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中国国内出版的所有关于电视理论的教科书里,电视谈话节目都被列入“新闻评论”类节目范畴之中。在中国国内所有电视台里,有关这种“脱口秀”(TALK SHOW)节目都是由新闻评论部门或者社教部门来制作。这里,便出现一个问题:在国外,为什么许多电视谈话节目是由娱乐公司来制作的?同时在许多国外电视理论的专著里,人们通常把电视谈话节目  相似文献   

2.
肖舟 《视听界》2011,(6):69-71
《简明广播电视词典》中,脱口秀被定义为“通过讨论对新闻或社会问题进行评论、表达观点的一种形式”,主要特征是脱口而出,强调主持人的现场即兴发挥。广播脱口秀最早起源于美国,到了上世纪60年代,以新闻评论为主的舆论表达成为当时脱口秀的主要内容。上世纪80年代,大众传媒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媒介娱乐化和文化娱乐化倾向,于是娱乐脱口秀节目大量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张迪 《记者摇篮》2010,(3):76-77
如今,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应该肯定它积极的意义,因为它既是在报道形式上的一种创新和发展,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凸现细节,深化新闻主题。既然娱乐是观众的普遍要求,那么大量制作、播出娱乐性节目甚至将新闻也用娱乐化手段来制作就成为一种选择。因此可以说,电视把一切都变成了娱乐,新闻也变成了娱乐。但是,在娱乐化新闻创造较高收视率的时候,过度娱乐化也会对电视新闻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牛娜 《新闻爱好者》2010,(10):120-120
"脱口秀"这一节目类型最早出现在美国,在节目中主持人通常不事先备稿,讲究脱口而出、临场发挥。2004年我国内地第一档电视娱乐脱口秀节目《东方夜谭》在东方卫视播出;2005年央视经济频道开办了《今晚》,这档“借鉴国际电视新型态的夜间轻资讯”栏目也是一经推出就好评如潮;  相似文献   

5.
脱口秀这一节目类型最早出现在美国。节目中主持人通常不事先备稿,讲究脱口而出、临场发挥。2004年内地第一档电视娱乐脱口秀节目《东方夜谭》在东方卫视播出,其后娱乐脱口秀节目在中国逐渐兴起,如央视的《今晚》、浙江卫视的《太可乐了》等,但一段时间后它们又逐渐相继退出。脱口秀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成为中国电视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李蓓 《视听界》2007,(4):64-65
舞台上华丽热闹的歌舞秀,演播室里笑骂嘲讽、脱口成秀,主持人的插科打诨,场内观众的揶揄欢呼……这些狂欢化的表征在湖南本土娱乐脱口秀节目《越策越开心》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与《超级女声》这场全民狂欢的娱乐盛宴相比,《越策越开心》像一场“跳梁小丑”式的狂欢秀,说它是“小丑式”不是要贬低其节目品味,而是想借此来形容节目中所表现出的非正式的娱乐特质和娱乐形式。  相似文献   

7.
孟亭 《新闻实践》2013,(8):63-64
作为典型的“主持人型”媒体,广播媒体的品牌某种程度上是构架在节目品牌、主持人品牌之上的。电台名嘴成为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任何一家强势电台都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脱口秀节目及极具影响力的主持人。那么。广播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何以征服万千听众?一家电台又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脱口秀主持人呢?  相似文献   

8.
林立 《视听纵横》2007,(3):44-45
《波士堂》(BOSSTOWN)是由第一财经、东方卫视、唯众传播联合打造的一档充满娱乐精神的高端人物脱口秀节目。在上海东方卫视和第一财经电视开始播出,观众反应良好,已成为时下热播的商业脱口秀栏目。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娱乐资讯的核心特质即新闻外壳,娱乐内核.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娱乐是商品.因此对于娱乐资讯节目而言,品牌的打造与维护特别重要.作为整合各方资源的平台,娱乐资讯节目的品牌打造将延伸至"大娱乐"品牌.本文上海文广新闻集团制作的娱乐资讯节目<(新)娱乐在线>[1]为例,从节目定位、品牌打造、娱乐资讯节目在娱乐产业中的作用等方面探讨电视娱乐资讯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袁玲 《新闻前哨》2003,(5):30-31
“脱口秀”即“TALKSHOW”。它一出现在屏幕上,似乎就走了一条背离电视规律的道路,因为电视习惯以声画见长,“脱口秀”恰恰不能发挥画面的特点。但是“脱口秀”谈话节目又是所有电视节目特色的大汇集:有新闻的真实、电视剧的矛盾冲突以及情感命运,有文艺节目的娱乐、政论专题片的恩辨等等。 比如中央电视台崔永元主持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在整体语言风格上讲究幽默风趣,现场强调观众的参与,重视个体的心理感受和社会定位,谈话视角追求平民化。但是它对镜头、音乐、解说的讲究远远比不上专题、纪录片,全片除了“TALKING”还是“TALKING”。因此一期好的谈话节目除去选题、嘉宾等多种元素外,我们更多地会把目光集中在“统领”全片、控制全场、走上串下的主持人身上:他时而是语言  相似文献   

11.
当美国的脱口秀节目一炮打响娱乐界时,中国的脱口秀节目也开始大步迈进媒介市场。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现代娱乐脱口秀从模仿到借鉴一直到走出自己的品牌道路.让人们重新给娱乐定位。在传统文化日渐缺失的背景下,湖南卫视大型公德礼仪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初开先河,把娱乐与传统文化以一种新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2.
当新闻传媒的概念逐渐被大众传媒的概念所替换.当电视的舆论功能逐渐被电视的大众文化功能所丰富的今天.娱乐已经成为了包括电视在内的所有媒体至关重要的内容。为观众提供快乐、轻松、释放和宣泄.不仅是观众获得心理平衡的需要.也是社会达成精神和谐的需要。应该说.伴随社会的消费化、文化的娱乐化、电视的平民化、节目的市场化、收视的体验化.中国电视最近10年一直被娱乐节目推动着发展,电视剧、综艺节目、电视演唱会、益智节目、真人秀节目、脱口秀这六种娱乐节目形态成为了除新闻节目、专题节目之外电视荧屏的主力军。2002年开播的东方卫视,定位于“新闻见长、影视支撑、娱乐补充、体育特色”,  相似文献   

13.
作为舶来品,脱口秀节目进入中国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却已经开枝散叶,影响力不断扩大。在《简明广播电视词典》中,脱口秀被定义为"通过讨论对新闻或社会问题进行评论、表达观点的一种形式"。可以说,脱口秀是以交谈作为节目的主要内容与形式,而交谈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手段。选好题脱口秀节目离不开交谈的话题,话题能否吸引听众  相似文献   

14.
新闻脱口秀因为满足了大众娱乐休闲和获取信息的双重需求,成为当今广受欢迎的一种节目形态。在新闻脱口秀节目中,主持人犀利的个性、通俗幽默的语言也是节目受观众喜爱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几档新闻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进行分析,总结出新闻脱口节目秀主持人的语言特色,并分析出新闻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容易进入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薛宝海 《视听界》2005,(4):87-88
前一段“涉案剧”退出了荧屏的黄金时段,然而各种“涉案电视节目”却风起云涌。从另一个角度看,说“涉案”节目受观众欢迎,莫不如说其他类节目制作得太差(尤其是新闻和娱乐类节目),所以观众不愿意看罢了。因为“涉案”节目通常是讲故事型,再稍加点评,这是最简单的电视模式,这么  相似文献   

16.
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在《保卫良心》的访谈中说:“我觉得现阶段,整个电视界的生态环境不好。整个电视界呈现一种浮躁,娱乐为王。不光娱乐节目,就连新闻,都极可能采用娱乐的方式表达,观众的收视也呈现一种功利、浮躁的心态。这就让我们这些做严肃节目的同行们,非常困惑。”(见2006年第5期《新华文摘》)无所不在的娱乐拥有难以抵御的霸权,在大众传媒的版面、黄金时间中占有越来越大的百分比。媒介对娱乐价值的重视渗透到新闻界的每一个细胞,从最初的纯娱乐性节目大幅上升,到现在离娱乐性最远、媒体用来立身的新闻,也向娱乐强行靠近,新闻与娱乐的界限日益模糊。  相似文献   

17.
正娱乐脱口秀节目是指观众聚集在一起讨论主持人提出话题的广播或电视节目。自从1993年娱乐脱口秀节目引入中国,各大电视台涌出大量的娱乐脱口秀节目。以《天天向上》为代表的电视娱乐脱口秀节目播出后,不仅得到了市场的回报,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得到了主流价值的认可。《天天向上》的创新受到了大众和业界的普遍关注,从娱乐脱口秀节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被誉为"继《快乐大本营》之后,湖南卫视第二个可以活  相似文献   

18.
钱淑芳 《视听界》2009,(6):58-59
视角是观察物体时,从物体两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处所成的夹角。聚焦是使光和电子束等聚集一点。由此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视角讲的是谁在看,聚焦讲的是什么被看。他们的出发点和投射方向是互异的。以此来考察电视娱乐脱口秀节目《东方夜谭》(以下简称《夜谭》)和网络娱乐脱口秀节目《大鹏嘚吧嘚》(以下简称(《大鹏》)可窥见一斑,本文从内容、主持人和观众三个方面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于海中 《新闻窗》2013,(2):50-50
当前电视娱乐的功能繁多,各种节目都具有较强的娱乐气息。电视新闻节目也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聊新闻、说新闻、侃新闻等多样化的节目形式不断出现,大大丰富了电视新闻的内容。这不仅使观众更愿意收看电视新闻节目,还增加了媒体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多年的电视新闻工作经验,分析电视新闻娱乐化发展的若干要点。  相似文献   

20.
电视屏幕中谈话节目日渐繁荣。我们都知道,谈话节目是从西方电视“talk show”中来的,就有人很聪明地把它翻译成“脱口秀”。其实,一档“脱口秀”一向是可以被分出两个部分的,即“脱口”与“秀”。也可以大致把前看作是谈话的内容,后看作是谈话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