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从文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城乡对峙的现状,热情讴歌了湘西人民的人性美,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精致柔美而宁静,远离都市的喧嚣与浮华。从而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相似文献   

2.
与同时代大部分作家急切呼吁现代性不同,沈从文从一开始就对现代性表示了“不满”,这来自于他在现代都市中痛苦、屈辱的经历。这种经历,使身处都市的沈从文很自然地怀念他熟悉的家乡———湘西。在回忆中,湘西被美化了,而美化了的湘西更映衬出现代都市文明的丑陋。所以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上形成了一种城乡对照的心理结构。他要用湘西世界中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健康、自然,来对现代文明病进行“救赎”。他的现代性诉求是通过“不满”而“救赎”的路径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张业芸 《学语文》2009,(6):36-37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他的小说以描绘湘西的自然风光、风俗民情著称,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边城》通过一个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优美人性、和谐社会的追寻。  相似文献   

4.
严明 《考试周刊》2014,(84):14-15
<正>沈从文是以一个湘西作家身份进入文坛的,他的作品艺术带有湘西边地人民特有的朴野气质,特有的色彩、气息和声响。他把自己的社会理想的乐园安置在历史和地理上催生《楚辞》,并享有桃花源盛誉的湘西,尽情地赞颂了那里的古朴民风,描绘了一种他心目中理想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城》就是这类作品中最杰出的代表。本文由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探讨他蕴含在作品中丰富而独特的民间性。一《边城》故事的发生地茶峒所在地属花垣县(旧称永绥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乡下人”角色认知,是作家的一种理性认识,表现了作家对自我内在精神的把握与需求。“乡下人”在他这里代表的是一种自然本真的生命,是与都市文明异化的人性相抗衡的力量。而他的“乡下人”角色认知,使他对于笔端的城市女性形象,流露出了不同于他倾注于湘西女子难以言说的温爱之情,对城市庸俗女性给予了无情的批判,对都市新女性则赋予了真诚的赞美,并以此作为作家寄托湘西心灵之梦的一个载体。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小说中构建起的湘西世界总是以本真和原初的面目呈现在我们面前,乡土风貌有浓浓的地域特色,那里的人民展示给我们的是人性的美。本文试从两个方面,分析、探讨沈从文小说中对湘西人文地理、风俗民情的原生态描绘。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描绘,既表达了他对湘西水乳交融的情怀,对自然生命的讴歌,对美好人生的倾心与向往,又曲折的反映了他的写作理想和社会理想,从而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沈从文小说的另外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作品到理论构建了“湘西世界”。如诗如画、恬静淡远、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独特的功利原则和美学观的显现。作者生命赖以生成的那一方偏远的水土养成了其向美求善的生活理想,而都市文明的虚伪势利的现实又撞破了其梦幻。这是沈从文构筑其理想的“湘西世界”的根本动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是“湘西世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的深刻表现。《边城》是一首人性美的颂歌。作家所着力表现的是一种超越“自在”的“自为”性的生命形态。在“边城”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于生命完美的形态中。而翠翠、二佬、大佬对于自由爱情的幻想和追求。则体现了他们生命中的自由意志和纯粹神性.表明他们是新一代湘西古朴人性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8.
“人性”是沈从文创作和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作家的创作,向来以书写“湘西”世界中富涵人性美、人情美的人物与故事而著称,其叙事核心实为人物的人格。代表作《边城》即以人物的人格塑造,展示出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此为沈从文作品中的“人性”解码。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如诗如画,恬静淡远,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这是沈从文独特的功利原则和美学观的显现,作者对“人与自然契合”湘西世界的自然美、爱情美和人性美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歌颂,极力追求一种古朴宁静的和谐共存的原始乡村人文景观。他在作品中构筑的“湘西世界”,以其独特的视觉,构建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积淀的“天人合一”的理想社会的原型,满足了时代道德沦陷调节的需要,因此震撼了人们的灵魂,使其作品具有广泛的人类意义与世界意义,获得了不朽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作品到理想构建的“湘西世界”。如诗如画,恬静淡远,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独特的功利原则和美学观的显现。作者生命赖以生成的那一方偏远的水土养成了其向美求善的生活理想,而都市文明的虚伪势利的现实又撞破了其梦纪。这是沈从文构筑其理想的“湘西世界”的根本动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是“湘西世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的深刻表现。《边城》是一首人性美的颂歌,作家所着力表现的是一种超越“自在”的“自为”性的生命形态。在“边城”里,人与自然和谐和统一于生命完美的形态中。而翠翠,二佬,大佬对于自由受情的纪想和追求,则体现了他们生命中的自由意志和纯粹神性,表明他们是新一代湘西古朴人性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11.
对于沈从文来讲,湘西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土地,他用文学创作描绘他对湘西的体验,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被赋予原始性、自然性、异域性的特征,并逐渐将这些特征蕴含在它的物理环境、地理位置、传统以及习俗当中,并主导着沈从文湘西叙述的形成与发展,使其成为具有异域风情、自然画卷、历史特征及民族意识的叙述风格。可以说,沈从文通过他对湘西的情感体验湘西,通过文学创作思考并想象湘西,并借助文学审美与恋地情结,将湘西独具的美学特征呈现在美如画卷的文字间,使其成为独树一帜的湘西叙述。本文结合沈从文的湘西情节、分析其早期与后期所创作的湘西叙述,以此探析沈从文现象的湘西叙述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中国作家中,沈从文是非常独特的一个。他用辛勤的笔、自然朴实的语言反映了故里湘西的生活,使湘西走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走向了世界。作者以独特的个人风格为人们提供了反映湘西人民生活的艺术作品——《边城》。他说:“我的作品稍稍异于同时代作家处,在一开始写作  相似文献   

13.
湘西“牧歌”的成功建构,让一个作为浪漫主义作家的沈从文的文学地位得以确立。但是,沈从文却并非一个纯然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写作者。事实上,沈从文自创作以来,对现实的倾注都是一以贯之的。不过,他真正从“二十世纪最后一个浪漫派”转变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应该是全面抗战以后的事。其中,未竟的长篇小说《长河》可以视为他向现实主义转向的一个重要节点。《长河》以鲜明的现实主义方法不仅描写了生活的细节,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还生动还原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湘西社会的整个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抗日战争的触动以及1937年南迁途中的见闻,增强了沈从文关注现实、评价现实并期望能够介入现实的激情。正是这种现实主义精神,为《长河》灌注了悲慨动人的情感力量,小说文本也因之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全部创作,可以看作是他出走故乡湘西后给早期的全部生命体验以一种完整的文学归宿。作为一个有独特创作个性的作家,沈从文创作的基本情感取向、艺术风格与其独特的家世、湘西独特的自然风貌及历史文化传统,尤其是与其早年的人生经历都具有直接而深刻的联系,沈从文的创作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这些综合性因素的潜在影响。探寻沈从文的早期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可以发现沈从文创作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以他古朴、雅洁、随心而又明澈似水的笔致.以诗化和散文化的小说体势,展示了一个遥远亲切而带点神秘色彩的山间水上世界,展示一片纯朴强健而来被都市文化污染的自然人性的天地。本文将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入手。通过对湘西边民的人性人情、风景民俗的探讨。研究蕴藏于其中的“生命美”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6.
试论沈从文自我定位对其小说叙事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理论上说,小说叙事方式体现着作家对作品所要展现的生命世界、人生意义的认识理解,是小说意蕴指向的符号信码。本文即想从这一角度探讨沈从文小说叙事模式与其自我定位的关系。本文认为在沈从文创作总体构架中形成鲜明对比的“都市生命世界”与“湘西乡村世界”实质上是沈从文认知中“自我与他者”模式在文学上的反映。自认为“乡下人”的沈从文以“湘西”为参照物(“他者”)展开他对“都市”也即他理解的“现代文明”(“自我”)的批判,而这造成了他在湘西题材小说中选择“说——听”叙事框架和客观化叙事的追求,产生小说叙事模式的矛盾,并进而影响都市小说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是一部充满着浓厚民族色彩的乡土抒情小说,更是一首动人的“乡土抒情诗”。作者以一只带着温情的笔,为我们描绘了“边城”美的自然、美的风俗、美的人物,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善与关的湘西世界,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方式。从《边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湘西独特的风俗美。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上说 ,小说叙事方式体现着作家对作品所要展现的生命世界、人生意义的认识理解 ,是小说意蕴指向的符号信码。本文即想从这一角度探讨沈从文小说叙事模式与其自我定位的关系。本文认为在沈从文创作总体构架中形成鲜明对比的“都市生命世界”与“湘西乡村世界”实质上是沈从文认知中“自我与他者”模式在文学上的反映。自认为“乡下人”的沈从文以“湘西”为参照物 (“他者” )展开他对“都市”也即他理解的“现代文明”(“自我” )的批判 ,而这造成了他在湘西题材小说中选择“说———听”叙事框架和客观化叙事的追求 ,产生小说叙事模式的矛盾 ,并进而影响都市小说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统中的顶峰之作,真正寄寓着沈从文的审美追求,完美体现人性美、风俗人情美融注于自然美中的审美意境,建构了一个属于他的“湘西世界”,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叉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20.
著名京派作家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一方面对充满"田园牧歌情调"的湘西世界进行了纵情的抒写;同时,对湘西女性所禀有的原始淳朴、率真自然的人性美、人情美予以浓墨重彩的描写与讴歌,其笔下的湘西世界与当时的异化、病态的都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显露了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生态内蕴与生态意识。本文试以生态学视域为切入点,以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为参照对象对沈从文小说的生态意蕴及生态意识加以释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