动机比控制班同学的动机更强,表现为实验班同学更多地参与到CSCL活动中,并且合作制品质量亦高于控制班的作品质量。实证研究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动机视角的重要性和该模式的有效性。研究最后还提出后续研究应关注有效动机激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