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有不少人著文谈到矛盾的两种普遍性,即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和矛盾性质的普遍性。他们认为,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对矛盾的普遍性的规定,讲的只是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的普遍性除了指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外,还指矛盾性质的普遍性,即同类事物中具有共同性质的矛盾。我们认为,毛泽东对矛盾普遍性的规定,含义是明确的,规定是科学的。把矛盾的普遍性划分为矛盾的两种普遍性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这种划分不仅不符合毛泽东的原意,而且在理论上也是不能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2.
矛盾普遍性,一是指“存在”的普遍性。矛盾“存在”的普遍性揭示了矛盾的客观性和绝对性。要解决这一理论问题,就要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以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概括出矛盾普遍“存在”的内涵——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使学生明确,矛盾无处不在,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矛盾无时不有任何事物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矛盾只有  相似文献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这是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提出来的。我国哲学界有的同志在阐发这个问题时,往往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这对范畴仅仅看成是一般与个别范畴的简单重复。我认为,这是两对不同的范畴,不论从性质、内容,或从作用上说,前一对范畴比后一对范畴更为丰富和宽广。因为一般与个别范畴主要揭示“属”与“种”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范畴则揭示事物矛盾系统的纵横层次之间的网络关系,揭示事物矛盾发展的趋势,因此,它在矛盾学说中占有精髓地位。如果说,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范畴仅是一  相似文献   

4.
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1.内容: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2.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在从哲学角度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时,阐述了认识事物必须弄清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强调对于具体的事物做具体的分析,指出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他在教育全党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指导革命实践时,指出正确的态度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  相似文献   

6.
《中学数学月刊》2011,(7):50-51
【本章概述】 本章研究的是最简单的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是研究其他图形性质的基础知识.本章内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研究对象,且有很强的现实性.尤其是对线段和直线、射线以及余角、补角、对顶角性质的研究,反映了“观察、操作-猜想、探索-说理”的认识过程,这也是我们今后研究其它图形性质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认识过程,学习时要深刻体会,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7.
宋紫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2):34-35
把传统的矛盾普遍性概念分为两个矛盾普遍性概念,即矛盾存在普遍性和矛盾性质普遍性,既克服了传统表述中存在的概念不明确、前后不一致的逻辑错误,又较完整地保留了对相关思想的传统表述;同时,还避免了关于把矛盾普遍性定义为一个概念的两层意思所引起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 ,无处不存在着“共性”与“个性”的教学矛盾问题 ,本文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这一辩证关系 ,来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不同质的矛盾。观点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我们在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概念时讲的是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但在讲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时讲的却是矛盾性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前后不合拍。近年来,有些教科书把矛盾性质的普遍性加进了矛盾普遍性的含义中,弥补了一些漏洞。但由于性质普遍性的定义不妥,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形”之维可以从形态与形式、把握时代的要求、多样性与变动性等内容上予以科学把握,“质”之维可以从内在本质规定性、普遍性的质料、一致性与稳定性等内容上予以科学把握。在现实层面,“形”与“质”不可相分,存在紧密的内在关联性。为此,要注意“形”与“质”相互分离的问题,深刻把握“形”与“质”相互统一的意义,形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与“质”相互统一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的开始阶段应从“整体”入手,粗知内容大意,做到“胸中有全文”,接着在粗知全文的基础上进入“部分”,深入课文每一部分中进行理解。要注意掌握各部分内容之间、各部分与整篇课文间的联系,把“部分”放到“整体”中理解,以求得对课文有个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最后再回到“整体”,这后一个“整体”比前一个“整体”有质的不同,起了质的飞跃,即对全文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等等都有较深刻  相似文献   

12.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一切事物作为过程而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矛盾即过程,而过程的根源在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是事物发展过程的矛盾,过程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过程。”所以,从这个意义讲,教学过程就是由矛盾组成的,它时刻变化着、冲突着、发展着。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相对,它强调事物的“个  相似文献   

13.
对哲学判断论的能指矛盾和断定矛盾,作了具有实证内容基础的对应关系研究,而不是纯形式的研究。由此,从“有S型”性质判断的实证例子中,归纳出其非否定是针对“量-质-真值”断定项的否定,其反否定是针对“主-谓-命题”描述项的否定。进而,用事实验证了具有正反对称互补关系的逻辑形式否定演算规律和描述内容否定演算规律。  相似文献   

14.
(二)对于具体的问题作具体的分析我们不仅要敢于正视矛盾,而且要善于研究和解决矛盾。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勇气,没有勇气是做不成什么事情的;但是,只有勇气还不够,还要有智慧,“有勇无谋”是做不好什么事情的。要有智、谋,就要学会研究和解决客观事物的矛盾。研究和解决矛盾,首先要认清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的,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串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是,各种不同的事物,在各个不同的时候,矛盾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而存在;而特殊性是属于一定的普遍性的,是一定的普遍性的具体表现。例如:阶级社会里普遍地存在着阶级矛盾,但是各种不同的阶级社会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阶级矛盾,奴隶社会有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封建社会有封建社会的阶级矛  相似文献   

15.
现行教科书、辞典上把“矛盾普遍性”等同于“共性”是不正确的。矛盾的普遍性是就矛盾存在的范围而言,共性是就各种事物有共同性而言  相似文献   

16.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包括: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遵循“个性—共性—个性”的认识顺序;既要善于抓住重点,也要学会统筹兼顾;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原理和方法论对应结构如下图所示:对矛盾分析的方法的理解应注意如下几点。1·矛盾分析的方法各方面之间是层层深入的关系如上页结构图所示,“①—②”说明:从空间上看,“矛盾普遍存在”是说事事有矛盾。那么,每个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否都一样…  相似文献   

17.
在有些哲学教科书中,关于“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这一定义,只注重矛盾特殊性与事物的质的联系,忽视了矛盾普遍性的作用,这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从本体论来看,第一,它难以说明不同事物的同源性。第二,难以理解事物之间的转化。从认识论来看,第一,有碍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第二,看不到已有知识在认识事物中的作用。第三,在形式逻辑上也排除了类比的方法。第四,也使事物变得难以表述。因而,质的这一定义,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改革的浪潮使教育与经济、科技日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育与科技、经济一体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在笔者看来,认识和处理教育与其它社会经济活动关系的关键,是要认清社会经济发展中教育的超前性质。一、教育超前性质是“面向未来”和“优先发展”的共同基础教育的超前性质是教育本身的固有性质,它的内容要由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来规定,其表现形式是在时间序列上教育行为要发生在教育行为的社会后果之前。从质上说,表现为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标准。当然,一般社会活动也有其超前性质。教育超前性质的特殊性在于:一般社会活动的超前性质体现在主体与客  相似文献   

19.
问答题是各类考试必考题型之一 ,在平时测试和高考中 ,不少学生因答题不全而失分 ,除了基础知识不扎实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高层次的理论思维形式 ,是科学的认识方法论 ,借助于这一理论武器 ,就能够提高解题能力。一、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解答“体现……道理”与分析说明类问答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  相似文献   

20.
刘琦 《考试周刊》2013,(87):121-121
文章介绍了三种差别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的方法:一是依据内涵和性质判断:在具体的习题中如果题目强调的是题中对比双方对立的一面.一般适用矛盾主次方面的原理.如果题目强调的是对比双方的相辅相成.则一般适用主次矛盾原理;二是依据命题的设问方向判断:如果材料侧重于解决问题。即改造世界。一般适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如果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某事物的评价或看法,即认识世界,则一般适用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三是依据标志性词语、典型的俗语、成语判断:题中出现“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抓主要矛盾的表现,题中如有“总的来说”、“识大局”、“判断性质”等时。则体现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